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捂,中医头号养生之道!这样捂,一年病痛全无!

 常笑健康 2022-03-01

春天到了,天气转暖,让大家倍感舒适。但冷空气却时不时地杀个回马枪,让气温忽高忽低。

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却又热得冒汗。

这一冷一热的变化,让人一不留神就会生病。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怎么“捂”,也很有讲究,绝不是“多穿点衣服”这么简单。

常笑健康带你了解“4个指数”、捂住“3个重点部位”、掌握“2个养生妙招”!

4个指数

时机:

24~48小时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则会骤然增加。

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多此一举了。

温度:

15℃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摄氏度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温差:

8℃

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8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时长:

7~14天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脱下来。但是脱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

气温回冷需要多穿衣服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身体较弱的人也得再捂7天左右。

3个重点部位

捂腹

人体胃肠道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温度的刺激和化学刺激比较敏感,所以当着凉以后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出现肠蠕动的增加从而导致腹泻拉肚子的情况。

捂背

背部上的脊梁既能指挥四肢运动,还能影响心脏、胃、肠等内脏的神经信号传递,脊背不强不仅容易腰酸背痛,还会带来心慌气短、消化不良、手臂麻疼。捂好背等于养好命,初春三月正当时。

捂脚

手脚特别是指尖脚趾等部位,处于身体的末梢神经,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一点。

2个养生妙招

摩腹


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放在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内到外绕脐按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按摩36周。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并有安眠和防治胃肠疾病的作用,可作为日常保健方法,促进肠胃消化。

图片来源网络

泡脚


艾叶温经祛寒湿。早春时节,风、寒、湿气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取艾叶煮水泡脚可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在这个时间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如艾叶50克煮水,放凉至45℃泡脚,可防治感冒,对容易外感风寒、有关节疼痛困扰的朋友非常合适。


当然,春捂太教条了也不行。因为有时中午毕竟还是热的,如果捂出了汗,此时更容易感冒。所以还是要灵活掌握。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建议鞋子还是穿得暖和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