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历新政失败缘于触动仁宗的神经~朋党之祸!(两宋繁华往事36)

 金色年华554 2022-03-03
庆历新政失败缘于触动仁宗的神经~朋党之祸!(两宋繁华往事36)

第二部:路的尽头

仁宗,是改革的发起人。

没有他的强力支持,范仲淹、韩琦等人,只能继续在西北窝着,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又哪来的庆历新政呢?

不过,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仁宗出尔又反尔,失信于朝野,似乎不应是明君所为。这点,仁宗又岂能不知?不过,他也是没办法。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危机。

朋党之祸。

这也不是个新问题。有政权,就有政治。有政治,就有朋党。有朋党,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兴衰。自古亦然。

中晚唐的牛李党争,血淋淋的教训,让武将出生的宋太祖,都对党争忌惮不已。刚取了天下,太祖就下诏,禁止及第的举人、进士与主考官以师生相称。他给了这些人更响亮的名字,天子门生。这是在诏告天下,官员都是天子的臣属,唯有服从、服务于皇帝,而不可三五成群,结成一党。

这是大宋不成文的家法。后世为君者,莫不以为遵循。

再看庆历新政改革派的核心人物,以范仲淹为首,韩琦、富弼、欧阳修,还有蔡襄等,他们为了新世界,同仇敌忾、和衷共济,相互敬重、互为推崇,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

这种力量,化成了新政的蓬勃动力。让改革生机勃勃,势不可挡。让反对的人,那些保守派,纷纷败北,溃不成军。

为了生存,保守派拼死向仁宗进言,试图阻止新政。可惜,说不到关键处,怎么都无济于事,也动摇不了仁宗。直到,他们亮出了杀手锏,朋党之论。此论一出,仁宗一怔。此论反复,仁宗狐疑。

庆历新政失败缘于触动仁宗的神经~朋党之祸!(两宋繁华往事36)

再观改革派,面对保守派的杀手锏,始终不以为然。他们继续扛着新政和正义的大旗,攻城略地。改革派的重臣,蔡襄的好友欧阳修,还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雄文《朋党论》。

不愧是大文豪,欧阳修的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纵论古今、旁征博引,就是告诉仁宗一句话:

我们就是朋党,但我们是君子之党,重用了我们,就会天下大治。

看的仁宗,倒吸一口凉气。居然,连起码的掩饰都没有。

你说,你们是君子,所结为君子之党。何以为证?

人心隔肚皮啊。

白居易有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未篡之时,都是周公;篡了之后,均是王莽。何况,还有一党。若在以前,还有吕夷简,他可以制约和牵制范仲淹等人。如今,改革派已无人可敌。

国家有弊,不过癣疥之疾;如果肘腋生变,就会天下倾覆。殷鉴不远。何况还有祖宗家法。仁宗焉能不狐疑?

两害相权取其轻。仁宗动了悬崖勒马的心思。

皇帝的心思,当然会有人读出来。

仁宗只需一个理由,或者说一个借口,就可以改弦更张。很快,就有人递上了借口。

夏竦,李元昊在西北的手下败将,他及时向仁宗进言,说改革派重臣富弼欲行伊尹、霍光之事,私撰废立诏书。

夏竦的上书,杀气腾腾。行废立,就是谋反。说改革派要谋反,仁宗是肯定不信的。不过,作为借口,这个理由足够了。

关键时候,还是家法重要、祖宗江山最重要。

夏竦上书后,京城顿时流言四起。虽然仁宗没有做出反应,但范仲淹等人已惶恐不安,他以西夏扰边为由,请求外放。仁宗,则顺势下坡,准了范仲淹所请。接下来,富弼、韩琦、欧阳修等改革派重臣,先后被贬,陆续离开了东京城。

人亡政息。

人都走了,庆历新政彻底失败,新法也俱被废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