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26)第一强国(附音频)

 沉映香 2022-03-02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前面说到邓羌在前秦和前燕决战时,公然要挟王猛,索要司隶校尉的官职,王猛迫于形势同意了他的条件。
公元371年八月,王猛履行承诺,向苻坚请求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
苻坚没有同意,下诏道:“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周围的地区,职责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汉光武帝不以政务官职赏赐功臣,实际上是更看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那样的才能,朕准备将征伐的事情交给他,在北方平定匈奴,在南方扫除扬、越,这才是他的重任。进升邓羌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幸好,邓羌并没有较真。
灭亡前燕和仇池,降服前凉,迫使吐谷浑主动归顺,前秦的事业蒸蒸日上,苻坚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懈怠之心。
是年十月,苻坚到邺城的西山打猎,竟然十多天还留连忘返。
乐官王洛勒马劝谏道:“陛下为百姓所依托,如今久猎不归,一旦出现不测之患,让太后、天下人怎么办?”苻坚停止打猎回到王宫。
王猛也接着进言道:“打猎确实不是当务之急,王洛之言,不可忘也。”苻坚赏赐王洛一百匹帛,授官箴左右,从此不再打猎。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苻坚也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但折射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小视。人是有惰性的,苻坚今天可以及时改正,以后呢?他能够一直保持自省吗?天下尚未统一,他还能坚持多久创业的状态呢?
灭亡前燕后,苻坚将关东六州全部交给王猛管理,还让他坐镇邺城,有权自行任命六州郡县官吏,不亚于将整个前燕故地都托付于他。
这是极大的信任,也是巨大的压力,王猛深感不安,主动上书请求将坐镇邺城的重任交给宗亲,自己只镇守一州。
苻坚回复道:“朕和你的关系,从道义上讲是君臣,实际上亲逾骨肉。打江山不易,坐江山也难,假如任非其人,岂止是朕的忧患,也是你的责任,所以宁肯让三公的职位空缺也要让你分职陕东。”
不仅言辞恳切,苻坚还派侍中梁谠专程到邺城传达诏令,王猛无法再推辞,继续在邺城兢兢业业的稳定局面。
为了回报苻坚的信任,王猛在关东大力发掘人才,在他的举荐下,一批前燕的旧臣和士人纷纷得到重用。
十二月,苻坚以河州刺史李辩兼任兴晋太守,镇守枹罕,将凉州的治所迁移到金城。李辩是李俨之子,李俨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
此举让张天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便在姑臧城西设立祭坛,刑三牲,率领属官遥望东晋,然后派从事中郎韩博去奉献表章,送达盟约,还带信给桓温,约定明年夏天在上邽会盟。
不出所料,张天锡给桓温的信石沉大海,桓温不仅没兴趣,更没空。
公元372年二月,苻坚以房旷为尚书左丞,房旷的哥哥房默以及崔逞、韩胤为尚北郎,阳陟、田勰、阳瑶为著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
如果前燕旧臣的确有才能声望,苻坚不避前嫌,大胆任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有时候宽容得过了头,比如对慕容评的任用。
前燕灭亡,慕容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人也一无所长,被俘后,苻坚任以给事中的要职,可以堂而皇之的站在前秦朝堂。
慕容垂为此很不爽,向苻坚进言道:“慕容评就像是商代的恶来,不应该让他再玷污圣朝,愿陛下为燕国杀了他。”
苻坚不肯,但看在慕容垂的面子上,将慕容评调为范阳太守,前燕其他诸王也全都被任命为边境州郡的太守。
这又是苻坚用人的重大失误,让亡国之臣镇守边郡,心真是太大了。
是年六月十二,苻坚以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其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
王猛被征召回京后,代替他镇守邺城的是阳平公苻融,被任为使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
八月,王猛抵达长安,苻坚又加任他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当于既是国务院总理,又是三军总司令,朝廷要职让他一肩挑。
王猛连忙推辞道:“丞相位高权重,太傅地位尊崇,尚书令政务纷繁,司隶校尉责任重大,总领督察军务,传达皇帝命令,文武职位集于一身,大小事务都要亲躬,以伊尹、吕望、萧何、邓禹那样的贤明,尚且不能兼备,何况是臣呢?”
