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夜

 海边的月亮 2022-03-02

这个季节,朋友的聚会、一个人的散步、奶奶家的小坐、父母家的午饭、下班后的小憩、忽然醒来的黄昏、逐渐入夜的低语、还未遇见的一场雨......支撑着刚刚开始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7晚11的作息持续了十天,中途被不速之客打乱,又过了两天昼夜颠倒的生活。那夜我很晚才回到家,在地库里又莫名其妙地发了会儿呆,再一次明确了“我的人生就像一辆失控的卡车”这个事实,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又遗憾地发现自己手中正握着的选择和自由真的非常少。

今天见到了谁,和谁有过礼貌的交谈,明天又会遇见谁,产生怎样的情愫,这些通通都无法预料和掌控,但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对情感关系有一定需求与期待”的这一类人来说,生活节奏很容易就被打乱,于是会经常经历“重建”这样的要事。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第四种不能被定义的感情,都是不同的海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还是对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有某种期待,但因为自身的局限,这件事情总是失败。

很多时候,刚刚认识一个人,从对方的气场、说出口的话、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决定我是不是该留下来,或者直接走人。大部分时候,我都直接走了。因此这些年,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不被他人抛弃放弃的友情关系、其他的,竟然都很短暂。

最长的关系我记得,还是在大学时候谈的那段恋爱,异地的情况下坚持了三年。分手好几年之后的一个下雨的晚上,我也曾问过自己,当初那样固执地坚持下去,心里委屈难受都还不主动放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不是没有付出过,时间、精力、金钱等等成本到后来竟然根本无法衡量,一些关系还是随着时间消散了,甚至都不用告别,更不会追忆,就默默地在心里说了再见。人来人往,早已忘了初心,有时候也说不清现在的境况。那么,这些年的为爱付出,究竟值不值得?

混沌感也许就是生活的常态,那些需要经常整理、捋顺思路的人,脑细胞可能也会更活跃吧。若是有一段时间,我写日记的频率很高,说明我心事重重,总有放不下的情绪要疏解。很久了,没有和一个人好好谈心。坐在一起,面对千秋大业一壶茶,也只是吐槽一下工作的疲惫。没有谈心,可能从本能上来讲,已经不需要了。时光的磨砺和馈赠,于我而言即是:学会了自己做决定,不去问任何人的意见。

无助的感觉的确有些恍然,但那会过去。就像我一个秋冬没有买一件衣服,每天泡在书房里背书做题不见人,但那也过去了,什么关系都没有,没有任何缺憾与不满。

火锅店里,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坐在一起,一开始有点尴尬,但气氛搞起来之后,我竟然说了很多话,也笑得很大声。后来我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依然是爱、分享和流动,死气沉沉的生活实在是不值得一过。就像我最近总翻看简安的公众号文章,每天晚上睡前读的时候,内心平静得如同穿越了时空。看她写国外旅居的生活,即便没有真正过过,精神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另一份平静是看《小敏家》,虽然只是一部家长里短的生活剧,但就是喜欢听周迅缓缓道来地讲话,没有别的原因。

听朋友们笑谈,看窗外流动的车辆,还想起那年在日本,为了电影《海街日记》里的一个画面,专门去了镰仓,找到了那家“面朝大海,海风习习”的小餐厅。刚走进去的时候有点怀疑是不是这家,因为除了我之外,只有两位顾客。我用英语问店主,说出了《海街日记》的英文名,她点头微笑:ようこそ

我点了杯喝的坐下来,旁边的两位顾客,聊天氛围非常冷清,就只是看着对面夜色中的大海,偶尔轻语一声,非常简短,似乎就只是闭着眼睛确定对方在不在。那天看庆山的新散文集,她写:有时候和人待在一起,即便是不说话,对方的磁场也会影响到自己,带来一些力量。店里回荡着非常轻柔的音乐,我不想离开。我注意到那个抽着烟的日本女人,她非常瘦、神情非常冷漠,像是对人间无牵无挂。我很羡慕这样的状态。

之前听人直言不讳地说,我写的文字太压抑了,几年来反反复复叙述的似乎都是同一类问题。我有些尴尬的同时,也表示遗憾。我知道我的生活充斥着各种麻烦,但没有任何人的生活能称得上完美。我似乎成长了,又好像没有成长;我似乎往前走了,又好像还在原地。分明是矛盾的叙述,也分明就是现实。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但后来选择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忘掉这件事,忘掉别人的评说,想写的时候写,不想看的人随时都有走的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