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敌人,就制造敌人,这届年轻人都卷到这个程度了?

 hercules028 2021-07-27

在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实习生吴茂华的加入为董明珠的自媒体团队带来新的活力,也让团队里的实习生梁坚洛和孟羽童感到了危机:

吴茂华本科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在普华永道和松下有过实习经历,目前在耶鲁大学读研究生。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因为有吴茂华的加入,观察室的嘉宾杜海涛发现,原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梁坚洛变得不甘示弱,大胆提出对方案的见解,变得积极主动。

而他在墨尔本大学读书,也拥有耀眼的学历和实习经验。

黄晓明也说,很多时候人需要一个促使你变得更强更好的竞争对手。

换句话说,有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手,你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翘楚

图片

“同事同行,

是我最见不得好的那群人”

知乎up主多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同事关系的本质:

因此,在社会僧多粥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每天疲于工作以外,还需要留心同事们的“异常行为”:

工作群里除了我其他人她都@了,一定是因为上次方案的事耿耿于怀;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在窃窃私语,说不定是说了什么关于我的坏话;

阿华走廊里对我的微笑视而不见,肯定对我昨天会议上说的话有想法;

......

毕竟,职场如同狼人杀,以为对方是好人,结果发现是狼人。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职场中树立“假想敌”,而不是“真对手”

比如:

方方在银行工作,一直以来都把同部门的同事Kim当做假想敌,因为他每天自愿加班到10点,让部门的下班时间不断向后内卷,结果年底考核才发现,真正的对手是阿岚,经常给boss打小报告,还暗中抢了好几单客户。

对于个人是如此,而对于企业也是如此。同行企业之间争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结果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2011年诞生的微信,在极短的时间占领了国内通讯市场,这也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脸懵圈“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内田和成在《规则颠覆者》中指出: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和销售渠道、成本结构、行业模式以及品牌形象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展开商战。

这就好比你在寻宝游戏中的房间A耗尽90%的精力值,和恶龙展开搏斗,结果发现你们其实是一伙的,需要骑着恶龙干掉房间B的贪吃蛇,但是你和恶龙在激烈的博弈中已经耗费掉几乎所有的力气,因此贪吃蛇,躺赢。

图片

为什么我们会树立假想敌?

我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是因为在饱经社会的毒打下,时时刻刻奉行在职场中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年底绩效就那么多,你有了,我就没有了;

这个客户的单,我要是不抢,就要被末位淘汰;

甚至很多人在生活中也代入“丛林法则”:

开车的时候绝不让你先走,否则又要耽误时间;

在恋爱和婚姻中,都要分出谁更胜一筹;

......

其次,将别人树立为“假想敌”的人,大多因为有“受害者”心理。在他们看来,外部环境的险恶,想要在社会生存下去,就要把自己处于“弱者”的状态。

不是我技术能力欠缺,是项目时间太紧;

不是我沟通能力不足,是同事性格太极端;

不是我好逸恶劳,是房价太高,工作太累;

......

用大白话说,都是别人害的!

用这样的思维,可以掩盖自己能力的不足,性格的缺陷,和失败的人生

然而,不管是奉行“丛林法则”,还是拥有“受害者心态”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迷茫和烦躁的漩涡,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形成负能量的循环。

图片

怎么做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首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完全了解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同事在工作群里没有@你,可能是忙中疏忽;中午吃饭压低声音说话,也可能是讨论公司八卦,或者是恋爱进展;

至于走廊里看到你没笑这回事,很多同事根本就是高度近视眼,没戴眼镜的时候世界是一团混沌。

因此,当我们戏精上身的时候,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同事行为的原因,再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

此外,在职场中要认清明确的敌人,而不是草木皆兵,自己活得拧巴不说,别人看着也心累

在《格局》一书中,吴军博士写道,不要为了省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把事情做得不漂亮,避免为次要的小事费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领导的收入是我的100倍,能够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得漂亮。

什么是次要的小事呢?

你同事说话态度不太行,上班地铁上有人对你恶语交加,下班打车多花了10块钱......当你把宝贵的能量用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你自己用于和同事竞争职位的时间就少了

对于企业来说,节省纸张节省电,团队活动和聚餐,就是次要的小事,当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的时候,用来和外部的企业进行竞争的时间就少了。

第三,拥抱“竞合策略”,才能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合作的进化》一书中曾提及,不存在不管别人怎么做都能确保自己受益最大的必胜策略。所有的决定都会受到他人影响,也必须视他人的举动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策略。

书中曾举例,只需要5%的参与实验的志愿者采用“一报还一报”(竞争与合作)策略,就会使得这5%群体的收益超过其他采用“总是背叛”(只有竞争)策略的群体,从而带动整个群体良性发展。

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平时有矛盾从不往来,安史之乱时齐心协力,取得胜利;

又比如三星与苹果虽互为竞争对手,但是2017年将自己最新的手机屏幕卖给苹果,让它用在新上市的iPhone X上,当年屏幕总收入的30%,都是来自苹果的订单,之后双方在芯片,电池和其他领域也加强了合作。

最后,除了拥抱“竞合策略”,如果能跳出竞争OR合作选择题,很多时候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收益。

B站UP主赤焰男孩在视频《你的环境,正在杀死你的未来!!》中提到,真正优秀的人从不与任何人竞争,因为他们会创造自己的赛道,让别人在新的赛道与自己竞争。

比如彼得蒂尔创造Pay Pal,李子柒拍田园视频......他们避开了激烈的现存领域的竞争,而是发现了新的领域,从而得到了更多

因此,比工作中拥有“假想敌”更重要的,是努力跳出内卷循环,创造自己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