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国家财政部否决了“运十”大飞机项目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这标志着为期14年的运...

 东东85nuh7gdm8 2022-03-01
1986年,国家财政部否决了“运十”大飞机项目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这标志着为期14年的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运十的项目结束了,研制团队也宣告解散,在解散当天,心中不服输的中国航空人在原地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永不放弃!

当时在运十的研制团队中有一位年纪轻轻的材料专家,名叫曹春晓,为了研制配套的发动机,他在几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超过59种不同的钛合金零件……但是受制于当时薄弱的基础工业,以及国内外的特殊情况,运十还是下马了。

但是曹春晓等人,心里面一直有一个中国大飞机的梦想。

200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中国大飞机在二十年后重新立项。当年的小伙子曹春晓如今已经是中科院院士,钛合金专家,也委员会中唯一从事航空材料研究的委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钛合金在客机上的应用已经不是当年运十的时候能比的了,波音777系列钛合金的使用量已经达到全机的7.7%。

而且因为钛合金的加工工艺极难,这对我国的基础工业技术也有极高的要求。

好在此时的中国工业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已经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积弱时期了。

在《院士开讲》栏目中,曹春晓展示了一个用于C919的钛合金锻件接头,这个名为TC4的接头,重量高达600公斤。为了制造类似的锻件,中国建设了世界上压力最大的8万吨液压机。

而且此时中国科研人员在3D打印钛合金构件上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3D打印飞机的钛合金构件,这一想法美国人已经领先尝试过了,但是3D打印成型后的钛合金,在测试时却多次出现金属疲劳性不够的问题,美国人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办法都失败了,于是在2005年放弃了这一想法。

而中国人虽然起步晚,但是却在王华明院士的带领下,研发出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走通了3D打印钛合金构件这一条路。

2009年,王华明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耗时55天做出了C919机头钛合金主风挡整体窗框,成本不足欧洲锻造模具费的十分之一。

2015年11月,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在上海总装下线,正式向全球公开亮相。

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科学家,运十项目的参与者曹春晓院士在现场激动不已,四十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2021年3月,C919拿下首单订单。截至2022年初,C919已经拿下815架订单。

中国队第一架大客机为什么要叫C919?

C代表中国(China),也是中国商飞的英文首字母;

919的第一个9表示天长地久,表达我们对这架飞机的期望;

19代表这架飞机的载客量是190人。

C919标准航程4075公里,最大航程5555公里,设计经济寿命80000飞行小时,最大航程18900千克。

这与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空客320、波音737相当,所以也很明显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两个全世界最畅销的飞机,直接挑他们的王牌来竞争!
希望未来有一天,中国的C919和空客(Air bus)320、波音(Boeing)737形成A、B、C三分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