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胆寒的猴狗大战:狗杀猴一只,猴杀狗250条,狗为何干不过猴

 书页无卷 2022-03-01

近日,一场令人胆寒的猴狗大战广受关注。在印度孟买以东约500公里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德区的曼杰莱加奥恩村,多达250条狗被杀;而在拉沃尔村,整村的狗无一生还。这场杀戮的“杀手”,是当地的一群猴子。


有果必有因!有当地人描述过猴狗大战的起源:

一个多月以前,在印度一个小镇附近,一只猴崽被狗杀死,猴群展开激烈的复仇行动,至少杀死狗子250条,猴狗大战就此爆发。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场猴狗大战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战场”涉及到附近的好几个村子,其中一个名为“曼杰莱加奥恩村”的村子,有数据显示被杀狗子的数量超过250条,拉沃尔村的狗更是遭到团灭,可见猴群的复仇之战有多疯狂。


动物跟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尤其是对于与人类具有相似基因的灵长类动物猴子而言,当自己受到外来侵犯的时候,它们就会反击,这是正常现象。不过,也有很多人为狗子的悲惨结局感到怜悯,同时引发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狗为何干不过猴?


不少人认为,狗的战斗力应该比猴强,至少单挑能力要胜过猴子,确实有这个可能性。然而,综合各种因素再结合本次事例,猴子能在此次猴狗大战中胜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猴子敏捷

猴子是灵长目一些动物的俗称,与我们人类有一定渊源。从本质上看,猴子都是“树上居住者”,都是树上运动高手。“一出生就上树了”这句话,就很好地反映了猴子优异的敏捷性。


在本次猴狗大战中,当地人看到局势不妙,还请求了森林部门的帮助,让专业人员来帮忙对付猴群。不料,他们连一只猴子都没有抓到,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猴子太敏捷了。

猴子团结

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始终干不过一个群体。猴子是群居性动物,能处理多变的森林活动和社交活动,它们喜欢集结在一起,群体数量少则几十只,多则几百只,社群性很强。


在本次猴狗大战中,当一只猴崽子被狗杀死之后,猴子立马聚集在一块组成猴群,为小猴子报仇。有人调侃说小猴是猴群的“王子”,其实这跟小猴的身份无关,即使是普通猴崽它们也会这么做,因为猴子本来就是非常团结的,这是天性使然。

猴子聪明

猴子的社群性,其实也反映出其高智商。不管是在生理和形态上,还是在进化和遗传上,猴子都与人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方面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与之比拟。相比于其他所有陆生哺乳动物相对身体的比例而言,猴子具有更大的大脑,也就是说猴子的脑容量更大,更聪明。


猴群中一般有一个首领,即猴王。猴王是怎么选出来的?靠武力。这也是猴子的聪明之处,这样选出来的猴王才能够保卫猴群的领地和安全。

在本次猴狗大战中,猴群的战斗方式虽说有些残忍,但也多少体现出它们的策略性,它们先将狗抓住,然后抱着狗爬到树上或者屋顶上,将狗从高处抛下摔死,狠狠地提高了狗的致死性。


猴群的情绪处于应激状态

这应该是最关键的一点。猴崽被杀,这种突然发生的外界情况的变化使猴群的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机体活动力量迅速增强,以应对紧急情况。这种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应激反应”。由于应激反应,激发了猴群最大的潜能,这种力量不容小觑。


还记得有个报道:一个小孩被一辆小轿车压在车底下,路上十几个人一起抬车都抬不动。而孩子的母亲赶过来之后,发疯般地往上抬车,一下子就将车的一端抬高了一二十厘米,孩子顺利从车底下抱出来,旁人都不敢相信。

综合以上几点,在发生于印度的这场猴狗大战之中,狗子惨败的结局并不足为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