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228教学手记——限制死的作文命题如何写灵动?

 晋诺工作室 2022-02-28

202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论各路专家如何吹捧,都无法掩盖一个命题思维越来越狭窄化的事实。“可为与有为”也好,强弱互变也好,写人与做人也好,都走向了主题先行的思维模式。这对写作教学来讲是一个极不利的倒退行为。
那么,考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乙方,没有话语权,只有默默执行权。
那么面对一个思维封闭式的命题该如何立意才能把本为机械死板的命题写灵动呢?
下面我们以全国新高考二卷的写人与做人为标本作以探讨。
这个作文题,貌似是漫画题,其实与漫画没多大关系,因为,只要稍有头脑的考生都知道命题材料就是这几句话:逆锋起笔、藏而不漏,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慢出头,描红。这些短语带很强的暗示性,而指向的范围并不广阔,无非就是:行事低调、韬光养晦、藏实力、藏巧于拙,以退为进;守规守矩;谨慎行事;中正不阿,坚守正道;三思而行、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持之以恒,熟能生巧等等,这些点可谓多矣,但也只是命题者早已给考生布好了这些点,其内涵指向也比较清楚明确。名义上是开放,实则暗地里已锁死。
如果考生就按着这些立意去写,当然未尝不可,可是这种依题而敷衍的文章又有何意义呢?比如《语文学习》2021年第8期上刊载的优秀作文《写“人”与做人》,写了三个观点,一是做人要“守拙”,一是做人要“中正”,一是要“沉淀”,列出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举些例子印证一下,这就是所谓的优秀作文。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根本原因是:命题里给限定好了,就是守拙、中正、沉淀啊,考生还能何为呢?
考生还能何为呢?
我想,还是可以想办法让自己的立意脱颖而出的。
大家看看.陆竞择同学的这个立意如何?
题目:描红真的只是描吗?
观点:干净、简单的表象下是错杂、丰富的思考和行动,简单的一笔描红实际需要蕴藏对于字形、力度丰富的思考与练习,只有穿透性地了解一切才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人,否则只是在门外徘徊。
第一段;起笔、行笔、收笔,毛笔字的书写笔法对于美观程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笔法的练习通常需要进行以描红为主体的练习,而描红并不简简单单意味着用毛笔蘸墨将红色的区域填满,因为每一笔画之下都是复杂的对于力度角度的把握的过程,只有将描红的表象看穿,向描红下真正的过程学习才能表现出书法的韵味。
命题所给漫画,共四幅图,构成了一个“人”完整描红过程。这个过程有有“守拙”有“中正”等,而这些内涵都可以收纳进“错杂、丰富的思考和行动”“对字形、力度丰富的思考与练习”“穿透性地了解一切”的概念里去,也就是说,把写作的重点在材料概念的基础上向上提了一格,注意,不是另开炉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升华。这样就把原命题的限制给超越了,这样的文章想必会有另一番景象。
我给陆竞择的评价是:
点评:
题目、观点、第一段,都非常好,表现出了不凡的思维视角与思考力。表扬!这主要表现在,他并没有用材料上的一些词语直接表达,而是用错杂、丰富的思考和行动”“丰富的思考与练习来转换,这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的,要紧紧地扣住书法上的藏而不露进行错杂、丰富的思考和行动,比如,错杂的内涵可以指向:为什么要呢?一开始写字的时候,并不知道要藏,由不藏到藏,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认识转变和行为纠错。这是非常艰难的。如果能紧紧扣着这个分析,这篇文章将非常精彩了。
提请注意的恰恰也是这里,如果离开材料只是大谈人生的错杂,就不扣题了。
第一段,全是写书法,应该把做人融进来。
 
再如朱啸天同学的:
标题:挥斥方遒为人正
观点句:人字左撇右捺,描红中显正气,示以新青年力量与法度。
第一段:方格子中,红模子上,蘸墨起笔,写下“人”字。浩然正气磅礴涌出,搁下笔仍感觉笔意无穷。“人”中到底还是有要琢磨的。
朱啸天同学与陆竞择同学具有相似点,他从那些行为中提炼出了“力量与法度”的核心 概念,逆锋起笔,使整个笔画饱满而有力,中锋行笔,让整个笔画浑圆具有立体感;停顿之间一丝一毫不能差错,练字的人都清楚,一个笔划的位置只有稍稍偏移,字就坏掉了,这就是法度。
我给他的点评是:
点评:题目有气魄,赞!
观点漂亮,“力量”与“法度”是亮点,可以涵盖四个画面的内涵。这就是思想认知的提炼与升华。
第一段有气度,语势强,好!
 
总之,借用陆竞择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只有穿透性地了解一切”,然后站在比命题材料更高的位置上,文章才能更灵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