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泉即景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3-03

在江西东部最东端的黎川县城南三十公里处,有一片占地两千四百公顷的景色旖旎、林海莽莽的天地,这就是被称作植物王国、动物天堂的岩泉自然保护区。

  经过两小时的颠簸,我随抚州地区作家访问团来到了这儿。一下车,我便感觉到这儿就像岩泉这个名字一样,到处充满了诗意,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凉凉的山风吹得我神清气爽,通体舒畅。我们一行稍事休息后便去原始森林参观,这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虽值夏季,却无酷暑的炎热。我们几个跟着护林人在铺满青草的山道上迤逦而行,远望山峦起伏、层林尽染;近看古木参天,绿荫如盖,绿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纯净、凝脂般的色彩,映衬得山清水秀,似乎空气也弥漫着浓浓的绿意。

  沿长长的山路,拾级而上,曲径莽林,杂草遍地,到处都充满原始山野的气息。林下、石上、草丛里,到处都有琤琤淙淙的山泉,清澈的溪流潺潺地流着,且泛着粼粼的波光,溪流两边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野花,红的、蓝的、黄的,争奇斗艳,清香扑鼻。这涓涓细流宛如山谷中的琴弦,不分昼夜地弹拨着天籁般的音符,时而平缓,时而湍流急下,顺着纵横的沟谷汇成岩泉河。每遇山泉,我和同伴们有的拂水洗把脸,有的掬一捧就喝,一下子便感觉清心润肺,疲劳顿消了。

  过了一道山沟又开始上山,原始的气息越发浓烈,我渐渐感觉山穷水尽疑无路了,更别说石磴什么的,一棵棵参天的老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许多树的枝丫,甚至可以延伸到很远古的年代,有好多树被碗口粗的古藤缠绕着,有的树已经被缠死了,就像从电影画面看到的苍莽荒芜的史前时代。一束束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在地上,如珠似玉,闪烁着野性的光芒,森林四周很空寂,只有我们的脚步在厚厚的落叶上踏碎宁静,并在不远处发出阵阵回声,偶尔几声虫啾鸟鸣,更增添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陪同前往的护林员告诉我们,这一带常有黑熊、苏门羚、野猪、豺狼等野兽出没,最有趣的是猕猴群,约四、五十只,赶野果成熟季节,它们上窜下跳,攀枝采果,那才有趣呐。可惜我们未能见着,这不能不说是小小的缺憾。

不知不觉,前面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不知道谁先叫了起来:好大一棵树!但见我们眼前耸立着一颗葱郁苍劲的大树,高大的树干,尖硬的叶子,硕大的冠幅,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香榧树,当地人亦称“举人树”。相传明代万历年间,岩泉一带居千户人家,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这里考中进士的孔太守向皇上上奏岩泉将出千个举人,明皇因而把当地特有的香榧树赐名“举人树”。这个传说真假已不可考,但在麦溪洲一代,确实能够看到一些断壁残垣。当年栽植的香榧树,如今大大小小有近五千株,想想那几千株香榧古树摆开阵势,兀自诉说着这天地的传奇,心里就陡然生出莫名的激动。我们眼前的这株是最大的一株,足有三十米高,要五人围成一圈才能合抱。香榧树结籽十分有趣,一棵树上结着三种大小不同的香榧子:前年的像橄榄一般大、去年结的像黄豆一样、今年结的只有米粒大小。所以香榧子又有一个有趣的名字——三代果,那精巧而玲珑的榧子,味美芳香,可榨油,可入药,还是著名的干果。

在岩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长着无数的大树蛙,以捕食害虫为生,原始森林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免遭虫害,此蛙功莫大焉。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如南方红豆杉、金叶含笑,伯乐树、楠木、青檀、方竹……身姿婆娑,仪态万方。南方红豆杉系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在岩泉多达两千余株,它的树皮一经提炼,还是治癌良药呐;伯乐树花形如钟,果红如火,是优质的观果植物;岩泉的楠木种类颇多,有紫楠、红楠、闽楠等,材味芳香,材质细密,遇水不腐,遇火难燃;最多见的应该是青钱柳,山里人称“摇钱树”,它结果时如串串铜钱挂满枝头,随风招展,惹人欢喜。

