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岛第97期活动纪要:我们眼里的《人世间》

 劳月 2022-03-01

SPRING  FESTIVAL

《人世间》阅读分享会

文澜读书岛2022年第2期

(总第97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劳月

分享时间:2022年2月19日下午

分享地点:祥符街道文化站

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录音整理:何水燕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今天是2022年2月19日,农历虎年正月十九。按照中国传统,正月里都是年,所以在今天的阅读分享开始之前,向到场的书友和观看钉钉群视频直播的书友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今天是文澜读书岛虎年的第一场阅读分享活动,总第97期。因为疫情的原因,从去年12月开始,读书岛的阅读分享活动就无法按计划执行。原先安排在2月份的几个分享活动先后告吹,不得不重新计划。这时,书友方翔向我建议,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电视剧《人世间》,我们可以做追剧读书活动,分享小说《人世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和浙江图书馆阅读推广部商量后,决定把虎年的第一场活动办成读书岛的第一次追剧读书活动。

因为时间比较紧迫,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阅读分享嘉宾,所以我只能匆忙披挂上阵,滥竽充数。但是,等我找书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馆藏的《人世间》都已经借出,最后从杭州图书馆的信息库里得知,祥符街道文化站还有一套书。我立即电话预约。下午取书时,管理员小邵告诉我,我的电话之后,拱墅区图书馆馆长来电话要借这套书,被她用已预约为由回绝了。感激之余,我毅然决定,就在祥符街道文化站做这场阅读分享活动,以感谢他们对文澜读书岛的支持。同时,作为祥符街道的居民,我也要为祥符街道的阅读推广和市民文化工作助一把力。

另外,还要感谢方翔书友。他不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选题建议,还热心地帮助联系到了在另一部根据梁晓声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年轮》中扮演王小嵩的演员臧鸿钢先生。我们先请臧鸿钢先生视频连线,分享他参加拍摄《年轮》的创作体会。

臧鸿钢: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交流对梁晓声先生作品的体会。我曾经在根据梁先生的小说《年轮》改编的45集电视剧中饰演青年王小嵩。这个人物本身就是梁先生的一个经历。我的角色当时是由梁先生来确定的。他说,这孩子长得很像。那已经是1992年的事了,30年前,当时我还很瘦,也很清秀。

非常感谢大家对梁先生作品的喜爱。在跟梁先生接触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从平民的角度和宏大的时间维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梁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一览无遗地、非常真实地看到生活原来的状态。那个时候,我们的片酬只有200块钱一集,但是所有参与创作的人都非常快乐,非常愿意。

我饰演的这个角色其实也就是梁先生本人的原型。《年轮》的故事是根据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和今天大家在追看的《人世间》一样,确确实实是一个人间百态的缩影。梁先生通过他的笔,通过他的文字,把他对生活的感受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1992年拍摄《年轮》时,我才19岁,还很单纯,无法体会书里面梁先生所表达的亲情和友情。但是,通过这部戏的拍摄,以及拍摄期间的阅读,对亲情和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剧组的6个演员,通过这部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到后来,我们已经不是在表演了,完全融入了这部戏的情境里面。

梁先生的作品,让我感触最多的是他的语言,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发自肺腑。他写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鲜活,激发了我们演出的激情。有一次在黑河拍戏,我不小心把腿烫伤了,用手一搓,皮肉都掉下来,非常疼。第二天拍戏需要下河,我只把腿简单包扎了一下,就跳进了冰冷的水里,拍了一天。晚上出来的时候,腿全部感染了。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的抱怨。因为我们觉得,这是在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这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普通百姓最真挚的感情。

《年轮》拍摄结束到现在,30年过去了,我们6个演员依旧保持着联系,一两年要见一次面,一起回忆那段青春的岁月。这么好的作品,可以穿越很多年,带给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能喜欢梁先生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它在电视上热播,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可以直击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温暖,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是我的感受,很愿意跟在座的各位朋友分享。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梁先生还能带来更好的作品。


