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你不如养条狗!这样的爱多可怕?

 明少早说 2022-03-02

如果你的孩子天天打游戏,你会怎么办?

我朋友老马就碰上了这样的事情,他儿子一天到晚打游戏,除了王者荣耀就是吃鸡,老马为了帮儿子戒除网瘾,没少动手,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传统的家庭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你觉得对吗?

一、养你不如养条狗

老马的儿子已经读中学了,晚上不睡觉趴在被窝里打游戏,被老马发现了。

孩子被老马从被窝里揪出来,老马上去就是一巴掌,然后很生气地说:一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会在很多家庭重复上演。

不管教孩子,父慈子孝,一管教孩子,就鸡飞狗跳。

要说不管,别人家孩子一天上进又努力,自己家孩子这么下去,以后哪有竞争力?要说管,好像除了打骂,又没有别的办法。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谁愿意对自己的孩子又打又骂呢?可是不这么做又能怎样呢?实在是没有办法!

二、贪玩是天性

听完老马的诉苦之后,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你儿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吗?

老马说:就是好玩呗,这玩意儿有什么为什么?

老马进一步补充:这小子就沉迷于游戏,平时让他出去一起散个步都不干!只要我们夫妻不在家,就逮着一切时间打游戏。

我反问他:孩子贪玩不正常吗?我们小时候也玩啊!

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这么好玩的工具,可是放学之后,谁不想来两局小霸王呢(好暴露年龄啊)

我小时候趁着爸妈不在,也会偷着打电子游戏,甚至还培养出了侦探技能——能通过走廊的脚步声,分辨出是不是自己父母,如果是,就会及时关闭电视和游戏机。

然后迅速回到房间,摆出学习的样子。

贪玩是人类的天性,不能因为我们变成了大人,就觉得一切都是洪水猛兽了。

其实只要合理引导,孩子偶尔玩玩游戏并无不可。

三、理解才是钥匙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把孩子和问题放到一起,摆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事实上,家长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到一起,把问题放到对立面,跟孩子一起来商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做家长的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小不懂事,难道家长也小吗?不能因为孩子有行为偏差,就大动肝火,人在冲动的时候,总是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比如朋友的那句“养你还不如养条狗”,这种话孩子听在耳里,就会记在心里。

往小了说,会影响亲子关系,往大了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这种伤人自尊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孩子自残或者自杀的导火索。

《正面管教》有一个体验活动,就是让家长互相训斥,体验一下语言暴力能让人多难受。

当家长的都没有意识到被人打骂是什么感受,等到话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才会意识到这样讲话真的太伤人了!

其次,是先链接再纠正。

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不要觉得这句话无所谓,孩子的感知能力强,解释能力弱,如果父母总是训斥孩子,孩子会失去价值感。

要让孩子知道,之所以限制打游戏,是有原因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讨过度游戏的危害是什么,然后合理规划游戏的时间。

其实《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就是拿孩子当一个成人来看待,目标是培养一个有价值、能自律的人。

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什么事都要由父母替孩子做决定。

家长简单粗暴地干涉,甚至大大出手,只能破坏孩子的自律性,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报复性地玩游戏,会适得其反。

最后,是培养共同兴趣。

想要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最简单的方式不是天天去除草,而是在这片地里种上庄稼。

孩子玩游戏的本质,是跟父母一起太没意思了,如果每一次跟父母在一起,都是父母在讲道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这谁受得了呢?

没有人喜欢听道理的,与其干巴巴地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培养一个共同的兴趣。

比如一起运动、一起阅读、一起听音乐……

一定会有人说:我倒是想,可孩子也没这个兴趣啊!

孩子为啥没兴趣呢?还不是大人的示范嘛!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有那个兴趣?

我认识几对很厉害的夫妇,家里连电视机都不开,回到家就是读读书、听听音乐,甚至旅行的路上,都是一人捧着一本书在看。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学好都难。

父母应该扮演的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管理者。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理念,其实是家长无能的体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带着爱去改变,而不是打着爱的名义去伤害。

尾声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是过时的教育理念了。

与其给孩子示范用暴力解决问题,不如想想怎么跟孩子共同面对问题。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跟孩子的共同兴趣,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欢迎你留言聊聊: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