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 许多家长把孩子玩儿看成是一种“错误”。有的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刚刚玩了一小会的孩子,张口就是那句话:赶紧做作业去!如果孩子说作业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家长又会马上说,你不会好好看书啊,你再做点练习去。 有的家长甚至和科科反馈,必须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占据完,叫他根本没有时间玩。于是,孩子的晚上时间全部被占据了,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也没有玩的工夫。假如有一点空闲,家长还要见缝插针,非彻底占用不可。 家长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社会就业压力造成的。看看,现在许多地方招聘人员,头一条准是文凭,没文凭难上难,再看工资,许多单位,博士一个价,硕士一个价,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依次降下去。家长们认准了一条:不拿好文凭,决不罢休!拿文凭就得好好念书,好好念书就得拼时间和精力,那玩,自然就是文凭的大敌了。 可往往家长们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所以不让玩。因为每天没得玩,不停学学学,对学习更加厌烦,从而更不想学,成绩就更不好,如此反复,形成一个因果死循环。 那么家长想要孩子摆脱贪玩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到底该怎么做呢? ①不要把玩耍当成孩子的“损友” 一方面,家长在认清玩与学的关系基础上,给孩子讲清道理,要求孩子该玩就玩,该学就学,自己制定玩与学的计划。如果因为玩而影响了学习,孩子应该对自己有惩罚的措施,家长积极配合,不能含糊。 另一方面,家长要认真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动,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全家人痛痛快快地玩一场。玩的时候不必故意提学习的事情,免得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有的家长说孩子临近初三、高三,这种关键时间节点,哪能安排时间出去玩。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越是到关键考试,越要给孩子放松的机会,毕竟琴弦绷紧了并不能弹得更好,只会折断。 我们常说,会玩的人才会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循循善诱,寓教于乐 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在孩提时期贪玩的不乏其人。高明的家长,都懂得诱导孩子,从玩出发,在玩中学,逐步完成从玩到学的转变。 中国清代有个进士叫王城,原本是个脾气暴躁,不服管教的坏学生,先后气走了10位老师。后来,有一个穷秀才毛遂自荐当了他的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这位老师任凭王城在书房外玩耍甚至胡闹,即使他不来上课也不过问。 有一天,王城玩得正高兴,忽听到一阵悦耳的琴声,他瞬间被吸引。当他知道新来的老师弹得一手好琴时,就俯首帖耳地跟老师学了起来。后来他发现,新老师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于是他学了琴,又学棋,再学书画,竟“大半年不出书房”。 孩子贪玩,大多不愿按照家长的安排学习,上面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深知自己的学生是个贪玩厌学的孩子。他正视孩子的特点,从玩出发,循循善诱,让孩子在玩中学,使孩子会玩,最终造就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之前曾有一位妈妈,她就是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孩子培养上了剑桥大学。这位家长说,孩子都喜欢玩,而且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愿意专研。于是这位妈妈就针对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每年都会给孩子新买一款游戏机。 但是和普通的游戏机不一样的地方是,她买的都是国外版本的,比如日语的,英语的。俄语的。 当孩子拿到爱不释手的游戏机,一心只想玩个痛快时,却被语言关难住了。于是孩子央求妈妈买国语的游戏机,这位妈妈就故意使用激将法,“是你自己说想玩游戏,我也答应你了。那你不会玩就是自己的问题了,看不懂你就自己学呗。这样以后你同学看见你玩的都是这种国外高配版的游戏机,多有面子。”于是孩子就经常一手拿着词典,一手拿着游戏机,边玩边学。 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有充足的玩乐时间,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仅没有影响成绩,反而学习更用功了。 事实上,不论哪个孩子,一定都会有自己喜欢玩的东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以孩子喜欢玩的东西为诱,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③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对新事物的强烈兴趣,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更强。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家长粗暴地强迫孩子放弃某些兴趣爱好。比如在《小别离》中,海清饰演的妈妈,面对升学和女儿的兴趣,不容置否的就和孩子直接下命令:不许写小说,只能好好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能影响你学习。 这不就是大部分家长的真实写照吗? 然后结果却是,孩子只会想法设法怎么不被家长责骂,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思根本不在怎么搞好学习上。 而且,孩子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只当一个学习机器。 有一位酷爱足球的初二男孩,每当自己提出想踢球时,都会被家长训斥,直到有一次忍不住了,和父母哭诉道:你们从来不理解我,初中以来,我就没有出去看过电影,逛过公园,唯一的爱好足球也不让踢了。我的近视就是这么一天一天学出来的。就算我将来考上了大学。以后毕业找工作,人家也要多方面的人才,谁要我们这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榆木脑袋的书呆子啊!再说,也只有加强身体锻炼,才能适应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学习和生活。 所幸的是,这个男孩的父母最终同意了他每周踢一次足球,而他的成绩也没像父母说的因为踢足球就下滑了。并且因为父母的理解,他更懂得怎么和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说的是,虽然大家的初衷都是想孩子好,但还是给孩子一些空间。只有平常都没什么机会玩的孩子,才会特别贪玩。而平常有的玩的孩子,他知道怎么规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并且,有时候玩不仅能帮孩子放松,更好的学习,还能让你和孩子多一些沟通的机会,让彼此更近一步。 看完记得转发下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