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可以很极端,只因人的本质有无限可能,包括成为疯狂的附和者

 为什么73 2022-03-01
原创曾骞文创 请风停下来
图片
加了蜜 音乐: 陈永淘 - 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课啦 来自QQ音乐

人体可以很极端,只因人的本质有无限可能,包括成为疯狂的附和者

▲ 曾骞

石顽曰.交肠证虽见于方书.而世罕见.绿石山詹石匠之妇.产后五六日.恶露不行.腹胀喘满.大便从前阴而出.省其故.缘平昔酷嗜烟酒.所产之儿.身软无骨.因而惊骇.遂患此证.

余以芎归汤加莪术、肉桂、炒黑山楂.一服恶露通.而二便如常.

又陆圣祥之女方四岁.新秋患血痢.而稀粪出于前阴.作冷热不调食积治.与五苓散.服香连丸.二剂而愈.

又钱吉甫女.年十三.体肥痰盛.因邻居被盗.发热头痛.呕逆面青.六脉弦促.而便溺易位.此因惊气乱.痰袭窍端所致也.与四七汤下礞石滚痰丸.开通痰气而安.

震初习医时.里有金姓裁缝.年二十余岁.雨途道滑.臀仆坐地.亦无痛苦.次日腹中欲去大便而转失气.从阳具出.自觉大便不往后去.转向前走.阳具中痛苦不堪.其粪逼细如稻柴心而出.震师金上陶先生.用补中益气汤.一服即愈.

四五日.病复再发.用此汤不效矣.小便行时.并不带粪.粪来亦不夹杂小便.尿孔渐为干粪撑大.痛苦莫可名言.大肠竟废而不用.是时吴郡名医王叶薛诸公皆在.遍求之.皆不能疗.

吾师断其次年三月死.当届期.人已羸瘠不堪.然犹能饮食.二便之迭从阳具出者.反习以为常.痛苦亦减.似可未死.忽一日.小便顿闭.大便仍来.闭三日.而小便从鼻孔涌出.其色黑.立死.

——《古今医案按》清, 俞震

这些都是极端案。

污,从正常通道排不出去之后,走应急路线。所谓交肠,指大小便易位而出。粪出前窍,尿出后窍。属于暴病。

不论是绿石山詹石匠之妇,陆圣祥之女,钱吉甫女,金裁缝,皆因内瘀不得从常道出,内气又失之统司,清浊混淆,脱而出之。

绿石山詹石匠之妇案,张璐是直接下瘀。石顽,就是写《张氏医通》的清初经方家张璐。此妇因在先有恶露不出,又加之受惊气闭,气滞血瘀,积而甚,祛其所积,则不致易位乱出。

好理解,打扫垃圾干净,垃圾就不乱飞。清浊自复。

陆圣祥之女,是幼儿,四岁。血痢严重,最后导致稀粪从前阴出。这类,脾胃受伤肯定严重。那么阴阳寒热就需要辨清楚。没有具体的脉记录。案中只言,以冷热不调食积治。

说明是寒热夹杂。

所用为「五苓散」,并服香连丸。前者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要是分利水道。在交肠病中,「五苓散」是常用之剂。尤其是在交肠易位,明显地以小便或少量稀液便出于前阴者,此剂的应用概率很高。不过,遇到阴血不足者,「五苓散」慎用。因为利水之剂可劫阴。

而香连丸,属于厚味药,入得深,对湿热夹杂的肠道清热行气,一泻一降,除浊滞。对传导和受盛两官,助开行道。

这两个案子,都还不算什么,属于及时治疗,不为坏证。交肠是暴病,言其本质之极端,如同人世社会,民无出路而暴乱。平乱,不是扔一颗炸弹过去轰掉他们,而是考虑为何乱,诉求是何?要给暴民出路。

钱吉甫女,豆蔻之年华,本身的“户型和内结构”属于体肥痰盛。就是膏人、脂人那种。自然素有痰瘀。

小孩被吓到,因惊气乱。

胖的人,有的胆子特别小。这与生理有关。其人肥白,多属气虚。由于缺气运,身上肉多,化不掉,水液又充胀,故胖。这个案子,是痰证。

外因触发的也是痰蒙。

第一案是血,第二案食积,第三案为痰。各有不同属性与密度的瘀。生命的本质就是能量的流动,瘀,是固化。固化有多严重,就会产生身体与之抗争的排病排邪,目的在于自我净化。本能。

