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见性,不看相

 青城小师妹 2022-03-01

清凉新视界

盈盈爱似雨,遍洒清凉意

 

诸佛无相,应众生心,现所有相。

诸佛无心,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诸佛无我,观众生心,示所居处。

 


一、眼中无相,心中有道 

立身行道,待人接物,当如虚怀若谷、举贤荐能的伯乐和眼中无相、心中有道的九方皋。伯乐相马,九方皋也相马。

有一次,秦穆公召见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族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

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奔跑起来,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孩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那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于是秦穆公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真扫兴!您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真是高出我千万倍。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忽略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把马从沙丘取回来后,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高明的九方皋相马,尚且不用肉眼而用心眼,不问公母而见精神,那么,成就无上佛道,岂能执相而求呢?


二、佛从心成,不从相成 

《法华经》上讲了“龙女献珠,立地成佛”的顿悟法门,既然龙女八岁能成佛,那么一切女人都能成佛。真正的一乘佛法,并没有男女老幼的分别。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每个人的本性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个人都是佛,本来就是佛。法身本性,无男女相的差别。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法华经》中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法身的相,不是报身。——来自南师

同理,有缺陷的颜值,不健全的肉身,同样可以承载圆满的灵性。真善美的佛性,不因肉身相好丑而增减毫厘。因为肉身有漏有为有生有死有美有丑,法身无漏无为无生无灭无善无恶。肉身的缺陷,譬如先天疾病,或后天伤残,譬如盲聋喑哑,面目丑陋,等等,只说明因缘果报的事相,与圆满无碍的佛性无关。然而世俗之心好“分别”,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年,武则天征召六祖慧能入京,慧能大师洞悉人性之弊,人之好色,以貌取人,冰冻三尺,积习已久,断然不会因为你传承了法脉、得到了正法而彻底改观,因恐人生轻佛慢法之心,遂千方百计,婉言谢绝。

当时,慧能大师对奉旨前来的中使薛简说:“贫惜乃草野之民,形貌丑陋,倘奉旨人宫,京城之士民见了贫僧形容猥琐,会产生轻视佛法之心。况且,先师弘忍和尚嘱咐贫僧,今生唯与岭南有缘。师命难违,贫僧愿于此山林,弘传佛法,化导众生,以报皇恩。“

中使薛简听了慧能的话,也觉得不无道理,因为此时在京城的神秀不仅在北地有极高的威望,就是其法相也十分威严,中书令张说就曾对自己说过:神秀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而眼前的慧能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且腿又有点跛,不知道的人很难将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与声震京城赫赫有名的岭南弘法大师联系在一起。

三、想相为尘,识情为垢 

人为什么着相呢?因为有“想”,想相为尘。为什么要想呢?因为有心,相由心生。为什么有心呢?因为执身是我,执法不空,执幻为真。因而,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达摩祖师说: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五阴炽盛,六根不净。第一便是住色生心,恶恶臭好好色,食色性也。所以为色相;为什么好色呢?因为有情,情生智障,识情为垢。所以为色情;为什么有情呢?因为有念,念念相续,妄念纷飞。所以为情念。其余染著,声香味触法,同理亦然。


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青春,刹那芳华,弹指红颜,似水流年,一去不返。

生命,来如春风,去似秋雨,奈何无常,终归清寂。

缘分,聚散有时,分合有数,何必增怨,不如和解。

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肉身色相,乃前因既定,因缘和合的产物。

肉身色相,乃地火水风四大假合,为什么说是假合呢?因为无常无我、缘起性空。既有假合处,就有真分时。一付臭皮囊,何言真善美?缘聚处,肤如凝脂,貌若潘安;缘散时,骨灰一抔,青烟一缕。

肉身色相,因缘生灭,不可长保。似海悲心,慈怀天下,方为永恒。

·李白 《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则恩绝。何必染情著欲,分别好丑?不如见相灭相,观法如法,去伪存真,得意忘“形”,倾听心灵的声音