非常幸运的是,在一处灌木丛中,我看到两只外形玲珑、色彩斑斓的鸟,头顶羽毛黄中带绿,嘴红眼黑,其音清脆婉转,护林员说这是难得一见的红嘴相思鸟,也是岩泉最具观赏性的鸟类之一。这种鸟雌雄出双入对,白天比翼齐飞,黑夜共宿枝头,若遭遇鹰隼等强敌袭击,它们会毫不畏惧地双双予以还击,一旦情侣战死,存活的或碰壁自尽,或绝食不飞,忧郁而亡。在林中,还不时可见五颜六色的蝴蝶在我们周围翩翩飞舞,这样的场景只保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我生活的都市已经见不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了,小时候,我的姐妹们怕蛇怕鼠怕蟑螂怕蜘蛛,但对蝴蝶却情有独钟,还夹在书本作成标本以资炫耀呢。岩泉的蝴蝶有很多稀有品种,例如宽尾凤蝶、金裳凤蝶……最值钱的一种蝴蝶,据传它的标本在国际市场上都可以卖到几千美元,啧啧,匪夷所思吧?

回到简易的住处,已近黄昏,尽管保护区竖着很多“晚上禁止出入”的牌子,我和几位文友还是不听忠告,待到月黑天高,拿着电筒,手提棍棒,虚张声势地走进深山,这时,天边几点寒星,冷冷的光亮仿佛狼的眼睛,路旁黑魆魆的丛林里似乎隐匿着什么怪物,我们不敢回头,故意把地上的落叶踩得哗哗作响,行进到一千米左右,浑身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且越往前走,四周越黑,感觉我们就像一只只羚羊,在夜的围猎中无路可逃。

次日,晨曦初露,我们洗刷完毕打点行装,开始徒步登攀海拔1335米的会仙峰。相传因麻姑仙子由邻县麻姑山飞来此峰,与即将过海的八仙聚会而得名。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到此吟出“危岩挂飞泉,古林冷日色”的诗句;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十一月游罢此山,也留下了“秀色排空,葱苍倚迭,磴道委悬,瀑流飞挂”的记述。我们盘山而上,空山人语遥相呼应,松涛阵阵如浪拍岸,面对着层苍叠翠,百鸟啁啾的神奇世界,谁又不会神思飞扬,诗如泉涌呢?

在半坡林荫小道上小憩片刻,我发现有一巨石,表面有一个长达一尺、宽约五寸、深过半寸的“足迹”,五趾痕迹清晰可辨,可以遥想当年铁拐李忘情山水的痴态。山顶峭壁边依势而建的会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名僧盘龙祖师曾结茅为庐,弘扬佛释,缘满而去,后有道士发现此处乃“风水宝地”,亦跻身其间,岩泉古刹遂成释道偕居、寺观并处之所。在岩泉另一高峰——洋岫峰上有一个两丈见方的山洞,洞顶有圆形“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观天,洞壁花岗岩经风化形成了粒粒米状的颗粒,散落于地,洞内还有一眼细泉,泉水上漂浮着一层黄色油状物,阳光从“天窗”照射下来,油光泛泛,因此当地人称这山洞为油米洞。


到了会仙峰顶,可谓冈岭连绵,秀色摩天,山磅礴而清润,水通畅而渊澄,高山仰止的感觉是如此强烈,我顿时生出“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来。大自然的眷顾,成就了岩泉的超凡脱俗,回归自然,更让人看到了比城市文明更震撼人心的原始力量,人间烟火,何以再恋?

归来途中,巧遇一场山雨,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但山雨来的急,去的也快,过后,千山万岭被青岚缭绕,烟霭笼罩,抬头看,已是晚霞满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