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只分饭前与饭后!服法不同,中药的药性亦不同

 黄老之学 2022-03-01

今年春节,王大妈的女儿女婿都回家团圆,王大妈一高兴就多吃了点儿,结果,胃不舒服,牙也疼得厉害。到中医院,医生给开了清胃散药方。回家后,女儿赶紧煎好药,端给王大妈——

女儿

妈,快趁热喝药吧!

放那儿晾晾吧,不着急!

王大妈

女儿

哎呀,您赶紧喝了吧!中药都得趁热喝!

医生嘱咐我了,这药就得放凉了才喝!对啦,医生说这叫“冷服”!

王大妈

为什么有的中药要趁热服,有的则需冷服?中药的服用方法对药性有什么影响呢?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病证,对服用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服用方法不同,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也不同。服用方法合理,则可增进疗效、降低副作用;服用方法不当,则会降低疗效,导致事倍功半。

服法影响“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同种药方,服用方法不同,则表现出的药性不同。

1

时间不同,药性不同

由寒性药和热性药组成的同样一张处方,服药时间不同,则会表现出不同的寒热药性。

例如,大黄和附子配伍,白天服药,方中温热性的附子能得到外界阳气的资助而易于发挥作用,方中寒凉性的大黄被阳气制约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夜间服此药则会呈现与之相反的效应。

2

温度不同,药效不同

发散风寒药,药性温热,主治风寒表证,温服可助药力。如果半温半冷服用,则汗不能出,邪气外出无路,病愈缓慢。例如,香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之功效,有“暑月麻黄”之称。加酒煎煮并温服,则显其发汗解表之功;若煎煮后放置水中沉冷服,促药下行,则显其利水消肿之效。

文章开头提到的冷服,是指中药煎煮后放置阴凉处,待药液温度放凉后服用,以助药物寒凉之性。开头提到的清胃散,记载于《兰室秘藏》,组成药物有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升麻,有清胃凉血之功效,主治胃热证,证见牙痛、头痛、面赤等。此方适宜冷服,清热之效更佳。

“热药冷服”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服药方法之一。如桂附地黄方,冷服用以治疗上寒下热证,藉药液温度低,有下行之性,可将温热之药带入下焦,径补下焦阳虚,阳气得补,则上焦虚火下纳归元,于是上热得清、下寒得温。若此热药温服,则可能资助上焦虚火之弊,呈现虚不受补之象。

服法影响“升降浮沉”

1

剂量大小有讲究

1. 少量频饮可助药性升浮:一次服药剂量小者主升,剂量大者主降。《温病条辨》中所记银翘散,用少量频饮法可使药物更好地作用于肺卫,透散肌表风热之邪。

2. 大量顿服可助药性沉降:一次服药的剂量增大,可加强全方的药性沉降。汤剂服用剂量小,到达下焦时药力甚微,可减少服药次数、增加服用剂量,促使药物入走下焦以治其位疾患。如《金匮要略》中治脾不统血而便血的黄土汤,与同书大多方药相比,其每次服药量偏大、每日服药次数减少,以助全方沉降之性直趋大肠,厚肠胃、止便血。

2

饭前饭后大不同

病位在上焦者,服药时间应在饭后,由于饮食的托载,药物下行受阻而作用于上焦。故凡咳嗽、喘息、皮肤、头面或胸膈疾病等,皆适宜饭后服药。某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前服用会直接刺激胃肠,引发不适;饭后服用则可借助饮食对胃肠黏膜起保护作用,避免刺激性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控涎丹(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主治痰涎伏于胸膈上下之证,药物攻逐顽痰。为了彻底祛邪外出,应使其具有一定升浮之性以作用于胸膈,服药应选择饭后,同时尽快取卧位,有助于药性停留胸膈。白芥子可搜除痰饮,再借大戟、甘遂的峻猛之性,一举荡涤胸膈痰饮自二便排出。

反之,饭前服药,先药后食,则饮食可推进药物下行,能加强药物沉降之性,适宜于病位在下焦者,利于药物直达病所。另外,补益药也宜饭前服,以使补益成分性能充分吸收和发挥。如右归丸,作为治疗肾阳虚的代表方,原方要求饭前服用,意在加强其下行入肾的补益之功。

3

服药方式亦有影响

含化、咀嚼使药物缓慢吸收,可助药性升浮以作用于上焦。如主治咽喉疼痛的咀华清喉丹,其方将生地黄一片,包裹少量硼砂,细细嚼服,生地黄经细嚼慢咽的方式可使药液常清润患处,药性持续作用于上焦,避免了煎汤顿服药力下趋而过病所。

服法影响“补泻”

补和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攻积药、驱虫药、补益药等尤适于空腹服用。

1. 攻积药:如舟车丸(由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等多味药物组成),行气逐水,主治水肿、胸水,邪气盛而正气不虚者。需在五更时分胃肠排空时服用,可增加药物吸收率和泻下逐水作用。

2. 驱虫药:虫性馋,空腹时人虫俱饿,进食药物,虫趋往而食药,则被毒杀。

3. 补益药:空腹服药,药物吸收率提高,滋补作用增强。

除了以上的几点外,中药的不同服用方法还对药物毒性、药物偏性有影响。为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的服药方法应予以重视。如果您正在服用中药,一定要详细咨询医生和药师正确的服用方法,方能药到病除,健康痊愈!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孙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