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证无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质疑

 慢一拍360 2022-03-01

“咱孩子汗好多呀!”

“孩子睡着就出汗,咋办?”

“老师,虚汗怎样治疗?”

每天有无数妈妈就因为孩子汗多来咨询或治疗。

如果我们说孩子阳虚或阴虚,宜补阳或补阴,着实迎合了妈妈心理,赢得了市场,也就赚到钱。真的,就有厂家将中药处方取名“虚汗停”和“龙牡壮骨冲剂”以吸引妈妈们的眼球。溯源发现“虚汗”理念是中医和老百姓的误区。它源于明代薛铠。曰“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自汗是白天出汗,盗汗是晚上出汗。无论何时出汗都与虚挂上钩。由于语句对称,简略,迎合百姓欲补益观念(那个年代饭吃不饱,一补就见效),从而使之广泛流传。

其实,中医本源观点不是虚汗,是“阳加于阴为之汗”这是正统中医著作《素问 阴阳别论》的基本观点。

汗见于皮肤,汗如水蒸气一般。

见到汗出,古人一定联想到自然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然界有火,也有水。炽烈的火,红赤、灼热、上冲,主动,属于阳。纯静的水,寒冷、清寂、下趋,主静,属于阴。水火阴阳分明,完全对立,互不相容。但是,如果水浇在火上,火在锅底燃烧,太阳投射到水面,动静情况立即改变,大量水雾产生,水气蒸腾,就如汗出一般。受此启发,古人就将人体汗出的原理归纳为“阳加于阴谓之汗”了。

图片

这是天人合一观思考人体和自然的必然结果。这一理论无疑是正确和科学的。

人体之阳有生理,也有病理。阳可以是体内的阳气,可以是五志所化之火,也可以是气、血、痰、火、食、湿等郁而成热。还可以是侵入人体的邪气(阳穴侵入,当然阳盛;阴邪侵入,从阳化热),以及邪气侵入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气和邪气之间的战争激烈,如火如荼,热气腾腾。

总之,体内有一把火。这把火烧灼,蒸迫津液。烧灼让津液减少,枯竭;蒸迫使津液产生水蒸气,从内向外,透过皮肤,不断发散到体外,这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体产生汗的原因。

小儿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很多小儿不运动都出汗,这是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代谢快,生长快,有更多的阳,强加于更多的阴的结果。所以,小儿汗出过多很少属于虚!

实热是阳热太盛。虚热(火)还是热,还是火,相对于不足的阴来说,仍然是阳热太盛。在促使出汗上,实热和虚热并没有区别。可以肯定地是,如果没有了热,没有了那把火,阳就难于加于阴,就不能烧灼与蒸迫津液,就没有汗了。

所以,面对孩子出汗,首先应该关注孩子整体发育情况。如果孩子身高体重达标,甚至超重。这时候出汗不但不虚,还是实证,是营养过剩。应该清脾经、清心经、清肝经,不要让过多的阳加于阴。同时,应该减少营养摄入,多吃水果以避免过多水分丧失。如果孩子消瘦,好动,骨骼发育不良,首先应该考虑佝偻病(过去还要考虑结核),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增加户外活动。应该补肾经、揉二马、推肾顶、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以调理心肾、不让更多的虚火加于阴。

看一看“虚汗停”和“龙牡壮骨冲剂”组成,主药是煅烧之后的龙骨和牡蛎。它们含有大量的钙,是中医补钙,防治佝偻病的经验总结。

附:生理与病理性出汗的判断

孩子天生好动。醒时动过不停,新陈代谢旺盛,必然出汗多。所以,自汗不是病态。睡着后,人体逐渐进入基础代谢。孩子神经功能发育不全,调节能力较弱。当从醒时的代谢旺盛状态过渡到睡着的基础代谢状态时,不能有效地进行体液分布和内敛,体内大量的热就以出汗方式释放。这种汗表现为:睡着出汗,特别在入睡后1~2小时内最多,以后逐渐消失。所以,盗汗也不一定是病态。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当然就成为人体出汗最多的部位。“但头汗出”成为中医形容汗的常用名词。由于头汗出,可致孩子睡觉时摆头,枕部摩擦而出现脱发圈。这也是正常。边著名医家,儿科鼻祖钱乙都认为:但头汗出,而无所苦者,不作病论。因此,发育正常,出汗多、轻微枕秃儿童不一定是佝偻病。

病理性出汗在中医形成年代,多见于佝偻病和结核病患儿。这两种病常常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被汗汁浸透。两种病都会影响发育,孩子一般骨瘦如柴。而且佝偻病汗酸臭,结核病汗多为黄色。这是汗的鉴别的要点。加上其它如佝偻病惊惕、骨骼变形,结核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是比较容易诊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