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经济,怎么样了?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2-03-02

2003年,网上盛传一篇文章,作者分析了以外资经济为主导的苏州模式,发现苏州GDP、工业产值、进出口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却远不如内陆城市成都。其后,一位内陆大城市主官,在视察了苏州之后,更抛出了苏州“只长骨头不长肉”论调,一时间,苏州模式被人广为诟病。

时间转瞬即逝,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文章图片1

来看看苏州取得的成绩:

2021年,苏州GDP总量22718亿,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六。苏州工业总产值40100亿,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仅次于上海。苏州进出口总值26000亿,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排全国第四。苏州上市公司180多家,仅次于北上广深杭,排第六,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排第三,仅次于北上。苏州地方财政收入2510亿,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民生方面。苏州人口总量1275万,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是全国前十大人口城市,其中外来人口占比超过50%,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据可靠统计,苏州人均寿命84岁,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苏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0元,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五。苏州人均消费71000元,仅次于南京、上海,排全国第三。苏州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全国第一,总量全国第五,其中豪车销量居全国第五。苏州籍院士128名,高居全国城市榜首。苏州房价22000元,远低于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

也就是说,苏州不只是区域经济发展亮眼那么简单,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的五好学生。是不是对当时过早下结论的人狠狠打脸?

文章图片2

那么,为什么当初有人下这个结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大致意思是,苏州工业发展很快,外资经济主导,最后利润被外国资本家拿走了,本地人只拿微薄的工资,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无非有三个理由:1、妒忌心。眼看着素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苏州,以超常的速度在发展,而自己所在的城市被抛在了后面,心里不平衡。于是总要找点毛病出来,借以打击别人,抬高自己。2、既没有调查研究,也没有深入分析,凭主观臆断。3、那么为什么事实与表面看到的不一样?其实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明白了。苏州底子很薄,国家没有像给内陆大城市那么多的项目,本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央企国企,又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行政级别又不高,得不到特殊政策支持。怎么办?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同时发展本地民企。外资企业以世界五百强、日资、韩资、新资、欧美企业为主,显然,这些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不是一般的小企业,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竞争力,不然,哪有实力漂洋过海来投资?这些企业给苏州带来了什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消费,给苏州交了很多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带动了当地的配套产业链,促进了本地企业的发展。所以,外资企业为苏州的发展立下了头功。

文章图片3

那么,又有人担心了。这就是外资企业跑了,苏州不就衰落了吗?确实,苏州近些年走了不少外资企业,但是苏州工业继续增长,而且产业转型成功,是什么原因?首先,走了的外企只是极少比例,因为这些外企大都有雄厚实力,不是随便就能倒的(事实证明,外企比民企寿命长)。其次,有走了的也有来的。而且这一波来的企业,技术更先进,产品更有竞争力。第三,苏州开始注重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比如华为、阿里、京东等等,规模更大、起点更高,不但补上了外资缺口,而且增量更大了。

文章图片4

还有,不能不提的重要一点,苏州的民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苏州经济的压舱石。以制造业为主的苏州民企,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有了领头羊。比如,全球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恒力集团,年营业额7000亿,成为国内仅次于华为、京东的第三大民企。还有近十家年营业额超过千亿的企业,其中的沙钢、亨通都是世界五百强。这一成绩,隔壁的上海都没有。

文章图片5

所以,苏州发展不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而是既长骨头又长肉,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另外,担心外企损害本地发展的也只是一孔之见,看到了一小面,就以为知道了全部。这种人,还是建议多做调查研究,多用脑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