分享

武松人设前后不符?开始脾气很坏,离开柴进就变好了?答案很现实

 耳东话史 2022-02-28

《水浒传》中的“行者”武松这个角色是深入人心,即便是没有读过《水浒传》原著的朋友也一定听过“武松打虎”的故事,他在景阳冈上十八碗酒下肚,接着徒手打死猛虎,能够达成如此成就已然证明武松惊为天人,至此提起“打虎”这事便让人不由的想起武松的大名,甚至武松的名气早已超过《水浒传》本身,比如“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桥段就完全是民间地方戏曲所创,《水浒传》原著中并无这段故事,真正擒拿方腊的乃是“花和尚”鲁智深,原著道:“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可见武松这人物的形象好到让人不禁想多为他“加点戏份”。

(武松、鲁智深剧照)

事实上《水浒传》原著中武松这人的形象并非是单纯的“好汉”,当然,笔者指的是多数人理解的“好汉”,书中的“好汉”指的不过是一帮为了活命而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讲义气、武艺不俗,这就是好汉,而部分读者理解的“好汉”就是“爱打抱不平的好人”,显然这是对书中“好汉”二字的一种曲解,否则董平、鲍旭、李逵这种草菅人命的恶人也自称好汉,这又作何解释?

书中的武松远比部分读者所理解的要更加的立体,并非一个脸谱化的“好人”,他也是有自己的缺点的,甚至这个角色会让人有一种冲突感,觉得这人的行事风格毫无章法可循。

先说说书中武松的好坏吧,武松好的一面大家都了解了,他在景阳冈打虎,为了替兄长武大郎报仇怒杀嫂嫂,乃至帮施恩打蒋门神也都是十分正面的形象,多数人也记住的就是这些,却忽略了武松也有坏的一面,比如他在十字坡遇上张青、孙二娘之时是差点被他们害死,并且张青一五一十的将自己过往的行径说了出来,是典型的恶人,武松听了却不直接杀了他们,反而与他们结拜,又如武松得了张青送的镔铁雪花刀之后到了蜈蚣岭居然以“试刀”为由杀了无辜的小道童,这是多数读者选择性忘记的,就作者本意来看,他塑造的武松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机器”。

(柴进剧照)

但武松这人“人设崩塌”的点并不在此,一个正面负面都有的人设是合理的,而真正人设崩塌的点在于武松在柴进庄上的表现和他后来完全判若两人,在柴进庄上遇上宋江之时你看看他是啥样?原著道:“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在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一惊。”此时的武松十分颓废,俨然一个混吃等死的姿态,怎么后来变得明事理了?

(张青、孙二娘剧照)

武松这人是入不得柴进的眼的,柴进之所以收留他是因为柴进乐善好施,对各路好汉都一视同仁,照理说武松应该识趣自己离去,但他并没有,反而是留在柴进庄上,时不时喝了酒还乱打人,所以没人喜欢他。

到了后来打虎回乡之后,武松似乎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喜欢惩奸除恶起来,打虎、杀嫂等行为,从一个颓废的混子成为了英雄般的人物,其实这才是武松人物性格比较脱节的点。

(宋江剧照)

为何武松人设前后差距如此之大?其实这个关键的转折在于宋江,当时落魄的武松是人见人厌,只有宋江不仅仅没有怪他冒犯了自己,反而还给他钱,再加上打虎这事让他受万人敬仰,让他的人生出现了希望,所以才会让离开柴进之后的武松像换了个人一般,试想如果武松一直在柴进庄上混着,并且没有遇上宋江,只怕他就不会成为后来的武松了,也许这也是为何武松对宋江服气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