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马丽横扫热搜!逆袭“百亿票房女王”:认怂,是每个人的功课!

 张德芬空间 2022-03-02

本期主播丨雪冬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凭借题材新颖,剧情搞笑成为票房黑马。
与此同时,对于马丽饰演的女主角米兰,观众们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
“马丽演挺好,就是片子选角太烂了,不适合她。”
“这部剧马丽很漂亮,就是不搞笑,没意思。”
“这片马丽一点也不好笑。”......
为什么观众既认可马丽的搞笑功力,又对她扮演“漂亮角色”表示反感?
这错位的原因到底出在哪儿?

长相自信受挫,
使马丽走上喜剧之路
马丽小时候家庭条件好,父母把她当小公主般宠爱,人人都夸她好看,马丽自己也这么觉得。
长大后,她以优异成绩成功考入北大戏剧系研修班,一向自信满满的她,居然在拍毕业大戏的时候摔了跟头!
老师把她形容成“猴子”,说她这长相是当不了大女主的,让马丽去整形:
“把你的四颗门牙敲掉,在重新箍上,不然就别想了。”
这一下打击可不小,马丽陷入了容貌焦虑,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在自卑情绪中出不来。
甚至毕业后直接选择当舞台剧演员,只因舞台离观众很远,没有人会看清她长啥样。
很快,马丽在舞台剧上大放光彩,并在2005年成功签约开心麻花,走上了喜剧之路。
为了走好这条路,马丽使劲浑身解数去配合“女谐星”的形象。
她开始扮丑、装憨、发出豪迈笑声、说一口充满大渣子味的东北话,在舞台上没心没肺地抖包袱,出笑料。
天赋异禀又努力的马丽成功了,面对接踵而来的名利、通告,马丽开始矛盾了。
她心里清楚,自己并不是天生就带有幽默细胞,自身的性格也和扮演的喜剧角色相去甚远。
真实的马丽,其实是个有些敏感、内向的女人。
她说话声音很轻、语调温柔、就连微笑也只有淡淡的弧度,她是艾伦口中“刺猬一样的女人”。
马丽的问题,源于她内心对自己的容貌评价的不舒展。

在《夏洛特烦恼》一举成名之后,她开始想拓宽戏路,去向外改变自己的形象,她想从喜剧“谐星”这个刻板印象中跳出来。
马丽认为,别人说自己不美、不漂亮是因为看多了她在电影中不加修饰的打扮,于是她开始减肥、塑性、请专业团队为自己打造性感造型、花大力气拍摄《男人装》......
从头到脚地折腾,以最大力气抹去“大老爷们似的粗糙”,马丽似乎只为向观众表达:看,老娘也有充满女性魅力的时候!

内外的不一致,
使马丽开始抑郁
这样的改变为马丽带来了什么?是媒体报道的“马丽变美了”?还是同行说的“马丽变漂亮了”?
都不是,改变为马丽带来了观众们的反对声,他们说:人是变好看了,但是也不搞笑了,这不是我认识的马丽。
为了进一步摘掉“只能搞笑”的帽子,马丽也尝试接触除喜剧以外的角色。
比如生活剧《逆流而上的你》中,挣扎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现代女性;
电影《东北虎》中,遭遇丈夫出轨,家庭不幸的可悲女人美玲;
电视剧《超越》中的速滑教练;
《我和我的父辈》中严肃的单亲妈妈.......

可惜,这些作品就像小石子掉进大湖,除了晃起点涟漪,什么水花也没能溅出。
甚至还引来观众质疑,说马丽脑子是不是有毛病,都什么眼光挑选的本子和角色。
接二连三的改变都遭遇挫折,让马丽陷入了抑郁。
我要怎么做,才可以证明自己不仅是喜剧人,也可以是漂亮精致的女明星?
其实,马丽的抑郁,是因她对自我定位的不清晰,导致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
然而,自我需求与现实展现不总是相等的。
我们需要去认识并且接纳这种差别,并且清楚知道,平衡它们需要一定的内心磨合。

自我、客我、镜我、三者矛盾,
人就会处于乱象之中
米德认为:自我是作为主体的自己,客我是作为客体的自己,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形成的自己。
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客我的模板,有的人会深埋于心,而有的人会通过外化来表现。
马丽的“理想客我”就是像全智贤那样,做一个能漂亮着搞笑的女艺人。
于是她效仿全智贤,想要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漂亮女谐星之路。只是她没想到,这条路居然这么难走。