劳月:谢谢臧鸿钢先生的分享!接下来我来抛砖引玉,为大家分享阅读《人世间》的体会

《人世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于2017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最新长篇小说作品。全书共3部115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展现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标志着梁晓声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代表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宣读授奖词:“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概括一下《人世间》的情节框架。《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长篇巨作,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人世间》的主体是周家三代人。周志刚,大三线建筑工人;妻子李素华,家庭妇女。长子周秉义,从生产建设兵团考上北大,毕业后从政,一直当到副市长;老二周蓉,高中毕业后追随爱人去了贵州大山里教书,后来也考上北大,毕业后成为大学教师,为了找回女儿去了法国,回国后成为民办学校教师;老三周秉昆,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打工者,在木材加工厂、酱油厂从事体力劳动,当过杂志编辑、饭馆经理。周秉义的妻子郝冬梅是副省长的女儿;周蓉的前夫冯化成是诗人,后来的丈夫蔡晓光是话剧导演;周秉昆的妻子郑娟是一个家庭妇女。周家第三代里周玥是周蓉和冯化成的女儿,最终成为女老板;周楠是郑娟与骆士宾的儿子,后来在美国留学时见义勇为而死;周聪是周炳琨和郑娟之子,后成为记者。

《人世间》上册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重点围绕周秉昆和郑娟展开故事,中册讲的是80年代,重点围绕周秉义和郝冬梅展开故事,下册讲的是21世纪00年代,重点围绕周蓉和周玥展开故事。

接下来,我重点分享阅读《人世间》之后的三点感受:

第一是善与恶。本书的责任编辑之一、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李师东对《人世间》作了这么一句评价:“梁晓声'好人文化’的形象表述”。

梁晓声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说:“中国的文化在影响世道人心方面,责任格外沉重。正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多么庄严正大的信念。中国文化的责任如此长路漫漫而求索不易,靠什么助其一臂之力呢?身为作家,60岁以后我常想这个问题,并且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长子文学。我认为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学对文化影响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和光字片一样的棚户区,1968年高中毕业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期间参加文学培训班,创作了小说《向导》,因此被复旦大学招生老师录取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成为职业作家。

梁晓声的父亲就是周志刚这样的大三线建设工人。梁家有5个子女,梁晓声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哥哥考上大学,却因家庭经济负担没去上,后来患上精神病。梁晓声自愿下乡的第一原因,就是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梁晓声和大弟下乡之后,家里只留下母亲、患精神病的哥哥和小弟小妹。梁晓声的小弟和周秉昆一样,也是酱油厂的一名工人。

所以,梁晓声觉得,有责任为他熟悉的这一代人做一点时代的记录。虽然街区是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是逼仄的、狭小的,但那些父母们依旧培养出了优秀的、品性良好的一代青年,至少多数青年是这样的。

梁晓声说:“回望我所走过的历程,有那么多好人帮助过我。我这部书里,也要把与我有缘的、我对这些好人们的感恩记录下来。因此,我看生活恐怕还是觉得好人多,这是我对生活本质的一种坚信。”

所以,这三大本书里,只有一个坏人,骆士宾,其他都是好人。但是,这些好人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无暇可击的完美者,而是有血有肉、有缺陷、有情绪、甚至有些卑劣的普通人。

以秉昆为首的酱油厂“六小君子”既是有情有义的兄弟,也是各有小算盘的小市民。堪称完美典范的周秉义,也有利用权力为亲友谋利的私心。立志远大的吕川,既有追寻正义的热情,也有与患难兄弟的冷漠。与秉昆最好的德宝和春燕夫妻,最后也走到陌路。

在《人世间》里,善良是主基调。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在破败的光字片里,在那些贫病交加的穷人身上,善良的人性闪耀着感天动地的光芒。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善良的人们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各种各样的毛病,有勾心斗角,有斤斤计较,有趋炎附势,有忘恩负义。小说下册写到光字片拆迁时的景象很能说明问题。这种善良与邪恶交织的现状恰恰就是生活的常态。

