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 | 308 李白《清平调·其一》

 新用户36569186 2022-03-01

图片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图片
图片
注 释
  1.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 “想”:即像。“花”指牡丹花。“云想”句: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 “拂”:轻轻擦过。

  4. “槛”:花圃的围栏。

  5. “华”:通“花” 。

  6.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7.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8.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

  9. “会向”:即应在。

  10. “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

图片
译 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

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不是群玉山间所见的飘飘仙子,

就是瑶台殿前清晖月下的神女。

图片
赏 析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 “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温暖;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华浓”的美艳,及其高贵身份。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此句与上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 顾青编著
责编:韩岩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