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情风景——黄河山西

 zzm1008图书馆 2022-03-01
图片

伟大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用源源不断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同时也孕育出了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秀的文明之一——黄河文明。

黄河不仅是一条雄浑壮阔、润泽万物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饱经沧桑、亘古绵延的文化之河。在与山西这片黄土地的亲密接触中,她不仅匠心独运地造就了叹为观止的自然形胜,也孕育了古朴淳厚、异彩纷呈的典型民俗。让我们跟随黄河一路奔涌的激浪,一同领略黄河风情,品味黄河之韵,感悟黄河之魂。

图片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蜿蜒的黄河流经内蒙古后向东南拐了一个弯,如老牛横身一般,故称老牛湾。偏关老牛湾是晋陕蒙大峡谷的开端,又因长城与黄河在此交汇而名闻天下,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珍贵的人文景观在这里相得益彰。

黄河九曲,只有河曲因“曲”得名。如果说它上承的是“黄河入晋第一湾”的老牛湾,那么又在此铺开“天下黄河第一滩”的娘娘滩。娘娘滩,相传汉文帝幼年与其母薄太后因避吕后之乱而隐于此。它实际是黄河中的一块神奇绿洲,河水到此绕岛东西两侧而下,使滩突起于两股水龙中央,恰似二龙戏珠中的那颗明珠。娘娘滩所属的河曲县还是民歌的海洋,被誉为“北方民歌之乡”,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故乡。河曲民歌高亢嘹亮,辽阔雄浑,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中又不乏诙谐缠绵,往往一个上下句就能揭示出深邃的感情状态。

图片

在民歌极盛基础上,黄河岸边又催生了新的民间艺术形式——二人台。二人台最初即是把原本在田野山涧所唱的山曲,变作人们于冬闲季节围坐演唱的形式,后发展为伴随音乐手舞足蹈的舞台剧。二人台语言通俗、形式活泼、曲调丰富,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现实性、生动性和通俗性完美结合,脍炙人口的《走西口》就是其代表剧目。因旧时河曲艺人四处卖艺为生,二人台得以在内蒙古、陕北以及河北等地流行。

图片

当黄河流入吕梁,一座饱含历史沧桑的古镇便呈现于前——碛口。依吕梁山,襟黄河水,碛口自古就是兵家要冲,明清以来又成为黄河水运的中转站,因集古渡、古街、古铺、古刹、古村落于一体,而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向南三十余公里,就来到了黄河岸边的柳林。晚清时期随着商业兴起的柳林,曾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的民俗古朴淳厚、丰富多彩,极富黄河文化的流风遗韵:流传数百年的独特民俗活动“盘子会”远近闻名,模仿黄河九十九道弯的“九曲黄河阵”至今广受喜爱,水船秧歌、旱船秧歌、伞头秧歌等早已成为吕梁山区的秧歌“品牌”……

图片

“大禹神功何处有,壶口南去有龙门”。当涛涛黄河触龙门时,它便进入了华夏第一门。这里东西岩壁夹岸,中通河流,其形有如门阙,又因有鲤鱼“跃入其门化而为龙”的神话传说,故为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凿,这是他凭着敢与自然一比高下的气魄,干出的惊天伟业。后人感念其功德,亦称禹门。千百年来,人们歌颂大禹开凿龙门、治理黄河的不朽功绩,对这位治水英雄衷心敬佩、馨香祭祀。大禹的精神早已融入“黄河之魂”而为人所传颂。

图片

黄河流入运城,在万荣县西南40千米的黄河东岸即是历史上著名的“汾阴地”,相传为始祖女娲故里。轩辕黄帝在部落统一战争后,特意到此建坛祭祀后土圣母女娲氏,开创了中华民族祭祀后土的先河。历史上,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多位帝王前来祭祀,后土祠一度居海内祠庙之冠。明清时期以汾阴后土祠轩辕黄帝的“扫地坛”为原型新建了北京地坛。

图片

顺流而下,黄河岸边巍然屹立着一座千古名楼——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由楼生,楼借诗名,诗楼并起,同辉相映。这里是历代诗人游客心驰神往的胜地,也是黄河文化的杰出象征。如今,重建的鹳雀楼蔚为大观,既蕴含着深沉的古韵,又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是一张充满哲理的文化品牌。相隔不远,还有一处极富传奇色彩的名胜古迹,即戏曲《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普救寺因张生与莺莺的故事闻名遐迩,被誉为“爱情圣地”。

黄河在芮城由南折东,如温暖的怀抱,眷恋着这片幸福土地。芮城永乐宫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千百年来,百姓景仰敬慕这位济世爱民的“仙人”,祭祀香火不断。永乐宫壁画享誉海内,尤其《朝元图》令人叫绝,是我国现存画技最高、画幅巨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绘画精品,堪称国宝。

图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黄河古渡口。分布在山西的黄河古渡,多达几十处,它们既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同时也浸濡着古老文化的润泽。秦月汉关,唐风宋韵,喧腾的古渡口,至今还残留着中华文明进程的吉光片羽,蒲津渡、吴王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这一个个渡口本身,就是黄河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内容转自忻州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