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经方谈谈耳鸣耳聋的治疗

 AbcefGHIJKmN0P 2022-03-01

耳鸣, 病证名。出《内经》海论等篇。又名耳作蝉鸣。多因气血本不足, 宗脉则虚, 风邪乘虚, 随脉入耳, 与气相搏,故为耳鸣, 证分虚实。实证多为肝火上逆, 或痰火所致;虚证多属肾阴亏损, 或中气下陷。实证自觉耳内鸣响, 如蛙聒,如水潮, 暴鸣而声大;虚证如蝉鸣, 如萧声, 常鸣而声细。

耳聋, 证名。出《内经》缪刺论等篇。又名耳闭、聋聩。系指主观感觉或客观检查均示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者。可由先天或外感内伤所致。暴聋者多属实症, 久聋者多属虚症。实症多由风热、风寒、肝火等所致。虚症多由气虚、血虚等所致。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乏力、耳鸣、耳聋等。

现代临床根据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 可将本病分为十个证候类型:①风邪郁络;②少阳失疏;③痰火壅阻;④肝胆火盛;⑤血瘀气滞;⑥肾精亏虚;⑦肾阳虚衰;⑧心血不足;⑨心肾不交;⑩脾胃虚弱。以上证型, ①~⑤为实证,⑥~⑩属虚证。

中医内科常将耳鸣、耳聋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论治。但在其他疾病中, 如急性热病、虚劳羸弱、药物中毒、暴震外伤等, 耳鸣耳聋亦为常见的伴发症状。所以可按本篇所述之内容进行辨治。证候治疗如下。

1 风邪郁络

临床表现:耳鸣、耳聋, 伴有发热恶寒, 或不恶寒, 头痛,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等。

治法方药:宣肺解表, 疏风泄热。用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淡豆豉、芦根)、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甘草)等方。

临床表现:耳鸣、耳聋, 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头晕目眩、胸胁满或痛、心下痞硬、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紧。

治法方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清、甘草炙、生姜、大枣)、柴胡枳桔汤(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等方。

临床表现:耳如蝉鸣, 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口苦、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 脉动象弦滑。

治法方药:化痰清火, 和胃降浊。用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礞石滚痰丸(金礞石、沉香、黄芩、熟大黄)等方。

临床表现:突然耳鸣或耳聋, 头痛面赤, 口苦咽干, 头晕目眩, 心烦易怒, 怒则鸣、聋更甚。或兼夜寐不安,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

治法方药: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甘草)、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麝香)等方。

5 血瘀气滞

临床表现:耳鸣、耳聋多突然发生, 伴有头晕头胀, 或头刺痛, 痛有定处。多有头部、耳部之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细或细涩。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方。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 遇劳则甚, 适当休息后复可减轻。兼有头晕、目眩、腰酸、遗精等证, 舌质红, 脉细弱。

治法方药:滋阴补肾, 益精填髓。用耳聋左慈丸(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煅磁石、石菖蒲、北五味子)、左归丸(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方。

7 肾阳虚衰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 兼头晕目眩, 精神萎靡, 腰脊酸软;滑精阳萎, 便溏或下利清谷, 小便频多或不禁。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细沉或沉迟。

治法方药:温补肾阳。用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右归丸(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肉桂、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杜仲、当归)等方。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 兼见头晕目眩, 惊悸不安, 甚或怔忡, 失眠多梦, 面白无华,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或缓弱。

治法方药:养血聪耳。用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加黄芪、党参、炒枣仁、菖蒲、运志;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等方。

临床表现:耳鸣, 听力逐渐减退。伴有虚烦失眠, 失眠则耳鸣、耳聋加重。心悸、健忘, 头晕咽干, 腰膝酸软, 多梦遗精, 潮热盗汗, 小便短赤。舌红苔少, 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芍药、鸡子黄)、滋阴降火汤(当归、川芎、白芍、川黄柏、生知母、怀熟地黄、天花粉、生甘草、元参、白桔梗)等方。

临床表现:耳鸣或重听。可在蹲下站起时加重, 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伴有面色萎黄, 纳少不化, 食后脘痞不适或腹胀, 疲倦无力。大便溏或先干后稀, 舌淡红, 苔薄白, 脉象沉缓。