但也可能因为自身能量不足,或邪太甚,人体弃权,或妥协。这就是诸多所谓囊肿、癥块、岩块等高密度邪积产生的基本机理。

人,一旦暴病,本身就是正邪矛盾激化的结果。若调治得当,是蜕变。

四七汤,出自《局方》。其实就是仲景的「半夏厚朴汤」。之所以叫四七,因为《局方》将此剂演为治痰气互结引起的情志问题。治所谓寒、热、喜、怒、忧、愁、愤七气之痰郁。所以,又叫七气汤。从临床所遇而言,我自己的体会,凡是有机会用到这个组方的,多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问题,这类人很焦虑,医家要注意保护自己。

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加生姜。

学过经方的人都知道。所以,在此就不具体论述了。其剂主要就是针对湿痰、郁痰。再加一个礞石滚痰丸,芟痰利器,泻火逐痰,历来应用很高。此丸,为隐士医家王中阳所设。道家人。所设药剂,也非常道家。当时蒙古人入主中原,王中阳归隐虞山,主要业务就是炼丹去。

只要细读后来明清诸家医案,此丸出境率相当高。来看礞石滚痰丸的原方四味药:

酒大黄八两、黄芩(酒洗)八两

青礞石一两、沉香五钱

二黄苦寒。黄芩开上路,大黄开下路。清上泻下,这是打路线。老痰陈痰,都是因为路线不通。二黄这种上下搭配,在《局方》中的「凉膈散」中也可端见相近思路。

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热可以引起肠道热化,而肠道的胶结,也可以影响相傅之官热壅,闭而雾化失。简单地讲,人的气道就通不了。要贴近于气的角度去理解此丸,才能体会组方思路,也更容易抓取祛痰的核心。痰为标。人贵于气道顺,治痰本在治气,荡涤其痰,只为气道,顺开气道,只为痰可化可出。

此痰,为火灼煎液而成黏块,燥痰、热痰,不是那种阳虚痰凝。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胶湿寒痰,也不在此丸之治。治虚人,除非是痰火胶结,是证者,痰势盛,方可用,先攻后补,祛其闭塞,且中病即止

火灼成痰者,痰本身已存在,二黄只是釜底抽薪去其火。痰之所生,总归结底责之于脾。什么样的人,容易有这类老痰燥痰,中医黑话讲,是气郁化火,木郁克脾,以致脾失运化湿而生痰。白话通俗地讲,是那些长期处于自我情感系统——情绪,对自己的生命系统——心神,进行自我攻击的人。

再就是那些感冒多次误治,形成脾胃受伤,肺气受削的人。

肠胃这个系统结构,比较曲折,拐来转去,一旦气运不足,就容易瘀堵。风木太过所剋脾土,所造成的水液凝聚,密度越来越高时,痰块就在中上二焦不易下来,久而老痰。

火硝煅过的礞石,坠性很强,逐痰的势能在于降气,目的在于使痰结可以有力助推于下,经历蜿蜒曲折肠道,此为礞石势能。所以由礞石所下之痰,用药后会泻。所以脾胃虚寒的人,非痰火结盛是证,不适用。加之酒大黄的药力,滚痰丸,目的基本是要作用于降痰交到肠道进行处理。

至于沉香所用,更好理解。前已论及,人贵于气顺,除痰在于治气。沉香这类香药,在人身天地中,属于通天彻地的行气药。

案中,礞石滚痰是与四七合用。可以看出是为了加强在行气化结的势能下,攻逐痰蒙,醒回心神。四七虽与湿痰气结是证有关,礞石滚痰与火证顽痰有关不治湿为主,但彼此并不相悖。湿中而有热,热中而有郁。两者合用。只是当虚寒所凝,虚证为大象,又无热燥,滚痰丸不适,此再次强调。

此丸可与二陈合用。亦可与桃核承气汤合用。那么,亦可以与竹沥同用。像麻杏甘石、竹叶石膏汤等方,皆可合用。更可配与熄风开窍之品合用。全依临证所见,计之添章,或独立其丸。

