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真经传诵,赵长者是谁?难怪收了3斗米粒黄金,佛祖也没称心

 安阳源易缘 2022-02-28

接受真经传诵,赵长者是谁?难怪收了3斗米粒黄金,佛祖也没称心

西天取经,唐僧师徒承受了不少辛酸和委屈。到了取经目的地——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总该有宾至如的舒心吧?

万万没有想到,唐僧师徒还需在这里经历“娘家人”的温柔一刀。

如来佛祖安排阿傩和伽叶带领唐僧师徒到藏经阁选取经书,却遭遇到了佛门中的一个不成文的礼俗规矩——经文不能轻传,更不能空传!

否则,就会遭受因果报应,后人没钱花,甚至被活活饿死!

大唐长安城中,唐僧原本可以携带或拥有相当程度的财富,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之上,唐僧师徒降妖除魔,所途经的国、郡、州府及城镇的百姓们,也有不少人愿意拿出金银珠宝相送,如果唐僧愿意,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到了西天也会拥有不少的金财财富……

可是唐僧身为出家之人,又是佛门的大德高僧,早已看透了世间红尘,对财富看得很淡,甚至视为不祥之物,连基本的盘缠都不留,一路之上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靠着化缘来解决衣食住行!

可是,到了西天大雷音寺,阿傩和伽叶尊者,却严肃地告诉唐僧:想取真经,必须有人事!

看到两位尊者不像是开玩笑,唐僧顿时觉得自己太天真,考虑不周,千里迢迢,九死一生,远道而来,却没有准备“人事”。

没有人事?那就不客气了!阿傩和伽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出了一套无字真经就送给了唐僧师徒。

人生都是第一次取经,实在没啥子经验,考虑不周到,处事不老练,又该怪谁呢?

唐僧师徒满心欢喜,以为拿到了经书,只要平安返回大唐向唐王李世民交了差,就算大功告成。

只有由释入佛的燃灯上古佛,派出白雄尊者揭穿了真相,生动地给唐僧师徒上了一次社会课。

得知自己被骗,唐僧师徒都很愤愤不平,二次返回到了雷音寺,向如来佛祖评理。

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一章节中写到:如来佛祖微笑着告诉唐僧师徒:真经不空传的规矩,并不是单独给某某人定的。你看当年在舍卫国,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文给赵长者诵念了一遍,只讨得了3斗3升米粒黄金,我还觉得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这下子唐僧师徒是真心服了!藏经阁再次面临阿傩、伽叶讨要人事时,取出了他随身化缘用的紫金钵盂?

网络中,有读者留言提问,舍卫国聆叶佛祖真经的赵长者是谁,为何只是听了一遍真经,如来佛祖收了那么多米粒的黄金,还觉得不够称心如意呢?

结合《西游记》原著和佛经故事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将取经的镜头切换至《西游记》原著第93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偶遇”一章节中谈到了一个典故。

唐僧师徒进入天竺国舍卫国城内,在布金禅寺。在这里,唐僧向徒弟们分享了一个佛经典故:佛陀曾在舍卫城祗树给孤园,一位叫给孤独长者想向太子买下这个园子,请佛祖讲经。太子告诉他,这个园子不卖,除非黄金布满园地。给孤独长者,便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下了太子祗园,请释迦世尊讲经说法。这便是“布金禅寺”的来历。

西游神话中,唐僧所分享的“黄金铺路”这个典故,在佛经典籍故事中也有记载。

在《大唐西游记》和《玄奘西游》等书籍中称,舍卫城的来历是“室罗伐悉底国”,此地是印度古代16国之一的萨罗国的憍萨罗国的国都,也是古印度宗教的圣地。

给孤独长者,铺满黄金买下了祗陀王子的花园,在城南的花园建成了一座精舍,供释迦牟尼在这里宣扬佛法。

佛教小辞典中称,当时祗陀王子只不过是将地皮转让给了给孤独长者,而把这个精舍当中所有的树木、花果作为一种供养赠送给了佛陀,所以这个精舍又叫“祗(音:shi)树给(音:ji)孤独园”。

祗树给孤独园与王舍城另外的竹林精舍,合称为佛教早期历史上的两大精舍。由于“竹林精舍”在佛教史上的特殊,对中国也产生了一次非常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竹林七贤”。

在常人的印象中,西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所居住的周围应该是布满了竹林。但有观点称,“竹林”七贤中的“竹林”,是借用了佛经典故,来意指像竹林精舍那样的群贤毕集、高人荟萃之地。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亲口谈到的这个赵长者,应该是舍卫城中德高望重、年龄偏老、且家境优越的一位贤德之人。

之所以如来佛祖说弟子们经卖得贱了,除了有给孤独长者和祗陀王子等这样的榜样代表作对比。同样,比丘僧尼们诵念了一遍真经后,还保赵长者一家人平安:生者安全,亡者超脱。

古人常说:和顺门庭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您说说,接受佛祖真经的赵长者,给了3斗3升米粒黄金,到底多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