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男子抢救无效去世,用生命上演“血压高一点不要紧”的悲剧

 天天听健康 2022-03-03

刚满60岁的张先生抢救无效去世了,无论对他还是家人或许都是一种解脱,而这一幕悲剧是由他自己亲手“导演”的。从年轻时发现高血压置之不理,到听信服用降压药伤肝肾拒绝服用,再到肾衰竭发生无可救药直至失去生命,他用生命的代价上演一场“血压高一点不要紧”的悲剧。

60岁男子抢救无效去世,用生命上演“血压高一点不要紧”的悲剧

高血压对肾的伤害有多大?

如果你听过见过尿毒症者的生活,就会知道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有多大,而尿毒症并非高血压肾损害的最终结果,随着不可逆转的尿毒症的进展,肾衰竭将会到来,生命也将结束,这就是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结局之一。

而这一切起始于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就像一根橡皮水管在长期高水压的作用下会加速老化一样,肾脏中的血管是全身微小血管的集中地,是高血压首先也是最容易损伤的血管,由于肾脏担负着过滤净化血液的作用,一旦肾脏血管受损,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无法被过滤出去,大量营养物质比如蛋白却被流失,人体便会“中毒”、营养不良而危及生命。

此时不得不通过不断地透析,也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净化过滤血液才能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而人体每天都在产生有害物质,尿毒症又是进展性疾病,透析的间隔时间便会越来越短,从一两周一次,到一周一次或一周几次,甚至到每天都需要透析,生活将变得一团糟。

60岁男子抢救无效去世,用生命上演“血压高一点不要紧”的悲剧

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及时排出的有害物质还会损害全身所有的器官,就像一台机器所有的零件都出了问题将要报废一样,每天生活在身心痛苦之中,用4个字概括就是“生不如死”。

所以,对高血压一定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知道:只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样严重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一定要知道高血压的控制目标是多少,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必须要控制达标,即便是老年人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年龄大了血压可以高一点”的想法,无异于没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

那么,高血压的控制目标是什么呢?

最佳目标是小于120/80mmHg,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而且从发现高血压起,越早控制在这个水平,未来的获益越大。

一般目标是小于130/80mmHg,对于年龄较大、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目标,有人可能会说即便是正常人将血压终生保持在这个水平也很难做到,为啥这才是一般目标呢?要知道,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多种问题的发生都可能起源于高起来的血压,尽可能把血管控制的低一些是为了更好地避免多种问题的发生发展。

60岁男子抢救无效去世,用生命上演“血压高一点不要紧”的悲剧

最低目标是小于140/90mmHg,可以说这是高血压控制的底线,就像做人做事都必须有不能突破的底线一样,没有了底线必将人人喊打,即便是老年人也应尽可能守到这个底线。

姑且目标是收缩压小于150mmHg,实际上这是只能称之为维持生命的目标,只适用于高龄且预期寿命很短比如活不过三五年的人而言,相信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以姑且目标来要求自己。

那么,你目标的血压是多少?给自己定的控制目标又是多少呢?

【希望此文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