特别要注意的是,用礞石滚痰丸后,不要乱喝水。本身为逐痰品,乱喝水,则扰其机。

「礞石滚痰丸」之所立,与王中阳本身道人炼丹多少有关。礞石本为冷背药,金石矿物,道家人更有心得。

至于俞震先生自己经手的交肠案,棘地荆天。粪从阳具出。实为罕见。金裁缝先有臀仆坐地,次日交肠。这类恐怕是内伤结滞。俞震的老师,采用补中益气汤。

可以看出,按陷证处治。当时一服即愈。

四五日后,复发。用前方不效。

可见陷证只是现象,导致气陷的有他因。复发后,病情:

“小便行时.并不带粪.粪来亦不夹杂小便.尿孔渐为干粪撑大.痛苦莫可名言.大肠竟废而不用.”

很想看当时的脉如何,可惜案子竟未记录。只有去看病情。粪尿并不同出。大肠是主传化糟粕的主要通道,末端与后窍谷道相接,粪不能从后窍出,反由前窍尿孔排出,故俞氏叹而感言大肠废而不用。

实际上,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金裁缝得的是“膀胱肠道瘘”。要么是因为腹盆腔严重受伤,而且损伤于直肠端,以及包括乙状结肠,都伤了。非常遗憾于当时的临证医生,未对整个骨盆查体。或许也查了,这里是推测,因为我想,难道当时没有考虑过仆伤所滞吗?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由于在进行某些恶性肿瘤手术时,导致了腹盆腔肠道组织损伤,就容易产生粪尿。包括肾移植术后腹腔感染,也容易导致此类现象。

还有所谓的“膀胱阴道瘘”,随月经出现的周期性肉眼血尿。甚至阴道排气有声。

都是属于人体极端排邪。这些案子,都很疯狂。

回到案子。

“是时吴郡名医王叶薛诸公皆在.遍求之.皆不能疗.”

这类要疡医来配合治疗处理。疡医,即传统杏林中的外科医。或,内药,折跌痈疡行伤浊,结合以治。内外兼。

最初以补中益气治,升阳举陷,效,后不应,只因局部循环已坏,光升陷,不修零件,当然不解决问题。

“吾师断其次年三月死.当届期.人已羸瘠不堪.然犹能饮食.二便之迭从阳具出者.反习以为常.痛苦亦减.似可未死.忽一日.小便顿闭.大便仍来.闭三日.而小便从鼻孔涌出.其色黑.立死.”

这个断人生死,不知是从脉上,还是从色证,或是以五脏病变规律,或其他证据。但总的离不开或许当时已现死脉与死证,所以才有凭可参。大概演变至,属于已逢“天刑”。

其后小便忽无,大便仍从尿孔出。

终,酱溺从鼻中出。中焦土气已薄,阴浊上溢。头面诸窍,皆清阳交会通行之所,清阳已皆失,清窍转浊窍,人则无清可得,出而无还,肺气近绝之候。重病者,几近不可治。尿色黑,水无所主,肾真脏色露,一身阳气已近竭衰。

俞震在“交肠”篇,附有另一则小案:

予近日治一舟人蛔虫从阳具出.蛔活.有一折叠而出者.痛不可言.三日出蛔五条.从此阴吹甚喧.投以补中益气汤.得愈.

出虫,并阴吹。湿浊痞塞,腑气不通。根子在中焦。俞氏以补中益气法治得,也说明案中个体,宜益气升清。

《金匮》中早有论及。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猪膏发煎主之。”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回到极端的交肠。古人有一个方法,主要出自宋代医家夏德懋所著《卫生十全方》中“奇疾方“。

以旧乌纱帽烧灰服下。主要原理,在于旧纱帽受头气时间久,得人的阳气上冲。得此气,即以阳之冲力提上开揭治邪。对于这类思路轻奇的单方,辨证用。实际上,此等类于以吐升提邪,那么也只能用于适合以上部作为排病解病的适应症。而且,不是吃点帽灰就万事大吉,服此,人容易吐。以吐解邪。

解后需详细据状调气调血调阴阳。

万法皆有其理,却不外阴阳所演所变。包括这个旧帽烧灰。研其理,了然而然,有情博考,余手备用,通权达变。

医上之事,要是文人猎奇,或懒医抓草,或莽汉轻率,不问交肠所病根源与人体势态,盲用奇法,瞎霍霍,则多乖逆,属于坏透了。他事他法亦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