黎巴嫩伟大的诗人纪伯伦,在《我的灵魂同我说话》中写道:“我的灵魂劝导我、教育我洞察那被形式和色彩所遮掩的美。我的灵魂责令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被认为丑的一切事物,直到我看出美来。”从丑中发现美,这是佛心。佛心慈悲,对众生一视同仁,无选择,无分别,无嫌弃。红尘滚滚,苦海茫茫,众生因众缘和合而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娑婆世界,苦多乐少,聋盲喑哑,肢残身病,相貌鄙陋,本已苦极,唯有破相透理,修因证果,超越色相,不染情欲,才能得到身心解脱,寂静安乐,无缘欢喜。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的灵魂同我说话》:

我的灵魂同我说话,劝导我爱别人憎恨的一切,劝导我同别人所诽谤的人们友好相处。

我的灵魂劝导我、启发我: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

我的灵魂劝导我、教育我洞察那被形式和色彩所遮掩的美。我的灵魂责令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被认为丑的一切事物,直到我看出美来。

我的灵魂劝导我、责令我谛听那并非来自舌上嗓间的声音,如今我学会了谛听寂静,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我的灵魂劝导我、责令我寻求那看不见的事物;我的灵魂向我启示:我们掌握在手里的,便是我们的欲望所追求的。

我的灵魂同我说话,邀请我呼吸一棵树的芳香,这棵树无根,无干,无花,没有人看见过。

我的灵魂劝导我,忠告我用这句格言衡量世间:“有过一个昨天,并且行将有一个明天。”在短促的现在里,一切时间,以及时间中的一切,都完成了,实现了。

 我的灵魂同我说话,给我启示:我不因“这儿,那儿,远在那一边儿”这些话而为空间所局限。

我的灵魂劝导我,告诫我:不要因为过分称赞而得意洋洋,不要因为害怕责备而苦恼万分。如今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落叶,冬天光秃秃的,它既不得意洋洋,又不害怕害臊。

我的灵魂劝导我,使我确信: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制造我的尘土,必定就是用以创造众人的同一尘土,我的种种元素就是他们的种种元素,而我的内在的自我就是他们的内在的自我。我的奋斗就是他们的奋斗,而他们的经历便是我自己的经历。

我的兄弟啊,我的灵魂劝导我,我的灵魂启发我。而你的灵魂,也时常劝导你和启发你。因为你和我一样。我们之间并无区别;所不同的,不过是我把我在自己沉默时所听到的、内心里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罢了,而你却守卫着你内心的东西,你守得很牢,正如我说得很多一样。

五、缘来缘去,缘如流水

缘来缘去,缘如流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人间无不尽的情缘。

独坐时光河边 ,看世事无常,人间悲欢,聚散离合,熙来攘往。名利财色 ,毁誉褒贬,终不我有,终无我相。

因缘和合,总有一定之数。缘聚处散,缘散处聚。若惜缘,缘断处可接,缘尽时可续。如若不然,便是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因此,佛说:在物不染,处事不乱,对境无心。夫荣妻贵,父慈子孝,承欢膝下,天伦之乐 ,纵然一时幸福美满,也是时人看眼前一枝花,如梦中相似。若搭台唱戏,顷刻之间,人走茶凉。反之,妻不贤子不孝,夫妻交恶,手足相残,朋友反目,一时看似矛盾重重,难以调和,亦是镜花水月,时间一到,一切化掉,不必太在意。


六、为法忘身,不惜身命

《金刚经》说: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为求正法不惜身命、自毁容颜、自残肢体者,并不罕见。

1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据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记载,释尊过去世为婆罗门时,入清净之雪山修菩萨行,人称雪山大士。一日,帝释天化现为形容可怖之罗刹,欲勘验婆罗门,而宣说过去佛所说之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婆罗门听闻此偈,心生欢喜,要求罗刹告知后半偈;然罗刹欲食婆罗门之血肉,始肯相告。婆罗门求法心切,慨然应允,遂得闻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并将此四句偈书于岩壁、树干等处,使后人得知。继而至高树之上,投身往下,舍身于罗刹。其时,罗刹还现帝释身形,自空中安接婆罗门于地,并率诸天人于足下顶礼。雪山大士为求半句偈舍身忘死,故超越十二劫,在弥勒之前证得佛果。

