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鼓励他一直勤奋(深度干货)

 where5 2022-03-01


主播 | 安东尼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读懂足以改变人生:

一个人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他与别人的差距。

有思考的勤奋,事半功倍;无思考的勤奋,事倍功半。

总是“假装勤奋”无用,只有掌握正确方法,跳出“瞎忙”,才能远离“无效勤奋”。

这种方法,就是“精进”。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把自己当回事”

人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却不知道专注力同样宝贵。

对此,采铜老师《精进3》中说:

“一个人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己的专注力。”


“把自己当回事”,懂得拒绝分散精力,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是专注的开始。

很多文学大家在创作时就是如此。

梁实秋先生总是在太阳还没出来起床,趁着周围安静,搬一把藤椅到廊檐下开始动笔。

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大家陆续起床,人声嘈杂起来,便收笔。

这样的长期早起、高效工作,专注的聚焦,让梁实秋先生时常充满喜悦。

作家海明威也保持着相似的习惯。

他曾说“电话和访客是最影响写作的”,因此他总是在破晓之后起床,等到上午十一点左右,大家刚开始动工,他却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写作。

这种自律让我想到,用打坐和跑步,让自己更专注的采铜老师,他告诉我们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

“必须经由实实在在的训练,在一次又一次专注状态的保持中,来形成专注力。”


刻意练习,是养成习惯的捷径;


保持专注,是高效人生的法门。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改变了“底层思维”

有这样一则经典小故事,对话简单只有两句,每每读来仍有感悟:

老和尚问:“若往前一步是死,退后一步是亡,你当如何?”

小和尚答:“我往旁边去。”

思维的转变,带来转机,转机成为生机。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错综复杂的难题。

打破固有思考模式,尝试新思路,往往更容易看见“柳暗花明”。

这让我想起顺丰创始人王卫的创业经历。

1993年,22岁的王卫刚刚创业,公司只有6个人。

公司发展得很快,行至2014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拼搏,顺丰不断壮大,王卫决定积极寻求新的业务模式。

他对员工说,一定要有“归零心态”:

“不要把以前的经验当作是'宝’,你所以为的'经验'很可能是一种'包袱',顺丰进入任何一个全新的领域,都要有归零的心态。”

正是靠着这种归零心态,如今的顺丰已由最初的6人成长为26万人。

一步步改变,一步步向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行业地位颇高的顺丰。

正如采铜老师《精进3》中说:

“当你采用'创造’叙事,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打开了很多很多可能性,你对生活、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掌控感,你内心的力量也在增长。”

懂得转变思路,改变底层逻辑,升级自己处理问题的“操作系统”。

当一个人具备这种思维,最终一定会到达顶峰。

只有持续精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生活由问题组成,解决问题的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

谁能更快认清自己,更好精进自己,谁才能突破自己!

采铜老师曾说:

“一个独特的、具有超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个体,无须走进内卷式的过度竞争。”

增加人生掌控感、抓住人生跑道中不寻常的机会,你需要学会精进,成为人生的高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