推辞的表章上了三四次,苻坚回复道:“朕正在统一四海,除了你无人可以担此重任。你不能推辞丞相,就像朕不能推辞天下。”话说到这个份上,王猛只能接受。
王猛担任丞相后,苻坚敛手无为其上,百官统属其下,军队及国家内政外交事务,没有不经由他手的,俨然是前秦的摄政王。
王猛为人刚正贤明,清廉严肃,放逐罢免尸位素餐者,提拔重用有才而不得志者,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在他的悉心治理下,前秦由此大治。
对于王猛的功绩,苻坚看在眼里,也给予他最大的权力和尊重,敕令太子苻宏及长乐公苻丕等人道:“你们事奉王猛,要像事奉朕一样。”
王猛入朝后,苻融代替他镇守邺城,同样表现优异,严选州府官吏,以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崔宏为州从事,掌管记室。
苻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非常善于审案,有着远超常人的洞察力。
有一次,一位老太婆在路上遭遇抢劫,老太婆高喊抓强盗,路上的行人替她去追赶。一个行人抓到强盗后,强盗反而诬赖是他抢劫。
当时,天色已晚,老太婆和路上的人谁也分不清孰是孰非,就把他们俩人一起送官。案情暧昧不明,官吏一筹莫展。
苻融听说后,笑道:“这很容易搞清楚,让他们两个人一起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不一会儿,两人回来,苻融一脸严肃的地对跑在后面的那人道:“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赖别人?”
道理并不复杂,行人既然能抓住强盗,一定比强盗跑得快。苻融的洞察力多数如此,所在之地盗贼止息,路不拾遗。
对于苻融的精明强干,苻坚及朝廷大臣都很叹服,州郡中的疑案无不请他判定。苻融观色察形,无不彻底查清。所以,苻融虽然镇守关东,朝廷的大事苻坚无不与他商议,成为前秦仅次于王猛的能臣。
苻融年纪尚轻时,为政喜欢以苛刻烦琐的方式彰显精明,申绍多次劝他改正,苻融虽然尊重他,却未能完全听从他的意见。
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融屡屡因为犯错而失去声望,多次被谴责,这才悔恨没有听从申绍的话,为政转为宽和。
苻融曾经因为擅自建造学舍被有司弹劾,遂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申诉。不料,走到半路上,胆小的李纂被吓死了。
苻融只好向申绍求助,问道:“现在,还能派谁去长安呢?”申绍道:“燕国尚书郎高泰,清晰明辩,有胆有谋,可以派他去。”
在此之前,王猛和苻融曾多次征召高泰,他都不就任。这时,苻融对高泰道:“君子救人之急,你不能再推辞了!”高泰没有再推辞。
抵达长安后,王猛有些惊讶,笑着对高泰道:“您怎么到今天才来呢?”高泰道:“犯罪之人前来接受刑罚,不敢不来!”
王猛愣了一下:“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高泰道:“过去,鲁僖公在泮(音同叛)水建学宫而被歌颂,齐宣王在稷下建学宫而声名远扬。如今,阳平公开辟学宫,追从齐、鲁,没有听说朝廷下诏褒奖,反而罗织罪名弹劾。明公辅佐圣朝,如此惩罚劝勉,下面的官员还怎么逃避罪责呢?”王猛连忙道:“这是我的过错。”事情就此得到圆满解决。
王猛忍不住感叹道:“高泰怎能是阳平公可以当作属吏的呢!”言下之意是,高泰应该在朝廷任职,极力向苻坚推荐高泰。
苻坚立即召见高泰,一番交谈,一见如故,向他询问治国根本。高泰回答道:“治国之本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调查真情,没有所用得人而国家不能实现大治的。”
苻坚连连点头道:“这话真可谓言辞简略而道理博深呀!”任命高泰为尚书郎。但高泰坚持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只好同意。
正如高泰所言,治国首要在于用人,苻坚之所以能实现前秦大治,统一北方,最核心的在于用人,用对了人后又敢于放权,堪称明君。
我觉得,高泰之所以不愿意留在长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很清楚王猛的能力在自己之上,不想再去锦上添花。
内有王猛,外有苻融,苻坚治下的前秦蒸蒸日上,成为当世第一强国。这是前秦最好的时代,也是乱世中难得一见的升平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