这让马丽产生一种“自卑”的错觉:
认为自己只是幸运地演到一些本身就出彩的角色,才让观众喜欢。她并不具备搞笑的能力,观众喜欢的是“马冬梅”而不是“马丽”。
当一个人困于外界和自我的评价不统一时,他对自我的认知也会变得片面。
只有当“我是谁”(自我)?“我认为我是谁”(客我)?“我认为他人认为我是谁”(镜我)?
三者能够和谐统一的时候,人才能达到内心自洽的境界,才能成为更好更完善的自己。
马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喜剧上是存在天赋的,也许她“羞于见人”的敏感性格才是她去感悟剧本、读懂角色的真正灵感来源。
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他们能长期喜欢一个演员,一定是被她身上的某种特质所吸引。
也许观众认识的马丽,并不是最全面的马丽,但无可否认,有着搞笑才能的马丽,也是她千面中的真实一面。
唯有想通这点,马丽才能将自我、客我、镜我,三个“我”和谐统一,让人生走向真正的轻盈幸福。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好在后来,马丽遇见了小自己11岁的老公许文赫。
她说:
“虽然他比我小,但是心智很成熟。
很多时候,都是他引导着我向前走。
刚开始认识的时候,他就会直言不讳指出我的缺点。
之前从来没有人那么做过。刚开始很不开心,但是回去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他给了我很强的安全感。”
爱人的肯定和接纳,让马丽开始重新审视那个内心拧巴的自己。
而成为母亲,人生角色的转变,让马丽开始寻求和解之道。
她开始打破自我原来的防御,去承认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喜剧。
从鸵鸟般的逃避,开始转向对观众评论的认同与“讨好”,并且同旧有的生命模式说再见,重新进入新的旅程。
还记得《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导演找到马丽时,她笑着说:
“我看过剧本了,里面的女明星角色我演不了,她需要一个大美人。”
导演不疑有他,就说你可以。

放下心结的马丽确实可以,这部贺岁片至今票房已过23亿,位列春节档第二,马丽也凭借它成为中国第一位突破百亿票房的女演员。
电影与演员互相成就,马丽终于找回自己的路。
面对外界争议,现在的马丽已经不会介意了,她坦然道:
“20岁的时候,就有人说我像30多岁,现在40岁了,还说我最多就30多岁,所以不焦虑了。”

怎么寻求,
与内心的自洽之路?
社会学家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自我的观念。”
事实上,有很多人既无法客观地自我评价,也无法客观看待他人的评价,内心痛苦。
为了减轻这种痛苦,我们该怎么做呢?
1:找到自己人生中的那个“锚”
旁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印象,我们对自己认识与定位,如果不能统一就会处于混乱之中。
这就会导致,我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否认本身拥有的某种天赋,从而变得低落、自卑。
为了改变这种内心不自信、思想彷徨的状态,我们首先得找到人生的“锚”,那个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带来生命意义的东西。
这个“锚”,也许是爱情、亲情、友情,也许是你的事业,也许是你的人生目标......
无论它是什么,你总要找到它。

2:要相信“复利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七日莲花理论”:
第一天种的莲子,只能发出1个芽;第二天可以有2~3个,第三天第四天甚至到第六天,池塘里都只有寥寥几支莲叶,但到了第七天,莲叶就铺满了整个荷塘。
我们的努力与改变,可能第一天、第二天都不见成效,但请坚持下去,相信量变引起质变。
就像莲花7日铺满荷塘一样,找到自己存在感和价值感,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3:从内到外的去改变,从思想到认知接纳自己
《茶花女》中,赫本扮演了一个只求温饱的底层角色。
因为一个赌约,意外地被一个语言学家选中,要求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成为上流的优雅女士。
此时的茶花女虽然换上了精致的衣服,但由于她脑袋空空,行为举止也粗鲁不堪,漂亮的外表并没有为她增值,反而让人觉得可笑。
直到语言学家强迫她学习上层人士的语言,茶花女的思维方式才发现改变,那些学识成为了滋养她的养料,让她从内到外变成个有修养的人。
被改造后的茶花女成功成为宴会上的女神,她也无意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不是为了富裕生活,而是她已经发现,以前所处环境的糟糕,以前的自己是那么粗鄙无知。
茶花女的变化是从内心生出的,根植于她的灵魂,使她能够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即使之后没有语言学家的帮助,她也可以自立自强。
亲爱的,请记住:爱自己,接纳自我,是所有美好的开始。
因为,你永远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美好存在!

策划 | 六记
编辑 | 鱼甜
主播 | 雪冬


女人从来不止是妻子、妈妈、女儿,

更是她自己,

在成为一切角色之前,

请先成为你自己


👇👇👇
今日话题
亲爱的,你喜欢马丽这个演员吗?你是否学会接纳了“不同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