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概论(二)

 中诗协 2022-03-02

闹市行吟花佐酒  玉盘烹饪海生烟

中国文化概论(一)

黄莽【读书笔记】中国文化概论(二)

如果说夏(约公元前2146-1675年)商(约公元前1675-1029年)周(西周约公元前1029-771年)占卜很流行,那么到了东周、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475-221年)时候,文化的实际意义集大成者老子、孔子登场,整个文化、社会关系都在发展,这些都在道学(玄学)基础上衍生,百家相继登场,有了辩论,各领风骚。在这一时期,世界上还有释迦摩尼、再靠后的耶稣,这些圣人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

秦(公元前221-207年)统一六国后,实际上人们才有了“国”的概念(最早的“国”只是个城池而已,这点去看汉字演变解说就可以了解)。秦统一的不只是土地而已,规范了文字使用,车同轨等制度,这个时候,人们有了国家的概念和认知,各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完全是扯淡,典藏于馆,坑杀术士460人,这在后期朝代中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第一次文化集会是由秦始皇在山东文登举行的,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相聚召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级文化座谈会。

在秦末楚汉相争带来的同样是战争苦难,流氓干到了贵族,这个时候中国的贵族开始逐渐消退,甚至灭亡。实际上在战国时候贵族概念就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士大夫在刘邦建立的大汉朝(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再到了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封建思想统治政策。刘彻在经过过三代(刘邦、刘恒、刘启)的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我们讲汉朝文化不能忽略这一点,匈奴、以及蒙古,后来都是中国一部分。现在的欧洲学者就提出秦始皇、上帝之鞭,都是在讲中国。

以上这几个时期,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都有体现,各种文化都在积极融合当中。如果不知道海洋文化,请看《山海经》和《秦皇本纪》,我们对海洋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远古时候就有。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就看他的人们生活环境,环境才能造就文化,滋养文化。

在西汉灭亡后,新朝(公元9-23年)王莽改革,他的政策土地改革,游标卡尺,很多人认为他是穿越的,在改革上由于力度大,得罪了当时的利益者,又推进太快,很快灭亡。这点和秦、隋灭亡有共同之处。再到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就是那位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汉光武帝。

三国(曹魏220-265年,蜀汉221-263年,孙吴222-280年)时期最重要的人物曹操出场,对文学的贡献巨大,这一点窥得玉玺孙权家族、号称皇叔刘备这厮简直就是不能比。当时的建安文学主要代表就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他们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当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晋朝(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上承三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上的又一个创作巅峰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等。我们常说风骨,就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参见【读书笔记】魏晋篇)。后面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民国。虽然战乱频发,但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华夏版图也随之扩大而渐渐定性。

最后不得不说一位历史上的天才,我们今天都应该感谢他,就是王弼(226-249年),是他最早注解了《周易》《老子》两本书,可惜23岁就耗尽心血而去世,甚为惋惜!


(未完待续)

黄莽部分诗词音乐

荣誉出品部分图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