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变坏”的5个征兆:别在该管教孩子的年纪,放任他们的天性

 富书 2022-02-28

进化妈:幼苗没有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定从小时候就有“长歪”的端倪,只是父母没有及时察觉罢了。

作者:养乐多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一位妈妈带孩子去游乐园,排队时孩子偷偷对妈妈说:

“妈妈,我和前面的阿姨说一下,假装你下午要带我看牙医,她看我这么小,肯定会让我插队的!”

结果,人家不同意。

毕竟来玩的大部分都是小孩子,一双双眼睛盯着,放任一个恐怕会乱了秩序。

没想到,小男孩却恼羞成怒:“阿姨真坏!大人欺负小孩!”

周边的家长听了直摇头。

孩子从小就任性又爱撒谎,若不及时管教,不知未来会什么样。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位死刑犯的妈妈的悔恨:

“早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做出这样的事,恨不得当初把他掐死在摇篮里...”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迹可循。

幼苗没有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定从小时候就有“长歪”的端倪,只是父母没有及时察觉罢了。

而孩子如果出现以下几种“学坏”征兆,父母就要格外警惕了。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无法自拔

娱乐至上的年代,低级诱惑无处不在,连成年人都难以抵抗,越来越多意志薄弱的孩子沦陷于电子产品带来的“短平快”的快乐。

有位宝妈在网上分享糟心经历:

给儿子买了平板电脑做生日礼物,供娃简单消遣,为此,她还曾美滋滋地发朋友圈炫耀。

没想到,一向喜欢东奔西跑折腾的孩子变得安静了,沉迷在角落里刷平板。

就连做了他最喜欢的糖醋排骨,都是急匆匆地扒拉两口就下桌,着急继续打游戏。

短短一个假期过去,男孩视力严重下降。

在学校第一学期的单元测试里,孩子只考了59分。

孩子沉溺电子游戏的“蛛丝马迹”若不被重视,可能导致更令人咋舌的后果。

山西大同,一名10岁男孩在家上网课时,禁不住诱惑,竟用妈妈的银行卡刷了10万块给女主播做打赏...

最后在妈妈的多方呼吁下,平台才答应给其全额退款。

安徽庐江,16岁少年胡彬,沉迷在网吧里昼夜不分地疯玩11天游戏后,喝农药自杀,死前嘴里还魔怔地念叨:

“有妖怪来了,杀光!”

孩子从小对电子产品成瘾,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就此“了结”在虚拟世界里。

有句话说得十分通透:

电子产品,就是“以快乐之名,潜入孩子的生活,名正言顺;在欢声笑语中瓦解孩子的意志,悄无声息。”

很多娇惯孩子的父母总觉得娃还小,玩玩手机游戏没什么。

其实这类低层次的快乐更易腐蚀孩子思维,侵入精神世界,瓦解他们面对现实和未知的勇气,只乞求“蜗居”在虚拟世界中一味沉沦下去。

家长必须从小杜绝孩子有“网瘾”,合理安排他们的业余生活。

孩子爱贪小便宜,失去尊严

在餐厅等候区见过这样一幕:

小孩蹑手蹑脚地走到等位时摆放的小零食那里,用小手把瓜子和话梅糖都塞进小包里。

服务生见果盘空了,装满,结果他又第一时间跑过去带走。

孩子确实还小,但贪小便宜的行为应该被父母重视,而不是拿不懂事作偏袒。

从小就斤斤计较、爱占便宜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胸怀博大、高雅大气的成年人。

上大学时,有位室友就特别爱贪小便宜。

别人洗好车厘子给大家尝,每个人都是只拿一颗,轮到她就用手抓一把。

她还总是无意间用其他人的卫生纸,洗发水,香皂,甚至偷抹别人的高档护肤品,蹭坐顺风车。

慢慢地,她在大学里活成“孤家寡人”,被称呼为“一朵奇葩”。

其实她并不是缺钱,只是贪小便宜久了,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和思维模式,总惦记着那点小利益的心思,最终因小失大。

有句话说得好:

“你现在占的便宜,最终还是会通过另一种方式还回来,而且到时候付出的代价要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而一个爱占便宜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位“言传身教”的家长。

有位妈妈在某平台上分享“带儿子只花10元在海底捞饱餐一顿”的经历。

清汤锅底0元、鸡蛋2元、手擀面5元,米饭3元。

配上免费的调料,宝宝面条,自带的香菇和蔬菜,硬是拼凑出一份牛肉粒泡饭和西红柿鸡蛋面,加上不要钱的水果,吃的是心满意足。

最后还忍不住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小聪明:

“超赞,你们一定要学起来!”