2 为法忘形,断臂求法。因缘际会,心安理得。

当时,居住在洛阳的僧人神光,天机清澈,胸次玲珑,博览群书,善谈玄理,久有盛名。然而,每每慨叹:老庄孔孟之书,未能穷尽妙理!听说达摩祖师佛法精湛,于是,前往少林寺参拜。请教安心法门,但达摩祖师只管面壁并不理会,也不教诲。神光心想: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因此并不气馁,终日服侍在祖师身边。这年十二月九日寒冬之夜,大雪没膝,寒冷异常,神光神情恭敬,矗立雪中,久久不肯离去。达摩悯其至诚之心,遂问:“汝久立雪中,所为何来?”神光答:“乞求安心法门”。达摩告诉他:“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而忍,非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出家前是一位将军,行事果断,听了达摩祖师的话,自断左臂,置于师前,以表心迹。达摩祖师知其乃法器,不禁叹道:“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之后,达摩对他说:“将心拿来,吾替汝安。”神光细思量,便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道:“我已替你将心安好了。”达摩赐神光法号“慧可”,后传衣法与他,遂成为禅宗第二祖。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断臂求法的故事。可见肉身相好,相对于正法,何等微不足道。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毁容颜,道心弥坚。

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孙渊贞,天生丽质,颇有姿色。有一天,她到师父王重阳的房里去,请求师父指点她怎么样修行。王重阳就告诉她:“修行要有圣处,也就是要有一个灵感的地方。现在河南的洛阳,应该是出一位真正神仙的时候了,你能不能到那个地方去修行?”孙渊贞说:“可以的,我可以到那边去修行。”王重阳说:“你认为你可以,但我认为你不行,因为你长得太漂亮了,这一路上有几百里,你一个人走,一定会遇着不正当的人,到时候你怎么办?”孙渊贞说:“师父你不要担心,我有办法。”她就到厨房,把锅子洗干净,倒上一些油,把油烧滚了,然后就倒一些水到油里,这油锅便爆出很多的油点子,她就把脸往油锅上面靠,这油点子就都蹦到她面上,把她的脸烫出很多的水泡来,变成了一个大花脸。然后她又回去见师父说:“现在我这样可不可以去了?”王重阳看她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就赞叹她说:“你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你现在这样去绝对没有问题了。”孙渊贞从此也就改名叫“孙不二”,就是专一其心,来修她师父教她的法,修这个不二法门,不修第二条路了。她到了河南洛阳,就在一个原来是烧砖烧瓦的破窑里头住。一住住了十二年,终于修成了。

4 绝世美貌,化为尘埃。无我真性,清净本然。

日本镰仓中期的千代野,是当时全日本最著名的美女。同时,也是日本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尼师。千代野生于名门望族,倾暮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少年才俊、君主臣子。然而千代野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一一拒绝。机缘巧合,在一次公祭拈香时,从禅师的说法中,她体悟到再美的容颜也有衰老的一天,死后也不过是白骨一堆,真正能改变无常人生只有修行,遂有了出家求道的念头。后其父安达景盛消灭异族三浦氏,有感于生灵涂炭,再加上之后安达景盛去世,千代野出家愿望更加强烈

谁知,她去了一些寺院,说出希望成为一名尼姑的想法后,却都被师父们婉言拒绝了。有些住持只看了她一眼,就严辞将她赶走。直到最后,她来到了常乐寺。住持是当时最有名望、来自中国的第一位到日本传法的兰溪道隆大觉禅师。大觉禅师说:“你求道修行的心是好的,但我也期望我门下的徒弟们也是如此。你在这里,我的五百个徒弟会发疯的,他们会忘记静心、忘记他们的经典、以及所有的一切!你将变成他们的神,自古以来,美貌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相对而言,女性在佛法的修学上障碍更多,从前出家为尼的很多,但是一些人非但没有修成,反而玷污了佛法,所以千代野,你还是走吧!”

