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世》第四集《脸庞》:百人口述,拼凑成的中国记忆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3-01

《脸庞》这一集里,有位医生说,“出发前有的老护士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都告诉了孩子们,这是一种赴死的决心啊。” 1月底,第一批医疗队出征后,我的工作群里跳出一条消息,“如果我出去,家里的事委托给大家。”拿着手机,盯着屏幕,我也是同样的感觉——他这是一种赴死的决心啊。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之后没多久,发这条信息的范士广,就和我们其他几位同事,出发了。再后来,他又在工作群里说,我们要在武汉采访100位医务工作者,就用他们的独家记忆,来成一集。于是,《脸庞》就浮现在你的眼前了。 时间非常紧张,前方在武汉采访,人还没有回来,先把素材寄回来。我们在后方开始看原始素材。一个人的采访大概30分钟,100个人就是3000分钟。50个小时的素材,这不包括空镜,不包括实况,仅仅是坐采。 实话说,顺完第一遍素材,我是记不住他们的脸的,只能依稀记住个别最打动我的故事。第二遍、第三遍…… 一轮轮筛选,去挑选最适合我们叙事方式、也最能让我被触动的故事。从一开始模糊的样子,到最后,几乎可以背出他们每一句话。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分享几个特别温暖的小故事。辛海光医生说,当时有个老太太,不太配合治疗,那天需要去做CT,老人家也不太肯,医生只好“连哄带骗”。他就和老人家说,你好好治疗,做完这个检查,如果好了,就可以回家了。老人家一下子有了精神,眼睛里像是闪了一道光,问道:“做完检查我真的能回家了吗?”辛医生说,对呀,只要结果是好的,你就可以回去了。老人家顿了几秒,突然伸出了右手小拇指,说:“我们拉钩上吊。”然后,还加了一句:“五百年不许变。” 辛医生说到这里,一下子笑了,他说:“我以为她会说一百年不变,没想到她还要五百年不变。”就是这一笑,莫名打动到我。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陶晴岚护士说,当时她有个病人,是个老爷爷,几天都不肯吃饭,医护每天都去劝他,陪他说话,不会因为他的“任性”或者不配合有任何的不耐烦,终于有一天老人家开口主动说话了,他说了句“你们都是好人”,然后他把原本戴在嘴巴上的口罩又往上拉了拉,盖住了眼睛,因为他在擦眼泪。 陶晴岚说,很多时候,这些老人不是真的要拒绝治疗,他们是心里孤单,他们也会寂寞,会害怕,他们希望被关心。很可能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碗粥,一个馒头,一句话。这样就能让他释怀,而对方的反馈,也一定是你意想不到的。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医疗队回到上海后,我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在各个援鄂医疗队的群里,搜集医护人员他们自己的记录。 他们第一视角记录下来的,其实才是最珍贵的。 仁济医院的毛青主任给我发了一张手机截图,那是他和他曾经一位小患者妈妈的对话。对方说,孩子早上起来说梦到你了,梦到毛医生去武汉支援了,让毛医生要保护好自己。 其实,这个时候,毛青,已经在武汉,正穿好防护服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于是,他就在防护服上写下,“你梦中的毛医生,是这个样子吗?”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病患的妈妈与医生的聊天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片中还有一位阿姨,瘦瘦的脸,虽然戴着口罩,但是也能看到她笑起来眼角的皱纹,但她淳朴的话语,和羞涩的眼神,让我记住了她。她出现在陈琳护士自己手机拍摄的素材中,这位阿姨是武汉的一位志愿者,她在医院里帮忙做楼面的保洁。陈琳护士说,“阿姨你收拾得这么干净啊,”这位阿姨不好意思地说,“否则对不起我自己的良心。”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就像一位医护含着泪所说,这一切,都是归功于中国人的善良。 还有一位医护说,在武汉度过的每一天,遇见的每一个人,她应该都会记得。 再有一位说,他即将出生的孩子,名字取好了,叫“张胜冠,战胜冠状病毒的意思”。如果不早产,他凯旋之后,还能赶上看到孩子在娘胎里的样子。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拍摄《人间世》第二季的时候,有一位医生和我说,他一直记得他导师告诉他的一句话,下医医病,上医医人,大医医心。 我想,他们都在做着医心的事吧。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今晚22:00《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期待这个春天最珍贵的故事强势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