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读了又忘,为什么还要读

 悟道谈风水 2022-03-02

先说一句有点并不愉快的话:

如果你不继续读书、深入读书,那你的价值观就是由你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你每天刷的抖音视频、你每天上下班路上点开的鸡汤/情感等公众号文章和你在各种群聊中正讨论的俄乌战争等这些是所决定的。很可悲,这样的“价值观”并不美好。

“书读了又忘,为什么还要读?”这个问题是一个读者朋友之前单独咨询我的。我特别喜欢,也带给我很多思考。

结合个人的思考、与其他好友交流咨询结果和各类可以找到的结果,筛选部分整理如下,暂列24条。

如果对你也有收获,那就最好不过了。

文章图片1

1、实际上,现在想想,人生的大多数转折,都跟所读的书有关系。其实许多人都如此,只是有的人可能还不记得缘由罢了。读过的书,不一定都记得住,但会存在心里,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你的人生。

罗大佑先生(应该是),说过,“假如一首歌长度是3分20秒,你听完了,就有3分20秒的人生被改变了”。书,同理,而且可能埋得更深。

人总是习惯高估自己的行为对当下的影响,高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低估自己的行为对长远的影响,低估一些精神上的潜移默化。

2、其实读书多的人与少的人,真的言谈思维,会很不一样。这里我不说绝对,只谈概率。

乡下农村地方上了年纪的长辈,往往读书少,你若与他交谈,话题普遍围绕在婚事与工作。当你谈到自己不愿意早婚时,他们的思维方式普遍固化,会认为你不懂事,因为先成家后立业,乃是天经地义,他们很难被你的理由所说服。而同性恋这种事,就更不可能被他们接受。

读书多的人未必一定支持,但大部分都能够沟通。他们的眼界会更开阔,思维也更活跃,也更懂得尊重他人观点。至少当你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可以帮你更深刻的分析利弊。

就我接触的为数不多的人来说,读书少的人的观点普遍逻辑浅薄,不经推敲。常读书的人会对某件具体的事存在更深刻的认识。举个例子来讲,读过凯恩斯和没读过凯恩斯的人相比,很可能在看待经济问题的时候,前者会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而后者没有这个意识。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人事,则是一条条或明或暗的线。

这些线条看似杂乱不知所以,但是总有一天,当你经历和看到的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这些线,在你脑海里早变得清晰起来,成为你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桥梁。

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读书能够获得知识。那人又为什么要获得知识呢? 我想答案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知识可以让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 知识能够让你摆脱愚昧等。

其实为什么要记住呢? 是为了写文章, 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呢?

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陶渊明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在读书过程中, 有那么片刻你能达到与书同乐、 欣然忘食的境界, 那就达到读书的目的了。

你的内心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被洗涤了。

当然, 如果你觉得一本书泛读之后, 非常不错, 那你可以再读、 精读, 对于书中让你感动不已的语句, 你可以记录下来, 甚至可以发在微博上, 让大家分享你的心得。有很多书是可以反复读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同样一本书在不同时刻会给你不同的感动。在大学四年中, 我想大家至少要有几本放在床头的书, 没事就翻翻, 就像老朋友一样, 有空就聊聊, 等到书翻破翻黄, 你对这个老朋友可能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最后, 很多书籍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读, 如坐公交、坐地铁、 坐火车、 坐飞机时, 周末去逛书店的路途中等。

卡夫卡说, 一本书, 必须是一把凿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亲爱的同学们, 你的心中有冰海吗?

4、就像以前农村使用的水井,需要用桶打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一生打水,读书,读了忘,忘了读,本就是常事。

但不同的是,我们的人生在这一次次看似无意义的重复打水中,被不同的文化、思维反复洗涤,洗出真正自我的灵魂。

因此,重要的并不是结果,反而是那不断忘却的过程。

5、人世间太大了,你我不过是黑暗中萍水相逢的流萤。

共同读过的书是我们的火把,看见彼此,也照亮前行的路。

6、白天走路的时候,你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那可能不是你愿意的,旁边很多人看着你,所以你不得不那样做。而读书的意义就是,你晚上走过那里的时候,还会选择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即使你忘了读书读到的内容,但那一刻它开始改变你的行为。行为产生改变,才是读书的意义。

7、读了很多书,根本不怕忘掉。当你忘掉了书中大部分内容的时候,剩下来的东西一部分留在你脑子里,成了你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还有一部分留在你心中,成了你的素质、涵养和气质。

8、你不会记得你吃过的饭,但它们会变成你的血肉。你不会记得你看过的书,但它们会变成你的灵魂。

9、【陌生网友分享】大学期间我也喜欢读闲书,也觉得没什么用,但是前几天毕业论文答辩,负责答辩的老师头也没抬的说,我给你推荐个老师的书,你回去看看,他以前在西南政法,现在在湘潭大学,我接着说,邱兴隆。老师抬头看着我说你知道?讲讲。吧啦吧啦十分钟,就这样,论文答辩轻松过关。

其实看过得书可能会忘,但别人讲起来的时候你也能回忆起来,而且总能给你带来意外的帮助!