中册有一段光字片邻居对周家的议论很精彩:“大多数人的敬意一般只给予本阶层的人,前提是那人与自己差距不大。一旦差距很大,人们的心理就不平衡了。心理不平衡,敬意就所剩无几了。”

人的心中一定是善与恶并存的。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只是大部分人能够用善良遏制心中的邪念,不致于光天化日之下作恶而已。中国的传统文学理念过于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总是将道德判断凌驾于文学描写之上,首先要分清好人坏人、正面反面角色,善恶分明,正邪昭彰,导致传统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化。

《人世间》回归生活的本源,塑造了一群真实、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第二是爱与恨。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仇恨愈演愈烈,民族与宗教的冲突愈演愈烈。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和法律意识的加强,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撕裂,也日益突出。我们似乎身处一个充满仇恨的世界。

作为一部描写棚户区穷苦人生活的小说,《人世间》没有堕入暴露黑暗、埋怨社会的窠臼,而让我们感受到平民百姓那种相濡以沫、抱团取暖的人间温情。

周秉昆和郑娟是《人世间》的主要人物。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是我们这个国家最贫穷的人群之一,但是他们之间那种真挚的、热诚的、相濡以沫的爱令我们感慨不已。每年春节,周秉昆的朋友们都要到他家的土坯房聚会。梁晓声在书中不厌其烦地描写每年聚会的场景,用充满烟火气的情节和对话,展示最底层穷人在春节时的快乐和憧憬。

还有两个母亲形象值得一提:李素华和郑娟。他们都没有文化,是典型的城市贫民妇女。但是他们身上展示的大爱令所有人黯然失色。李素华一个人含辛茹苦培养出了三个优秀子女。郑娟则不仅把弟弟光明、儿子周楠、周聪抚养成人,还是周家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中国劳动妇女的伟大和母爱的伟大。

“六小君子”之间谈起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有一段描述:“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是不需要铺垫的,也没有预备期,往往像爱情一样,一次邂逅一场电影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火花,可能并不持久,像礼花似的。但在其绽放之时,每一朵都是真诚的。”常进步也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某些人经常不讲道理,反逻辑,自以为是。即使这样,那也要相信,人世间永远有真爱和友谊。”

革命老太太曲秀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作为省高级法院的庭长,当年她曾经办过冤案错案,不经意间害了不少人。在酱油厂工作,又因为独断专行,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她丈夫去世时,法院和酱油厂都没来人,最后还是“六小君子”记得她。在那个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每一个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做过一些错事,害过一些人。如果把这些仇怨深深记在心里,我们这个社会就无法和谐。只有爱能化解一切仇恨。

第三是变革与安逸。《人世间》所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故事,重点当然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有意思的是,梁晓声并没有一味地为改革唱颂歌,而深刻地展示了改革带来的阵痛。

从20世纪初开始到改革开放前,东北一直是中国的发达地区。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今天,东北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末端。《人世间》的中册和下册非常深刻地展示了改革开放对东北带来的强烈冲击。改革开放没有给光字片带来好日子,反而使“六小君子”这样的工人们丢了饭碗,生活更加艰难。这些情节真实反映了东北的现状。直到今天,东北的经济发展依旧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如今在全中国,到处都可以听到东北口音,但是,这些东北老乡从事的多数是低端的体力劳动职业,而东北地区的人口空心化则没有根本改观。改革开放40年,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人世间》下册写到周秉义拆迁光字片的情节,就非常形象地反映出进入新世纪20年来房地产大发展背后深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它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一次变革,必然带来社会动荡和经济混乱。而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守旧和安逸,打破传统一定是不受欢迎的。变革者有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人世间》在讲述个人悲欢遭遇的同时,设置的时代背景,是这本大书的沉重的政治意义。