千代野这才醒悟到,自己绝世的容貌成为了出家最大的阻碍。她本就是倔强不屈的女子,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道心,她把心一横,用火钳子夹着滚烫的火炭烙在自己的脸颊上,灼伤了整张脸,毁掉了令无数女子艳羡不已的绝世美貌。然后再次找到大觉禅师,禅师被她这种义无反顾的决心所感动,终于答应了给她剃度为尼,取法名“无著”。并安排她每日做一些挑水、扫地、种菜的杂务。出家后的千代野,不避苦行,认真干活,用心参悟。后来跟随大觉禅师到建长寺作开山祖师,大觉禅师圆寂后,另一位来自中国的佛光禅师无学祖元继任住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千代野一如既往,每日苦行、工作、听经参禅。当青春逝去,当年的美貌以及毁容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记,已荡然无存,千代野的心境,只剩下平和淡定,波澜不惊。一天夜里,千代野照例提着盛满水的木桶往寺里走,这样的工作她重复了三十几年。这天的月亮很美,圆月在水中摇晃。她若有所思的、静静的欣赏着,突然间,那破旧的桶箍断了,水桶打翻在地,水漏光了,水里的月亮也消失了。刹那之间,千代野觉心府洞彻,天清气朗,悟道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禅诗《无水也无月》:

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圆满 

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然而顷刻之间,桶底塌陷 

从此再也没有水 

再也没有水中的明月 

而我的手中是——空 

千代野在晚年继承了禅师的衣钵,开创了京都尼寺五山第一的景爱寺,建立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女众道场。



七、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上交心,下交相。话说知音听。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说是知音,其实是知心。知自心,知人心,知如来心。自心,即人心即如来心。心外无佛,我外无人,我外无如来。

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八、以貌取人,招灾惹祸

从正面讲,离相即觉,即心即佛。从反面讲,以貌取人,招灾惹祸。 

唐朝大将郭子仪,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曾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赫赫,得到肃宗的赞赏,尊为“尚父”,晋封为汾阳郡王。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郭子仪私生活穷奢极欲,享尽人间之福,却能善始善终,这在古代功高震主的高官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源于郭子仪心思缜密,为人宽厚,从不居功自傲,做事特别注意细节。

郭子仪晚年时,闲居在家。拜访他的人依然络绎不绝。郭子仪君子坦荡荡,家中大门常开,他家中妻妾成群,常陪伴其左右嬉戏打闹。每次客人去他府上拜见都可以直接进入内宅,他从不让身边的姬妾们回避,唯独对卢杞是个例外,这个卢杞,当时任御使中丞。他貌相极其丑陋,脸为蓝色,很像阎罗殿里的小鬼,故邻里都将他看成阎王爷手下的那个蓝脸小鬼,

当时,郭子仪正好在家中和歌伎们寻欢作乐,一听说卢杞来访,郭子仪马上命家中的女眷和歌伎,统统退到客堂的屏风后面,一个都不准出来露面。郭子仪位极人臣,权倾天下,而一个御使中丞,至多不过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的副检察长而已,无论职位或权力与郭子仪相比,都相去甚远。要说是因官员来访,姬妾们在场不合礼仪,比卢杞官大的人多的是,郭子仪对他们尚可不事礼仪,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四品衔的御使中丞要这么讲礼仪呢?家人们都不理解。待这个卢杞走后,便问郭子仪为什么要单单回避这个卢杞?郭子仪长叹一口气道:此人不仅相貌极丑,而且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来访时我若让你们在场,看到他的那副长相,你们当中有人难免会忍不住要笑出声来,这样一来就会激起他的嫉恨。卢杞现在虽然还只是个小官,不敢对我怎么样,但万一将来他发迹了呢?想起曾经在我这里受过辱,那我老郭家可就大祸临头了!

这个让郭子仪都畏惧三分的卢杞,后来果然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上位之后,他对很多以前嘲笑过他的人都进行了打击报复唯独郭子仪一家例外

因而,郭子仪得以颐养天年,子孙平安。享年八十五,寿终正寝。

九、众生平等,无有高下

众生平等,无有高下。众生,众缘和合所生,岂非千姿百态,无奇不有?高矮胖瘦,贤愚善恶,天差地别。然而从理性上论,众生完美,具足真善美。为什么呢?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既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如来相好庄严,人人相好庄严,一切众生都相好庄严。在实相上,众生平等,毫厘无差。那么,众生岂有不美之理?

