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个人成败寄托在他人的道德上,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谋略那些事 2022-03-02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9卷,汉纪三十一
淮陽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

【原文】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兄弟威名益盛,陰劝更始除之。秀谓曰:“事欲不善。”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更不敢发。舅樊宏谓曰:“建得无有范增之意乎?”不应。李轶初与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曰:“此人不可复信!”不从。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即日杀之;以族兄光禄勋赐为大司徒。

【译文】

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领们因为刘兄弟威名日盛,秘密建议更始帝刘玄除掉他俩。刘秀对刘说:“看情况,更始帝打算跟我们过不去。”刘笑着说:“一向就是如此。”不久,刘玄集合全体将领,教刘拿出他的宝剑,接过来仔细观察。这时,绣衣御史申徒建跟着呈上玉,暗示更始帝早下决断,但更始不敢发动。刘的舅舅樊宏对刘说:“申徒建莫非有范增的意图?”刘不作回答。李轶最初跟刘兄弟感情很好,可是后来转而谄媚拥有权柄的新贵,刘秀告诫刘:“对这个人不能再信任了!”刘不听从。刘的部将刘稷,勇冠三军,听说刘玄即位的消息,大怒说:“当初起兵图谋大事的,是刘兄弟。而今更始是干什么的呢!”刘玄任命刘稷当抗威将军,刘稷不肯受这一任命。刘玄于是与将领们部署数千军队,先逮捕刘稷,准备诛杀。刘坚持反对。李轶、朱鲔趁机建议刘玄同时逮捕刘,并于当天跟刘稷一齐斩首。刘玄任命堂兄光禄勋刘赐当大司徒。

【解析】

之前提到绿林这一支部队经过整合之后统称为汉军,只不过其中因构成复杂,内部派系是极多。

大的两派是新市平林等土匪出身以及南阳宗室为主的刘演刘秀兄弟。

两派看似合作,实际上矛盾重重。

之前因为王莽几十万大军压境,汉军面临生死边缘,不得不得放下矛盾合作。

但一旦外部矛盾解除,内部矛盾又会重新占据上风,而且来得更加猛烈。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兄弟威名益盛,陰劝更始除之。

新市、平林这些人急着想除掉刘演刘秀两兄弟,原因无非是两个。

其一,刘演刘秀两兄弟和他们不对付,身份政治诉求属性上的天然对立。

其二,经过昆阳一战之后,两人威名大盛,严重威胁到新市、平林系甚至其他派系在汉军内部的话语权。

对于更始皇帝刘玄更是如此。

本来他就没有任何势力,能称帝还是靠别人扶持。

刘演本来有极大可能成为汉军领袖,要不是新市平林横插一杠子,根本没刘玄什么事。

因此刘演对刘玄有权力威胁,再加上战胜王莽几十万大军的威名,更让他功高震主。

现在已经如此,将来天下平定,这功高如斯还有他刘玄什么事?

于是刘演的命运似乎确定了下来。

当然,对于这些刘演不会不知道,心里门儿清。
秀谓曰:“事欲不善。”笑曰:“常如是耳。”
舅樊宏谓曰:“建得无有范增之意乎?”不应。
李轶初与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曰:“此人不可复信!”不从。

但从三面这事件来看,刘演犯了三个错误。

其一,轻敌

面对刘秀,刘演对刘玄的态度可谓是轻蔑,甚至连新市、平林在他眼中就是土鸡瓦狗。

知道他们的和自己不对付,却也不将其当回事。

其二,惜名
樊宏与刘演的对话在刘玄会面诸将之后。

这个会面有个插曲,刘玄说要看刘演的宝剑,刘演给了。

说是看,倒不如说是变相的缴械,这时候只要摔杯为号就能将刘演给杀了。

对于刘演而言,刘玄甚至新市、平林对他的矛盾,已经让他看到对方的杀机。

可刘玄的犹豫,似乎让这件事有一点点转机。

从面对樊宏的问话,刘演不应答来看。

此时的刘演内心也是颇为纠结了。

杀机突显自然不用说,但率先自卫却并不好听,反而会给他带来坏名声。

比如,破坏诛灭王莽大计、以下犯上、弑君篡位。

刘演也犹豫了,就是这个犹豫坏了大事。


其三,侥幸

最后则是刘秀劝说刘演不要相信李秩。

李秩此人原本和刘演一起起兵,算是刘演派系的人,只不过后来站队到了刘玄那边。

这种投靠算背叛,而想要在对方阵营里面站住脚,少不得要立投名状。

其中必然就有给刘演的挖坑。

这也是为什么刘秀会说李秩不可信的原因。
刘演却不从。

从笑而蔑视,到不说话,到现在刘演的不从。

刘演似乎有了决断,他虽然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态度,甚至杀意。

但是他并不相信,对方敢在王莽未灭之前对自己动手。

甚至觉得,自己的妥协退让,也能换来对方的顾全大局。

只不过这东西得看人,如果有人不按照规则来办,妥协退让不但换不了和平甚至会带来杀身之祸。

就如伟人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对于那些老战友老朋友,刘演选择相信对方,虽然为了荣华富贵站队对方,但也不至于说会拔刀相向。

可惜就是这个侥幸要了刘演的命。

这也是刘演犯的大错,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别人的道德之上。

当然,对于刘玄而言,他似乎也在犹豫。

新市、平林要杀刘演需要他给以大义名分,而刘玄对刘演虽然有权力威胁,但也心存侥幸。
更始大会诸将,取宝剑视之;

从后面就来看,刘玄这个动作颇有意味。

谁的剑都不看,唯独看刘演的剑。

心中所想为何?不妨揣测一二。

如此锋利的宝剑,能不能为我所用?

若无此剑,我又能用什么防身?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刘玄也犹豫了的原因。

但直到这件事的发生。
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

刘稷是刘演的亲信部将,嫡系中的嫡系,这一句话几乎代表了刘演派系中对刘玄上位的不满。

彻底把刘玄给点醒了,他和刘演的矛盾必定是要有一人去死。

于是,借着收拾刘稷,刘玄、新市、平林合流一把将刘演也给杀了。


【闲扯】

讲实话在新朝末年这段历史,看了不少人物,最为惋惜的就是刘演。

他其实是不亚于刘秀的存在,但是却早早身死,可谓是可惜至极。

但这东西又怎么讲呢?

每个人物最后能不能成为英雄, 固然离不开个人水平和奋斗,但时机运气恐怕也尤为重要。

甚至来说,有的时候成败,并不是自己努力,也有可能就是运气与如此。

当然,咱们看历史不能如此消极,还是要从他人的失败中终结经验教训。

刘演的失败,在上面已经提过。

严格来说,刘演的失败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对手的道德上,尤其是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

其实咱们自己很多时候也是如此。

对于让别人办事,或者求人办事,总是过度的高估对方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甚至有些人觉得本就应该如此。

结果越是如此,往往越是事与愿违。

所以啊,不妨调整心态。

对于对手,高看一眼,高看他的水平,同时也守低一线,放低他的道德底线。

接受对方比自己可能更强,更要接受对方可能更下作肮脏。

对于亲朋,低看一眼,略微放低期待,同时也抬高一线,抬高自己的接受度。

接受对方可能存在的失误,更要接受没有达到期望后咱们自身的失落感、挫败感。

明天还是这一段材料,再看影帝刘秀如何表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