治法方药:益气建脾。用益气聪明汤(黄耆、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升麻、炙甘草)、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生姜、柴胡、大枣)等方。

耳鸣、耳聋是常见病, 特别人到一定年龄(45岁以上)多发, 用以上中医理论诊治是有一定道理和疗效的。

耳鸣耳聋是指以耳内鸣响、听力障碍为临床表现的耳病,临床上耳鸣耳聋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也是疑难疾病之一。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称为经方,其理论丰富,辨证精当,用药精炼,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及杂病的诊疗中。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经方理论与临床实际,对耳聋耳鸣进行详细的辨证,选取符合经方证型的案例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4则如下。

乌梅丸治耳鸣案

吕某,女,51岁。初诊:患者左耳耳鸣反复发作20日,耳鸣呈“嗡嗡”样,每于情绪急躁时加重,偶有头晕及耳内堵闷感,自觉左耳听力下降,无视物模糊,平素怕冷,易心烦急躁,夜间难以入眠,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弦。辨证为脾肾亏虚、心肝火旺证。予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5g,黄连6g,黄柏6g,干姜6g,细辛3g,椒目6g,肉桂5g(后下),制附子6g,炒当归10g,生晒参10g,法半夏20g,茯苓10g,白豆蔻5g(后下),厚朴10g。日1剂,水煎服。服药5日后,患者诉左耳耳鸣明显减轻,耳内堵闷感消失,听力提高,头晕不明显,但夜间仍然难以入睡。原方继服7日,患者诉耳鸣未作,听力明显提高,无头晕等。

按语: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蛔厥及下利的经方,本案取其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肝热犯脾之寒热错杂证。本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平素起居饮食失当,脾肾不足,清扬不升,无以温养四肢及耳窍,故见怕冷、耳鸣、耳聋、头晕等;患者平素心烦,对外界噪音噪声抵触,夜寐难安,乃肝肾不足,心肝之火上炎之证,此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故以酸味之乌梅收敛肝阴,配合苦寒的黄连、黄柏降泄上逆之火,佐以细辛、干姜、附子、肉桂温中散寒,人参、当归培补中焦。全方寒热并用,补泄兼施,阴阳调和,以达疏肝泻火、补气通窍之功效。

小柴胡汤治经期突聋案

陈某,女,44岁。初诊:患者1周前左耳听力突然下降,伴耳鸣不休,呈电流声,偶有头晕头痛,无耳内胀闷感,无眩晕及视物模糊,发病时值月经来潮,色红夹有血块,乳房及小腹胀痛。舌红、苔薄,脉细弦。电测听示:左耳平均听阈55dB,右耳正常。辨证为肝郁血虚证。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5g,炙甘草6g,大枣10g,葛根10g,补骨脂10g,栀子10g,山楂10g,川芎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5日后,患者诉左耳听力稍有提高,时有耳鸣,头晕头痛缓解,原方继服5剂,复测听力:左耳平均听阈45dB,右耳正常。

按语: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方。本案患者劳累体虚,恰逢月经来潮,血虚难以濡养清窍,外邪乘虚,与正气相争于半表半里,故少阳肝气不利,郁而化热,使耳窍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纳音”的功能,而致耳聋耳鸣;舌脉均为肝郁血虚之证。以柴胡疏解透达少阳之邪热,与黄芩相配,共解半表半里之邪;因患者经期发病,故加补骨脂、葛根、川芎、山楂补肾活血,理气通窍。全方共奏疏肝理气、补血活血通窍之功效。

黄连阿胶汤治突聋案

余某,男,28岁。初诊:患者 3 天前左耳听力突然下降,伴“轰轰”样耳鸣,无耳内堵闷感,无恶寒发热,平素心中烦闷不宁,颜面潮红,口干,夜间入睡困难,舌红、苔薄腻微黄,脉细数。电测听示:左耳平均听阈88dB,右耳正常。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辨证属阴虚火旺证。予黄连阿胶汤加减。处方:黄连5g,黄芩10g,白芍20g,阿胶10g,炒山栀10g,淡豆豉10g,郁金10g,合欢皮10g, 炒枳壳10g,熟地10g,补骨脂10g,炒麦芽10g。日1剂,水煎服。连服10日,患者诉左耳听力稍有提高,耳鸣减轻,心烦、口干等稍缓,睡眠稍有改善。复查听力:左耳低频下降,平均听阈40dB,右耳正常。

