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红年代的庄里七年制二校

 富平人原创馆 2022-02-28

火红年代的庄里七年制二校

作者李胜利

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有着火红年代记忆的学校,已经从人们眼前消失,让亲历过的老师和学生们思绪翩翩。
我有幸在1974年春天入学到庄里公社七年制二校读初中,当时校长是张酉生,教导主任杨生信,班主任是张士云老师,教语文,数学老师是张振中老师,英语老师是杨金运,音乐老师浓眉大眼,已想不起名字。
那时候正是学习和贯彻"五七指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批林批孔"运动,"学习黄帅"精神的火红年代。

我们上的语文课是"老三篇",要求背诵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以及鲁迅的许多文章;教数学的张振中老师,他饱含深情地给我们讲地主如何用数学知识剥削农民,把农民的粮食算进他们的粮仓,让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忆苦思甜,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记得上英语课的杨金印老师,前额没有头发,大背头,像马克思一样的长相,他音韵悠长教给我们的第一课"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政治课杨生信老师讲"五七指示","批林批孔"和"评法批儒"的内容;音乐课是大家最高兴的事,叫几个有力气的男生到音乐老师的房子,把像大木箱样的脚踏风琴抬到教室,音乐老师坐在木凳子上脚蹬手弹,字正腔圆的教我们唱歌,唱的基本是红色歌曲,如"东方红","国际歌","大海航线靠舵手",也学一些革命红色样板戏。

那时候学校贯彻"五七指示"精神,虽然说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更多,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学校基本是半工半读的安排,前半天在校学习文化课,后半天给庄北各队劳动,去掰玉米,拾棉花,修地修渠,学习开手扶拖拉机,听贫下中农忆苦思甜会,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陶瓷厂学习美术绘画,由给碗碟绘画的师傅给我们讲绘画知识,到陕压厂车间参观工人生产的场景,到502去学军。
记得那时对我们的要求是"又红又专",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政治教育是占主要地位,开会、游行,宣传"最高指示","批林批孔",而且公社在大南巷的"南墁man"剧院开批斗大会,公判大会我们也多要列队参加,听着高音喇叭那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斩钉截铁和字正腔圆的女广播员声音,是那样的高昂和震撼人心,而偷眼看到仅是一个膄小女子在播音和喊口号,真想不到她那来的如此巨大的底气。会后的游行是很热闹的红色洪流,各单位,各生产队,各学校依次走上街道,红旗招展,横幅行行,锣鼓喧天,口号嘹亮,哨声阵阵,各展威武雄壮之精神,步伐整齐之阵容,一派"抓革命,促生产"的热火朝天景象。

正当我们开始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黄帅事件又发生了,教育要革命再上新台阶,政治课,开大会,老师大多"靠边站",贫下中农进驻学校,庄北的村领导参与管理学校,学校大小会上,大队书记温春发基本就坐前台。我们在生产队、工厂的劳动活动更频繁更多,而且时间更长,记得1975年的冬天,我们全班同学在双岭村拉土拉粪干了将近一个月,和贫下中农吃住在一起,同学们分散住在农民的热炕上,分配到各家各户吃饭,因为这是个山东人多的村庄,多吃粘稠的红薯小米饭,玉米面馍,每天劳动起早贪黑,强度很大,给饲养室拉了像小山包一样的大土堆。
学校的文体活动较多,排球是二校的强项,许根正老师年轻帅气,认真组织男女排球队训练,女生队中有几位身材高挑,辫子很长的姑娘很引人注目。冯争明老师在田径和篮球方面教学严格,哨声和讲课声凌厉洪亮。文艺活动更多,学校有文艺宣传队,组织同学排列红色样板戏"红灯记"等,他们经常去公社和县上比赛演出,二校因此而更有名。

庄里七年制二校七年级一班毕业留念

与我同在一个班的同学有40多个,印象最深的是温天民,他父亲就是大队支书温春发,他根正苗红,先在大队开汽车,因我在西安上学和工作,有时要搭他顺车回来,后来他又在西安包工程就一直有联系,如今已成包工头和爆发户;魏颖杰是庄北人,上学期间在他家存放自行车,在他家大后院劳动较多,他一直在县新华书店工作,肯到西安进书,所以经常来往,兢兢业业干到退休;王双印有文艺特长,从小唱红色样板戏,高中到县剧团,改唱窝宫腔,演小品,我在人民剧院看过他的几次演出,确实很好,他后到文物局工作;另一个是种向阳同学,后更名杜宇飞,他家住藏凤巷,父亲在文化大革命的武斗中牺牲,在庄里乡工作多年,任副乡长,后又去过富平各乡镇工作,最后到县科技局任职,可惜在临近退休因车祸去世,给人留下不尽的惋惜。他生前不停的催促我举行初中同班同学聚会,我因在北京和山东合作事宜,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一直未能办成,这已成千古之恨。
两年的初中生活很快结束,上高中是推荐加文化课成绩,要求"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接班人,贫下中农优先,推荐比例30%左右。我一直是一班班长,有一些优先权,结合少得可怜的学习成绩,而主要看平时的政治活动积极程度,劳动吃苦和干劲大小,遵守学校纪律和团结同学等,对于"地富反坏右"这些可教育好子女,实现择优推荐,但比例很小,我们三个班级只有一个名额,要求各班班长,班主任和学校校长参加开会决定,记得一班班长是我,二班班长是张小计,三班长是田小林,二三班主任是严养悟和屈茂林,后悔的是我们班一个地主成份的娃,学校成绩、各项活动都很优秀,但没有推荐上。上了高中,1978年应届毕业,我和同班的薛静考上大学,他毕业于陕西工学院,分配到矿山机械厂任技术干部,我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留校在一二附院工作,因同在西安,我又多次在他厂开展噪声研究工作,所以交集较多。

在和全校老师,我们全班同学合影留念后,我们结束了在庄里七年制二校的学习,各自或继续上学,或到广阔天地劳动,或到工厂铁路去工作,自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回学校团聚,如今母校已不复存在,一切只能留在记忆当中。


庄里二小的历史沿革

1931年,由教育界知名人士樊益山先生四处筹措资金,在庄里镇创办了当时第一所女子学校。校址选在原公所巷"通镇书院"三官庙内,起初专门招收女学生。
1937年,红二方面军进驻庄里,女校师生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反对封建礼教,支持抗日救国,学生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后又增设了成人妇女班。
1945年,由于开办教育,封建礼教逐渐消除,生源增多,开始招收男女学生,校名改为"信正乡国民第二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转为公办,校名改为庄里镇第二完全小学。       
1958年年末,富平县并入铜川市,庄里镇第一完全小学改名为"铜川师范附属小学;庄里镇第二完全小学改名为"铜川市富平庄里小学"。 
1961年恢复富平县制,庄里小学又恢复了庄里镇第二完全小学的原名。
1970年,文革后期,小学下放大队后,增设初中班,也叫带帽初中,校名改为"庄里公社七年制二校。    
1978年,庄里公社七年制二校和庄里公社七年制一校,张唐河七年制初中班合并,又易名为"庄里镇中学。
2018年学校更名为富平县庄里镇初级中学。
2019年因立诚中学扩建将庄里镇中学全部拆迁,旧址己被立诚中学纳入新校区基建范围。
历史上的"女校","信正乡第二小学","庄里镇第二完全小学","庄里公社七年制二校","庄里镇中学"永远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但庄里二小的革命传统和师生友情永存不朽。(
撰文:许毅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