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事家里有关系,变成了我的假想敌,我做错了吗?

 明少早说 2022-03-02

关键词敌人

与其制造敌人

不如追求共赢

妄想此消彼长

本身就是毛病

停止聚焦存量

要向增量努力

朋友小美毕业后进入一家银行,新员工培训之后,被分到了一个网点做柜员,和她一起分到这个网点的,还有一个叫小爱的同事,小爱和小美年龄相仿。

转眼到了年底,行里业绩压力大,领导给柜员也分配了任务。

按照领导要求,小美和小爱都需要在业务不忙的时候,给客户打电话,推荐他们行的理财产品。

小美按照领导教的方法,对系统内的客户进行“地毯式电话轰炸”,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毕竟其他银行也要在年底冲业绩,竞争压力非常大。

小爱则和小美相反,象征性打几个电话,就坐在那儿发呆。

结果到了月底,小爱的业绩,反而比小美高了足足一倍还不止。

小美怀着好奇心,多方打听才发现:原来小爱的家里很有钱,这些业绩,都是在她的家人帮忙下完成的。

从此之后,小美就把小爱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总觉得对方属于啃老族,不能靠自己的本事,只能依靠家里。

如果换做你是小美,你会把小爱当做假想敌吗?

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决定了我们和他人的相处模式,我跟他人的相处模式,决定了我们能得到的结果。

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和别人比较要比别人做得好。

父母告诉我们:拼命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你有没有想过,爸妈教我们的,可能是错的。

想要在职场有所成就,拼命付出,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一个人的天赋、资源,甚至是运气,都会影响最终取得的成就大小。

像小爱这样的人,就属于资源比较好的人,如果普通人在资源上跟人家比较,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自惭形秽。

有的人目的地是罗马,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适度比较,能够促人进步,而过度比较,只会产生不良的心理。

按照他们的考核机制,小美和小爱,不算是竞争关系,小美压根就不需要把对方当做假想敌。

而且假设小美和小爱的关系很要好,没准小爱还会反过来帮小美一把。

很多人觉得“有钱人都是罪恶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我在带《洞见生涯职场体验》的时候,常常见到很多人会敌视最有钱的那一组,其实这对应了现实中的“仇富心理”。

富人一定是为富不仁的?一定会欺压他人吗?

事实上未必是大家想的那个样子,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富人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就好像有的小组遭遇经济危机,找富人求助,才有翻身的机会,而不是到处找自己的“穷亲戚”。

比仇富更可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

在有的人眼中,有一种“应该”心态——因为你有钱,所以你应该帮我;因为你比我强大,所以你应该帮我。

可是一个人富,不代表他傻呀。

想要获得帮助,要有利用价值,要么帮人家做事情,要么提供情绪价值,否则人家凭什么帮忙呢?

学会和强者做朋友,用共赢思维去做事,才能让自身资源越来越多。

所以在我看来,小美要么选择跟小爱做朋友,未来有机会共享她的资源,追求共赢;要么玩命做业绩,增长自己的能力,积累更多的资源。

但是不管怎么做,都没有必要把小爱当成自己的假想敌,又不是在争同一个客户,何必去做无谓的比较,给自己添堵呢?

人最应该树立的假想敌,其实应该是自己,要战胜的也是自己——每一天的自己,比前一天进步一些,叠加起来,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效力。

我们要把别人当做前进的榜样,而不是假想中的敌人,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