视频中的妈妈,不是吃不起一顿正经八百的海底捞,她必定是从小养成了投机取巧的心态,跟钱多少没关系,甚至当作引以为傲的招式。

“贪小便宜吃大亏”,父母不仅要纠正孩子追逐蝇头小利的行为,更要以身作则,否则孩子未来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更会输掉人生大格局。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前几天,同事和我开玩笑吐槽她家宝宝的趣事。

小男孩第一次吃妈妈做的南瓜豆包,因为颜色与白面豆沙包不同,他有点害怕,就怯生生地推给妈妈,非要她来吃第一口。

同事本来挺欣慰,以为孩子心疼自己,让妈妈先吃。

没想到,男孩奶声奶气地说了这样一句:

“黄颜色的豆包我没吃过,妈妈先吃,要毒先毒死大人,不能毒死小孩...”

虽说童言无忌,可这话也怎么听怎么别扭。

明明在小孩子眼中,父母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可他却无意间做出一个“可能伤害妈妈,以避免自身利益受损”的举动,多少让妈妈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类似情景,并不少见。

在肯德基,男孩明明已经吃不下薯条了,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分给坐在对面的爸爸一根;

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羡慕别的同学有轿车接送,向父母抱怨:

“都怪你们没本事,没给我创造好的条件,看人家都有豪车接送,不用那么努力读书,以后都能直接当老板了!”

他说这话的同时丝毫不觉得愧疚,眼里看不到父母为了供他读书,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地加班工作。

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孩子,长大之后眼里必然也不会有父母的存在。

前段时间,在江苏连云港,一个男孩坐在轿车里舒舒服服地吃饭,而母亲蹲在车旁端着菜和水。

任凭母亲在骄阳下暴晒,而他心安理得地吹着空调享受“太子”般尊贵待遇。

自私自利的孩子就是这样,眼中无父母,心里没亲情。

如果家长不想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千万不要无底线的满足他们,娇纵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地接送别人的付出,还不知感恩,转而弃之不顾。

只有从小教育孩子心中有爱,懂得分享,才能在未来对他有所指望。

孩子沉溺“毒友谊”,近墨者黑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孩子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

朋友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美国华盛顿,16岁的女孩Jordan和好友泰勒在桥上玩,想尝试跳桥的刺激。

面对距离河面18米的高度,Jordan退缩了,可泰勒依然怂恿她往下跳,更触目惊心的是,闺蜜趁其不备,竟一把将她推入桥下。

最终Jordan被摔断五根肋骨、肺部破损、食道胸腔多个内脏损伤,进了重症监护。

而泰勒还大言不惭地辩解:

“我是在帮她克服恐惧,没有想到后果。”

这种不把好友生命放在眼里的“毒友谊”,宁愿不要。孩子的友谊非常纯真美好,真正的朋友,会时刻把好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究竟什么是“毒友谊”?

育儿专家Erin Leonard博士在《Psychology Today》中总结过一些典型特征:

·孩子经常因为这段友谊不开心甚至哭泣;

·孩子的自信心萎靡不振;

·孩子为了朋友开心会一味讨好对方,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孩子因为这段友谊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孩子被要求“做坏事”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比如胁迫哥们参与打架斗殴才是“讲义气,怂恿好友超速飙车追求刺激...

在孩子的世界里,不止有天真烂漫,也会有嘲笑、嫉妒、欺凌和背叛,千万要警惕“毒友谊”对他们的影响,及时遏制住罪恶的种子。

人心难测、人际交往复杂多变,一定要从小教孩子识别真朋友,远离毒友谊怪圈。

孩子脾气暴躁,“窝里横”

相信这种情景一定不少见:

皮娃想要乐高玩具,不给买就在商场大喊大叫,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不起来;

不让吃饭时看动画片,就在家里的白墙上乱画,在电脑上拉臭臭尿尿,甚至动手想对父母“扇巴掌”...

孩子从小就脾气如此暴躁,此时家长的反馈很重要,必须教导他们什么能做、不能做,这样做的后果是啥,将暴力倾向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大街上,年仅10岁的小男孩和妈妈吵架,情急之下突然对妈妈拳打脚踢。

只见孩子把亲妈拽倒在地,用剪刀脚锁住脖子,嘴里还骂骂咧咧,拳头不停砸在妈妈身上,以至她连头都抬不起来,呼吸困难、头发凌乱。

越是“窝里横”的孩子,越不会和别人相处,只能通过表面的嚣张气焰企图震慑他人,反而最容易受欺负。

久而久之,孩子对外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而对待最宠爱他的父母,则由受气包变成小霸王。

小时候脾气暴躁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当回事的无限包容,长大后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做出更恶劣的行为。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是引导孩子克制情绪、拒绝暴力行为,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可能引发的悲剧。

孩子的问题不是天生的,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密不可分。

当出现以上5种迹象时,都反映了孩子潜在的心理变化,必须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撒手不管中长大。

每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都是当初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埋下的伏笔。

点个在看,愿每个爱而有方的家长,都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对人生负责。

作者简介:养乐多,富书专栏作者,90后金融女,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