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认为瘦金体是个性极强的书法风格,不宜学习!

 泊木沐 2022-03-02

瘦金体是个性极强的书法风格,是宋徽宗在学习褚遂良、薛稷一路细劲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而形成的一种楷书字体。这种字体细劲遒美、笔锋犀利,有着一股强烈区别于其他楷书的个性化气息。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书法却并不适宜取法。原因在于,瘦金体的个性面貌极强,尤其是运笔具有很强的概念化特征,如果长期研习将会染上难以改变的运笔习气。瘦金体往往在线条的两端及转折处重顿,形成较突出的“节奏点”。这种节奏点很程式化,会使初学者养成机械化“重顿”的习惯,不利于后期的“转益多师”。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从书法史的角度,瘦金体是一种“只可有一,不能有二”的字体,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字体范式,又将这种范式推向极致,后人几乎无法在瘦金体的基础之上再向前推一步而形成一种新的个人风格。所有在瘦金体上所做的努力,都只能委居于“瘦金体第二”,而这种努力,于书法史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赵佶瘦金书千字文》(局部)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书法爱好者选择瘦金体作为取法对象,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对书法的深入学习的。瘦金体较强的概念化运笔特征使得其独立于其他字体而成为一种书法上的“绝缘体”,也就是说,当书法爱好者习惯了瘦金体的运笔规律之后,想要继续学习其他字体就会有重重障碍;而扔掉瘦金体的运笔习气,所付出的努力可能要远远大于学习时所花的功夫。

我曾遇到过一位画家,最初为了在花鸟画上题款,以瘦金体为取法对象,花了较大功力钻研,还以瘦金体作品在全国书法展上获奖,后也因此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他后期厌倦了瘦金体,想要转学其他字体时,却发现这种格式化的运笔使得他不能自然地接受其他字体的书写规律。可见瘦金体对他接下来的学习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也是他一直较为懊恼的事情。

当然,有书法爱好者会说:我就想写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不想再学其他字体了,也没打算做专业书法家。这种情况当然无可厚非,作为教学者也不必把瘦金体当成洪水猛兽而阻止学生学习。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书法的道路很长,审美情趣也会不断变化,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也有可能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改变,如果在一开始就选择这样一种“绝缘体”作为取法对象,我想应该是不甚明智的。

初学书法,应该选择一种在技法上“四通八达”的字体作为基础。就楷书而言,可以学习智永《楷书千字文》、赵孟《胆巴碑》、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传)等作品,这样,即使后面换帖,功力也是层层叠加,不需要“自废武功”。

作者:陈维,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