按语:黄连阿胶汤主证“心中烦,不得卧”。本案患者劳累失养,房劳不当,肾精亏损,无法制约心火,心肾不交,故心烦不宁、颜面潮红、口舌干燥、夜寐不安、舌红、苔薄腻微黄、脉细数,均为肾水不足、心火偏亢的阴虚火旺证之象。以黄连、黄芩、栀子、淡豆豉泻火除烦,芍药、阿胶、熟地滋肾填精,加郁金、合欢皮疏肝解郁,故心烦失眠得解,口干亦有所改善。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突聋临床不多见,患者听力提高明显,当因辨证精当,清心火、滋肾精以充养耳窍,双耳得以通利且滋养,故听力恢复显著。

金匮肾气丸治自身免疫性耳聋案

汤某,男,36岁。初诊:患者10个月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每次予以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听力恢复正常。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右耳听力突然下降,伴耳鸣、耳内堵闷感,平素怕冷,易疲劳,纳谷不香,舌淡红、苔薄,脉细。电测听示:低频下降型神经性耳聋。诊断为免疫性耳聋。辨证为肾精不足,耳失所养证。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山药10g,山萸肉6g,丹皮6g,茯苓10g,泽泻10g,桂枝6g,附子10g,熟地10g,女贞子10g,紫河车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日1剂,水煎服。连服7日,患者复查听力正常,耳鸣减轻。原方继服1月,患者诉听力下降未再发作,嘱其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按语:患者听力下降反复发作,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耳为肾之窍,肾气不足,无以充养耳窍,则听力下降、耳鸣不休;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命门火衰,则肢冷、乏力;肾虚及脾,运化不足,则食欲不振等。以熟地、山萸肉、女贞子填补肾精;山药、茯苓补脾益肾;桂枝、附子温肾助阳,取其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起温肾气助开窍之功;并加血肉有情之紫河车,补气养血、益精填髓。 全方配伍,补益肾气、强壮精髓,不仅有滋养耳窍提高听力的作用,坚持服药更发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预防疾病复发的效果。

耳鸣、耳聋是指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耳鸣是指患者自我感觉耳内鸣响,或如雷声,或如蝉鸣;而耳聋则是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要症状,往往是由耳鸣逐渐加重发展而成。

中耳或内耳疾病、颅内脑变和某些药物导致听神经受损、以及先天性听觉障碍都可以导致耳聋;而内耳的血管痉挛是耳鸣的主因。老年性耳鸣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衰退,听力也越来越差。

如果出现双耳对称性缓慢听力下降则属于生理性耳聋;如果平时听力还可以,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则多属于病理性耳聋,应及时治理。

中医外治

刮痧

取穴:太溪、照海、听宫、翳风、肾俞。

操作:仰卧位分别从上到下刮拭太溪、照海、听宫、翳风,俯卧位刮拭肾俞。每周1次。

治疗:7次后观察疗效。

拔罐

操作:选用抽气管,依照穴位部位选取合适大小的抽气罐,将罐分别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敷贴

取穴:太溪、照海、听宫、翳风。

药物组成:丹参150克、川芎100克、水蛭50克、桂枝100克、柴胡100克、龙胆草100克。

操作:以上药物研细成粉,以白醋为辅料调为糊状备用。穴位敷贴前应用酒精棉球清洁穴位皮肤,将药糊敷于穴位上,用胶布贴敷。24小时后去除。每日1次。

治疗:7次后观察疗效。

食疗

枸杞干柿粥

原料和制法:枸杞子20克,干柿3枚,黑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1次。

功效:补肾、健脑、滋阴养血。

菊花菖蒲饮

原料和制法:菊花30克,菖蒲15克,车前草30克。水500~800毫升,浸泡上药10~15分钟,煮沸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分数次当茶饮。

功效:清肝泄热、开郁通窍,适用于肝火上炎之耳鸣。

对于老年性耳鸣、耳聋,除了可以到医院治疗外,还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避免噪声、感冒、耳毒性药物等诱因,增加营养,按摩耳部,加强锻炼,生活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