众生平等,无有高下。佛无弃人,普度众生。观机逗教,因根施道。正所谓:似海悲心,善恶兼容;慈怀天下,不舍一人。

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六道轮回中,我们曾经是人,天,阿修罗,地域,恶鬼,畜生。

众生平等,无有高下。有分别心,就有好恶,恶恶臭,好好色。挑肥拣瘦,厚此薄彼。

《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毘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毘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诸佛无相,应众生心,现所有相。

诸佛无心,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诸佛无我,观众生心,示所居处。

十、无相出家,出家无相

皈依相上三宝,为了表“皈依性上三宝”之法。道法自然,大道似水,心无相,如水,才能自照。

1 慧能大师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 新时代 新纪元 新三皈:

皈依三宝佛、法,僧,就是皈依自性觉、正、净。佛法僧不是三位,而是一体,三位一体,不可割裂。达到觉而不迷,自然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同理亦然,达到正而不邪,自然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而达到净而不染,自然觉而不迷,正而不邪。

那么,谁出家?谁在家?莲池大师说,出家有四种,哪四种?在家在家,出家在家,在家出家,出家出家。

发大乘心,不为情困,不被欲使,来去自在,是为出家

无相出家,出家无相。心无分别,出家在家,无非就是相。

早在2500多年前,印度就同时出现了两尊佛,出家的释迦牟尼佛,在家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是在家出家者。

有人说,出家人有250戒,不能给在家人看。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非生存发展之道。佛不藏私,佛无玄虚,《金刚经》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视众生如己出,倾囊相赠、倾尽所有而不及。然而,因缘不会,时机不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亦有“不可说,不可说。”


十一、完美人生,缺憾成美

完美人生,缺憾成美。缺憾也是一种完美。天地本不全,唐僧西天取经,不小心把《佛本行经》的后几行粘在了晒经石上。反而印证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足即足,不全即全的真理。成就了真性的圆满。

有一位大师给大家讲课时说:天下之人事物,皆是完美的。话音未落,一个罗锅站起来反驳:此言大缪,我生得如此相貌,何来完美可言!大师听罢一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罗锅。

宇和在《喵星人那些事儿》里讲过一只独眼猫的故事:

当我叫“咪咪过来”时,独眼龙在柴禾垛上听见,便歪歪斜斜地走向我,抱起它,快乐抚摸它,带它回家……在我印象中,它是我养过的第一只猫。五六岁的我,心里装满它听话可爱的小样,完全忽略它的残疾。在爱的眼里没有分别,无论高矮胖瘦;在爱的心里没有嫌弃,一切完美无缺。爱让人那么纯粹!

完美的爱,离相的觉,即为佛性。

完美,缺憾成美,是对苦多乐少、娑婆堪忍的妙解妙义,它不在流于表象、刻薄挑剔的土壤里存活,唯有虚怀若谷、厚德载物的心灵,配得上拥有它。

着相修行千百劫,离相修行刹那间。众生二心,以为佛是佛,我是我,心外苦寻,执相为佛。心心念念,口口声声,只道念佛拜佛成佛。殊不知,不观心地,不见自性。念得哪门子佛,拜得哪家子相,成得哪路子道?

心外驰求,有心栽花花不活;返观内照,无意插柳柳成荫。

完美的爱,

离相的觉,

即为佛性。

……

   

作者|宇和

「清凉新视界」每日推荐


                                           
 身如春树日长, 心如春水日清, 德如春阳日新!
● 清凉心·知音丨遇见人,遇见心,遇见缘,遇见真善美
 路过春天的人,春心萌动
 五副对联丨君子爱莲,莲生濂溪水愈净
●  
清凉心·思想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清凉心·怀丨有心便是有道,无欲自会感通
 清凉心·情丨离真理和成功最近的路,就是心路。 
● 商行天下,行商有道
  天地人·机 |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封家书:致“人文初祖”炎帝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