前几天,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僻静小十字路口,细雨蒙蒙中,一个年轻的母亲骑着电瓶车,带着她大约两三岁的儿子,数着绿灯的倒计时数字,快乐地高喊着:“3,2,1,过喽!”冲过了十字路口。当时我心有所动:这位骑着电瓶车的年轻母亲不会很有钱,但是一定很幸福。过马路这点小事也会让她和孩子找到快乐。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你是陷在麻烦里拔不出来呢,还是抛开麻烦去寻找快乐,哪怕是和孩子一起过马路的微小快乐?正如周秉昆和他的穷哥儿们每年都在他的土坯房屋里穷开心聚会一样,生活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但是我们还是不要忘记,去努力寻找幸福。

这些是我匆忙之中整理的三点阅读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电视剧我没有时间去看,改编的成败网上有很多议论,欢迎大家来讨论。


书友许伟伟:很荣幸来参加读书会。看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很感动,因为我们的人生经历很相似:第一,我和梁晓声同岁,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第二,我是老三届,史无前例;第三,我也是知青,下乡在嘉兴插队落户,家里弟兄姐妹也有5个。

当时,我们这一代人到农村插队落户,是为国家承担困难。那时,因为劳动积极,又有文化,我被推荐去当乡村教师。放寒暑假在田里干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平时去学校上课,教育贫下中农子女学习文化。

后来回城,又去学校代课3年。就这样,下乡两年,乡村教师5年,代课3年。教的学生也不少。再后来,我顶了老爸的职,进了工厂,当班长、工会主席,入党,成为党员积极分子、嘉兴市党代表。国企改革,经营不善的企业亏损倒闭,我就提前5年退休了。

看了电视剧很有感触。说到婚姻问题,我的婚姻也很有戏剧性。回城当代课教师后,一位学生家长给我介绍对象,也是代课老师。一见面才发现,我们还是中学同学。大家经历相似,成了相濡以沫的一家人。

电视剧《人世间》拍得很好。这样的好作品,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写得出来。

书友诸葛萱:我也是知青,今年整70岁了。看了《人世间》,感触颇深。感谢作者梁晓声和全体主创的辛勤付出!祝愿朋友们生活美好,祝福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内容详见链接诸葛萱:一位知青对《人世间》的观感

书友方翔:这部小说我还没读过,但知道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梁晓声小说改编后,我便有了浓厚的兴趣去追剧。随着剧情的进展,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最令我意外的是,冯化成背叛婚姻。电视剧中,周志刚跑到他家楼下质问。此时回放了当年周志刚到贵州找到周蓉后,冯化成对周志刚的许诺,对比强烈。剧中演员演绎这些人物,分寸都拿捏得特别恰到好处。宋春丽扮演的金月姬性格鲜明,不愧都是资深演员。

此外,剧中的细节处理得很好。无论是场景设置、灯光处理,还是背景音乐,看得出都下了一番功夫。所反映的奋斗、担当的主题思想契合当今的时代精神。

书友大唐媛媛:我是警官学院的老师,喜欢朗诵。我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听完了喜马拉雅上的有声小说《人世间》的,非常感动,也很感慨。劳月老师刚才讲到的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过马路的细节,我特别认可。在《人世间》里,有个更伟大的母亲令我特别动容,就是郑娟的妈妈。小说除了宏大的叙事结构之外,更是演绎了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关乎善和恶,关于爱,尤其是对女性的尊重。(内容详见链接大唐媛媛:爱是不可失去的力量

书友茹金:我跟各位书友的感受不太一样。很多人批评周蓉自私,而我觉得身处那个年代,周蓉是一个比较勇敢的人。她有勇气去追求心中的爱情、事业,是个义无反顾的理想主义者,我很感动。梁晓声老师塑造周蓉,想凸显的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自己负责。你有追求的东西,就要努力去奋斗,不在乎旁人的讽刺、挖苦和不理解。有时候,人是需要有这样的精神的。(内容详见链接茹金:于天地间开辟幸福路

劳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分享活动在下周日(27日)下午,由文澜读书岛的“大管家”乔静仙为大家分享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分享地点在西湖区高技街32号古荡文化家园(西湖书房)。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下周日再见! 

本文摄影:许伟伟、可可、乔静仙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