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行为问题概述

 掇医儿科天地 2022-03-01

很多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困扰着父母或其他成人。如果这种行为或行为方式频繁发生、持续存在或适应困难(表现为情绪不成熟、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则有显著临床意义。严重的行为问题可能被称为♦精神障碍♦(例如,对立违抗性障碍,♦行为障碍♦)。由于对行为问题的定义和对其量化的不同,各地的发生率变化不一。

评估

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包含多级的行为评分。婴儿及儿童的关注通常包括一般躯体行为(例如,饮食、排泄、睡眠问题),而年长儿及青少年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问题(例如,活动能力、违抗行为、攻击行为)。

行为问题鉴别

行为问题可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严重的单一事件(例如,纵火、打架等)。但更多的行为问题表现为渐进性的、需要随时间和问题积累才能加以识别。在儿童所处的环境下进行行为问题的评估,效果最好。

  • 身心发育

  • 一般健康

  • 性格发育(例如,困难、容易)

  • 与父母及照料者的关系

就诊时直接观察到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同时观察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的反应。并尽可能了解其他人包括亲戚、老师和学校护士在任何时候所观察到的情况。

面见家长和照料者提供儿童特征性一天的所有行为时间表。询问家长在特殊行为发生前和发生后的有关事件。也询问家长其他的问题

  • 典型的年龄相关行为

  • 对孩子的期望

  • 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

  • 有关履行家长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支持(社会、情感和财力)

  • 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问题解释

儿童的病史应该增加影响童年发育行为问题的因素,如暴露于毒素中、妊娠期并发症、或家庭中重症疾病的发生。

有些问题可能涉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包括以下方面:

  • 不切实际的父母的期望:例如,有些家长可能会期望,2年幼儿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收拾玩具。家长可能会误解其他正常的与年龄有关的行为而以为有问题,如对立的行为(例如,一个2岁幼儿拒绝按照成人的规则行为)。

  •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质量差,:例如,有行为问题的父母不关注自己的孩子。

  • 过分溺爱:父母的善意反应可能会恶化子女的行为问题(例如,过度保护一个胆小的孩子可能造就一个喜欢操纵他人的孩子)。

  • 循环的行为模式:在年幼的孩子,有些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行为模式,在这模式中家长的负面反应会导致孩子的行为不良,这反过来又导致父母持续的的负面反应。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们的回答往往压力和情绪不安,固执,谈话,攻击性,脾气暴而不是哭。通常,家长反应的一个积极的和耐孩子的责骂,大喊大叫,打屁股的孩子,然后升级的行为,导致家长的初步反应,家长的反应更有力地。

在年长儿和青少年中,当寻求独立于父母的管教和约束时,行为问题可能产生(见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必须鉴别行为问题与一时的行为错误。

治疗

  • 早期干预

  • 父母的教育和策略

一旦发现行为问题及其原因,应该及时给予干预处理。因为行为问题持续越久,行为改变越困难。

医生使使家长确信孩子身体健康(儿童的行为问题不是儿童躯体疾病表现)。通过区分该行为是家长的误解还是真正的行为问题,分析家长的内疚感,有利于发现行为问题原因和行为问题的治疗。对简单的行为问题,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其消除疑虑并给一些特殊建议已足够。提醒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每天进行至少15~20分钟的娱乐活动。并当孩子表现出可取行为时,注意孩子的这些行为("捕捉好孩子的时刻”)。还应鼓励家长经常花时间与孩子相处。

而有些行为问题需要父母给予约束和改变。

  • 家长应该识别可能无意中强化孩子的行为和因素(例如,额外的注意力)的诱因。

  • 好的行为和不良行为应有明确的界限。

  • 应建立一致的规范和制约并使家长遵循诺言,对行为恰当和不良者分别给予奖惩。

  • 家长积极地对孩子良好行为加以表扬,是改变行为问题的有力工具,且无任何负面影响。

  • 家长应当在强化规范时克制自己的怒气,最大限度地与孩子正面接触(让孩子永远是优秀的)。

经验与提示

  • 合适行为的正面强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且没有不良作用。

帮助父母理解,“训导”意味着养成而非惩罚,鼓励他们提供给儿童所需要的养育但是不抱过分的期望。无效的惩罚可能导致不恰当的行为。责骂和躯体惩罚也许可以控制孩子的行为,但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威胁离开儿童或将儿童送出去也是非常有害的。 责骂、威胁和体罚也会教孩子这些谴责是对孩子不喜欢的情况的适当反应。

暂停技术,儿童必须独自坐在一个沉闷的地方(一个角落或房间[除了孩子的卧室],不是黑暗或可怕的,没有电视或玩具)短暂的一段时间,是 改变不可接受的行为的好方法。暂时的隔离对孩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好用于当孩子出现一种或几种不恰当的行为时。应避免身体约束。对于处在暂时隔离状态的儿童,如果其反应强度逐渐增强,那么父母一旦意识到孩子已经记住了对不适行为的惩戒,就应优先更加快速地转移,以重新定向。

对于有些恶性循环模式的行为问题,如不影响他人(例如,拒食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不去管这种行为来阻止恶性循环。而对于那些不能忽视的行为问题(例如,当众发脾气),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和临时隔离的方法来限制这种行为。

如若行为问题矫正了3~4个月仍无变化,则需要重新评价;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行为管理指导或心理健康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