10、书对于我来说是前人总结的精华。像是维生素片,你一吃就立马补充活性物质。

不用想着吃多少橙子,多少胡萝卜。一个药片解决一切。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条捷径,我很喜欢走这样的捷径。

11、读书能够让你静下心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思考。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家的呕心沥血,里面有太多的背景和经历。你自己没有办法去经历的一些事,可以看看别人是怎样的,看看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故事。

世界节奏太快,读书能让我们慢一点。平和的对周遭的一切,是最难得的心态。

还是那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爱过的人。这句话应该是能高度概括读书的意义的,读书就是品茶或存酒的过程。

茶越品越香,便不会人走茶凉。酒越陈越醇,便不会酒醉人伤。

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沉淀,世界很大,看谁能磨过时间取胜,只是很少有人花这个时间来证明这个命题,也常常就轻易得出不成立的答案了。

当读书变成你人生的一部分时,你会不自觉的发现自己变得豁然开朗了,也能更加有思想,然后你会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你会更加的迫切。

高雅不落俗套。

12、找工作的时候,书是一张门票。

找男/女朋友的时候,书是你有趣的灵魂。

没钱的时候,书告诉你:花生和豆腐干同吃,有肉味。

想不开的时候,书说:这个世界很多美好你还没有体会到。

成功的时候,书说:凡尘俗世只不过是烟花的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终于,你老了,书说:有个小孩,看到铁匠的钻板上有一只晶莹剔透、带着金光的红萝卜。小孩爬进了萝卜地里,拔出了一个萝卜,听到了水泡的破裂声。

13、我们都知道人类需要两方进食。

第一方面是正常的吃饭,基本的碳水,脂肪。蛋白以及各类维生素维持生命基本需求。

第二个方面是精神进食。音乐,书籍,艺术。哲学。与有思想的灵魂交流。得到感官、精神愉悦。

读书就是身处第二阶级,

14、每一次阅读,其实都是与作者本人的一次深入交流。能够洗涤我们的心灵。现在这个时代似乎是有些病态的:

快餐式的爱情,浮躁的人心,碎片化的接受能力,毫无深度思考的思维。完全满足资本主义所设定的二八定律和奶嘴效应。

在当下,你很难找到除了阅读一本书籍以外第二种能与某人密切思想灵魂交流的过程了。


15、蒋方舟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是由他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决定的,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路径,只能模仿身边人。

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读书人就非常幸运,古今中西,上下五千年,总有可以模仿、崇拜的偶像,从中找到二、三知己,难过时看看,在寂静的世界里寄居,沉淀心灵;高兴时看书,在汪洋自肆的海洋里翻腾,快乐加倍。

在这期间,你总能不断调试,最终寻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16、书读的多,身边人吵架都吵不过我。

17、不读书,你连忘都没得忘。

18、【某网友说的一个事实】大学毕业的头几年,我每年大约看20多本书,对于一些好书,划重点,做标注,记录随想,甚至翻看好几遍,但现在别说内容,就连书名都忘了,2014年以后开始摸索出这套方法。之后读的每一本书,不仅仅是精神食粮,更实打实地提升了个人能力,并很快实现副业数倍于主业的跨越。另外,即使偶有遗忘,3-5分钟也就能完整地回顾一本“书”。

19、人们要增长智慧,必须要勤于、善于思考。思考除了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逻辑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思考“素材”。

我们博览群书,去看山山水水,经历人生百态,在网络上看电影,刷抖音,甚至打游戏,都是可以为我们的思考增加素材的。

当然,这些素材中,也包含了别人的思想,前人的智慧。

我们的思考,就是要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人这就是智慧。

20、“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21、书的生命是延展的,它从不局限在几百页的故事里,而不同的书所涉及的课题与情感层面的共鸣大都有相通之处。

所以,当同一主题的书你看得足够多,待聊起另外一个你没看过的故事时,你会在主旨上聊得比别人更好。

而这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你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如此自如地讲出来,而那些故事和名言也就不重要了。

22、用竹篮去打水是基本上打不到水,但是再脏的竹篮在打过上千次水之后也会变的更干净。

23、读书的意义,享受和乐趣。美,是用美的眼光去发现。过于追求读书的意义,反而迷失了读书的意义。

24、掌握相应的思考方法,充分筛选相应的信息,反复实践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服务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才是你现在应该读书的意义所在。反复的进行实践,拒绝一切诱惑,专心只做一件事,把做完这件事的感悟总结成有价值的信息,让自己的思维尽可能的形成一种体系。

在立足于自己亲身经历与感悟的知识之上构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有力量的把信息切开,只索取自己需要的,把不需要的全部删除。这才是你读书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情。

最后,也再分享:

如果有人说读什么书?进而追问,有本事你推荐一本来?

我想我很开心,给他们分享有用的书,能一起受益是最好的。

当前阶段,还是推荐毛选和马哲,只这两本书看透了,都牛逼的不要不要的,不比贪多。专打一口井,聚焦一个点。

第二阶段,才是用其他书籍和方法论去攻它、丰富它、补充它。

思维体系一定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精益求精的核心。然后兼读其他。

所谓两点论和重点论。

没有两点,就会桎梏;

没有重点,压根立不住。

我是一宁,谢谢你的阅读,有缘可交流、咨询。

本文来自我的公号职场的学问与实践

有缘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