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别人想看到的

 舍得付出 2022-03-01

图片

♪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主播晏娇的领读    
音乐 |  Kina Grannis -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谷主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 

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689天,共读的是第242本书——英国作家瑞·蒙克的作品《维特根斯坦传》

图片

《维特根斯坦传》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考,最早的记录就是以此为题的。

大约八九岁时,他在一个门口停下来想这个问题,他没找到满意的答案,只是大概表示:在那种情况下,撒谎说到底没有任何错。

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反映了这个哲学天才走上哲学之路的原因。

有一些哲学家只想在之前怀疑的地方找到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与他们不同,他对上述问题怀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得出一个满意的解答。

因此,是哲学找的他,而非他找的哲学。与生俱来的特质让维特根斯坦的选择成了必然。

图片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出生于1889年4月26日,是哈布斯堡时期维也纳一个富有家庭里的第八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

虽然维特根斯坦家族是犹太人,但家族拼命想与犹太背景进行切割。最终,在别人眼里,这只是维也纳的一个日耳曼家族,不再能看出犹太族的特征了。

维特根斯坦的父亲没有按照家族的意愿从事工作。他反抗长辈的规矩和权威,在社会上闯荡多年,从事过各种工作。

最终,他竟从工厂的绘图员一路蹿升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图片

维特根斯坦

就这样,维特根斯坦家族成为了奥地利数一数二的巨富。

除了物质财富,家族的精神生活一样出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豪宅别墅,是众多音乐精英的汇聚之所。

后来维特根斯坦说:“只有六个伟大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拉博。”

在这种人文主义的气氛下,维特根斯坦逐渐成长了起来。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维特根斯坦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在教育哥哥姐姐后摸索出来的。

维特根斯坦的哥哥们有着各自的爱好,但同时被强硬要求继承家族的生意。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好几个哥哥自杀了。

他们的父亲只好不再强制要求,放宽了对孩子人生道路的选择。

即使如此,维特根斯坦仍未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爱好行事。因为他发现,只要自己显出对家族事业的兴趣,就总能得到父亲的称赞。

为了取悦别人,维特根斯坦会对人说些别人期许他说的话。

文章开头我们谈到的维特根斯坦对撒谎问题的思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图片

他所考虑的不诚实,并不是像偷了东西否认那类具体的事情,而是要不要在外界的压力下坚持自己。

就这样,虽然父亲做出了让步,没有强行逼迫维特根斯坦,但维特根斯坦还是去了一个更偏向于工程技术的中学——这与父亲的喜好相一致。

图片

维特根斯坦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突出。他发现在工人阶层为主的同学里交朋友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大多举止粗俗。

这个时期,姐姐玛格丽特对维特根斯坦的成长帮助更大。在姐姐的介绍下,维特根斯坦了解到了卡尔·克劳斯的工作。

克劳斯的讽刺性刊物《火炬》引领了政治和文化潮流。少年维特根斯坦在此被启蒙了,长大成人后,其人生态度跟克劳斯在许多方面相一致。

在刊物的启发下,维特根斯坦对是否诚实的问题有了确切的答案,即:决不隐藏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应当诚实。

图片

特根斯坦

这个时期另一个对维特根斯坦影响比较大的著作是奥托·魏宁格的《性与性格》。

《性与性格》中谈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在爱人缺席时最为强烈。这也成为了维特根斯坦的人生态度。

中学结束后,维特根斯坦来到曼彻斯特大学继续学习航空学。

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工程技术的时间里,自杀的念头不断徘徊在维特根斯坦的脑海里,他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多余的。

维特根斯坦的兴趣没在航空学上。他对纯数学生出了兴趣,开始听数学分析理论课,并思考为数学提供逻辑基础的问题,还阅读了伯特兰·罗素的《数学原则》。

大名鼎鼎的罗素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后来证明,阅读罗素的著作是维特根斯坦生命中的一个决定性事件。

图片

虽然随后两年维特根斯坦继续了航空学的研究,但他越来越着迷于罗素讨论的问题。

工程工作做得越来越索无兴味,因为维特根斯坦已找到了另外一个能令他全神贯注的研究领域。

罗素在其哲学研究中指出了前人在某个领域的问题:“这里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请研究者们注意。”

这正是钓住维特根斯坦的饵。照着罗素的建议,他热切地致力于解决这个悖论。

虽然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日后他将呈出一种更为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

图片

在朋友的建议下,维特根斯坦到剑桥跟随伯特兰·罗素学习。

这成为一个关键的事件,它不只引出了维特根斯坦生命中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还对罗素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正当维特根斯坦需要一位良师之时,罗素也恰好需要一位爱徒。

这一年对罗素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他在付出十年筋疲力尽的劳作后写完了《数学原理》,但他再也没从这次损耗里完全恢复。

图片

罗素

从此,罗素开始转换方向,撰写起通俗作品,即批评家口中的“廉价小说”。

罗素此时已认定自己对技术性哲学的贡献到此为止了,正在寻觅某个具备青春、活力和能力的人来发展他开创的事业。

两人的交往就这样开始了。

罗素的数理逻辑课很少能吸引到学生,他常常只对着三个人讲课。

维特根斯坦也加了进来,缠住了罗素,缠了四个礼拜——课上讨论时他是一霸,课后又跟着罗素回屋,继续为自己的立场争辩。

“初生牛犊不怕虎。”罗素对这位后生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罗素赏识他的冲劲,另一方面,罗素又会显出不耐烦的怒意。

但这种不耐烦在维特根斯坦才能的光环下逐渐淡化了。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罗素越来越觉得维特根斯坦会做出大事。

在罗素的鼓励下,维特根斯坦最终放弃了工程学,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

世间也许少了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但绝对多了一个天才哲学家!

为了给维特根斯坦补习基础课程,罗素安排了著名逻辑学家、国王学院理事约翰逊“指导”维特根斯坦。

图片

这一课程只持续了几个礼拜,因为两个人都无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约翰认为维特根斯坦争论太多,不认真学习;而维特根斯坦则认为自己无法从前者那学到东西。

另一些老师则别具慧眼,罗素本人甚至称维特根斯坦为完美的学生,另一位哲学家摩尔也对他赞赏有加。

一段时间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关系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虽然罗素在形式上仍然是维特根斯坦的导师,但罗素愈来愈希望得到他的肯定。

就这样,维特根斯坦凭借自己的天分,竟让老师都为他所折服!

图片

除了与老师打交道外,维特根斯坦还与同学们融洽相处。

同学品生特与维特根斯坦志趣相投,两人都喜爱音乐。于是,维特根斯坦邀请品生特到冰岛度假,一切费用由维特根斯坦父亲承担。

维特根斯坦的吃穿用度让品生特大开眼界,他们乘出租车到想去地方,无论远近,火车坐头等车厢,住豪华的饭店……

奢华的物质生活掩盖不住维特根斯坦精神世界的富足,一有时间他就教品生特数理逻辑。

品生特在日记里写道:“我从他那儿学到了许多。他确实聪明非凡。”

维特根斯坦与罗素等哲学家们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

领读人恪慕容手握灵珠常奋笔,胸藏世事不萦怀
主播:晏娇声音工作者,声音爱好者,用声音塑造不同的色彩,用声音结识热爱声色的你
执行主编:花梨
责编:顾奕俊
编辑:馬車夫斯基 / 蓝蝴蝶 / 小栗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背景音乐:Kina Grannis -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