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领导力高手: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快乐者生存 2022-03-02
文章图片2

人们经常说,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够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成功的组织变革。为了让组织变得更好,领导者需要做正确的事。

敏锐的变革推动者能够意识到,员工可以成为支持变革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支持稳定的力量。因此,一个管理良好的变革过程包括创造条件,最大程度激发变革的力量,同时减小阻碍变革的力量。

有三种驱动力能够激发员工支持变革

◎ 他们需要对现状感到不满——“工作没有良好进展”;

◎ 他们需要相信,对于现状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事态可以变得更好”;

◎ 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来让员工远离当前令人不满的现状,实现更好的状态——“我能够并且想要离开这里、到达那里”。

促进变革的两种力量

➦驱动力量

当现状不可接受时,员工就会希望发生变革。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东西没坏,就不要修它”。如果员工相信事态已经恶化,他们就会支持变革。

一个管理良好的变革过程需要向员工充分展现当前面临的问题。当然,如果管理者仅仅关注糟糕的事态或者问题,他们就会被员工视为消极或讨厌的人,而不是推动变革的领导者。

因此,管理者还要向员工表明,存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这种更好的办法可以与“愿景”一词联系在一起。愿景向员工提供了实现未来目标的美好图景,能够鼓舞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愿景必须是清晰的、可实现的、能鼓舞人的。

文章图片3

不过,将问题展现出来以及用愿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仍是不够的。耐克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希望人们“说干就干”(Just do it),但变革却不是这样的。员工需要一张路线图,知道如何从此地通往目的地

除此之外,变革推动者还需要做一系列工作,确保员工愿意而且能够实现变革目标。

➦反对力量

由于把变革视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员工常常会反对变革。他们认为,变革意味着权力、威望、控制力和工作安全感的丧失。有意思的是,即使变革能让组织变得更好,这种情况也时常会发生。

在著名的研究案例“海军枪炮”(Gunfire at Sea)中,埃尔文·莫里森(Elving Morison)讲述了美国海军高级将领是如何应对枪炮技术突破的。

20世纪初,枪炮技术的改进让射击命中率一下子提高了30倍。不用说,人们都以为华盛顿特区的海军高级将领们肯定会立即采用这种技术。

然而,当一个名叫威廉·西姆斯(William Sims)的中级将领试图说服高层接受这一技术时,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直到他直接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一技术创新才得到了采用。

为什么西姆斯之前的建议被一再拒绝?

莫里森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西姆斯的举动相当于否定了高级将领们之前的工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人们维护现状和既有利益的动力有多强(也就是说,反对变革的动力有多强),哪怕变革能带来更大的好处

文章图片4

“海军枪炮”在当代的版本变成了员工对新技术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不见得是正确的),接受新技术意味着自己会丢掉工作。

变革还会带来不确定性,而员工必须容忍这种情况,比如,新的组织会变成什么样子,自身的工作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知道魔鬼在哪里,比不知道魔鬼在哪里更令人安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员工会抵制变革。

改变做事的方式会让员工脱离舒适区,他们对现有的工作得心应手,但变革会要求他们完成新的工作,他们就会担心自己能否胜任。

变革还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量

一方面你要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你还得把现有的工作做好。比如,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出差或者家庭旅行的情景。在出发之前的一两天,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为了出行,你不得不做好一系列工作,比如把报告写完,为下属安排任务;你还要处理好家庭事务,比如辅导孩子写完作业,让宠物得到照料。

同样,当变革发生时,员工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会更大。因此,如果员工不认可变革的方向,不喜欢不确定性,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员工会反对变革了。

简而言之,员工有很多理由反对变革,管理者需要了解具体是哪些理由。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

敏锐的变革推动者会判断员工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判断先于干预。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应对员工对变革的抵制。

文章图片5

比如,假设一个管理者判断认为,员工之所以反对变革,是因为担心不能胜任变革后的新工作,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让员工操练新技能,或者送他们去参加新技能培训。

另外,员工抵制的原因可能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不想承担由变革带来的额外工作。如果管理者送这些员工去参加培训,效果可能不会很好,因为他们已经掌握新技能了。

管理者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员工不愿意承担额外工作的原因。也许他们只是不明白变革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若的确如此,那就要向员工表明这些好处。

又或者,他们并非真正反对变革,而只是反对变革进行的方式,比如没有向员工提供充分的变革理由。

如果是这样,管理者就应当立即与员工沟通。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们需要意识到,反对力量(或者员工反对变革的理由)可以有多种形式。管理者需要明辨这些阻力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高品质的变革过程会让员工拥抱而非抵制变革,这可以用如下公式来概括:

变革=(D×V×P)>C

括号中的字母代表变革驱动力。

D代表对现状不满(dissatisfaction);

V代表为未来提供愿景(vision);

P代表执行良好的变革过程(process),它可以促使员工改变不满的现状,实现更好的未来;

C代表变革的成本(costs),它包括了反对变革的力量,或者反对变革的理由。

一旦变革驱动力超越了变革阻力,员工就会拥抱变革(体现为工作效率和士气的提升)

注意,这一公式是概念意义上的,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高品质过程的思维方式。我们有意在D和V、V和P之间用了乘号。乘号意味着所有的变革驱动力都要同时发生作用:100乘以100乘以0,仍然等于0。

换句话说,如果任意一种驱动力没能处理好,变革就不可能发生。此外,该公式还表明,管理者不应该只重视变革驱动力,还需要应对变革阻力。

由于管理好变革需要做好如此多的工作,管理者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尽管变革推动者必须果敢而为,但本文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管理者都必须擅长变革过程的所有方面。

“D×V×P>C”这一公式中的所有要素都应该发挥作用,这跟管理者必须擅长每一个要素不是一回事

注:以上内容来自《过程决定成败》


文章图片6

人们都知道过程很重要,但为什么要这样说?选择“过程 结果”还是“过程×结果”?是否存在一种“高品质过程”?在结果至上的时代,为什么更应该关注过程?

本书将给出答案,只需4个要素就能揭开高品质过程的秘密,助你实现关键目标;用“聚焦调节评估”“开放者评估”“道德身份感评估”“情绪控制评估”等多种工具,打造专属于你的“高品质过程工具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