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发微

 hghhphf 2022-03-03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发微

杨红星 王耀光

三焦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笔者通过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发现只将《难经· 六十六难》“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解释为“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路”( 或使者) 失之于粗浅。 既曰“别使”则必有“正使”,实则人体元气运行道路不止三焦一途。

1 语法审视,“别”是形容词

结合《难经· 六十六难》 原文可知: “元气之别使”中的“使”字显然是“使者”之意,属于名词无疑。“别”字既然在名词之前,故而是形容词。 所以笔者认为经文中“别”字当训为“其他的、 另外的、 分支”之意。 “根据现有文献及《难经》 的内 容分析……《难经》一书,或出于汉人佚名氏依托之作” 。 故考之汉代文献,“别”字确有“其他的、另外的、分支”的含义。 如《春秋繁露·玉杯·第二》: “四年之后,别牍复见,非春秋之常辞也。 ” 《春秋繁露·天容·第四十五》: “而喜怒乃寒暑之别气也。 ”《汉书·郊祀志下》: “分 群 神 以 类 相 从 为 五 部,兆 天 地 之 别神。”

2 逻辑对待,有“别”则有“正”此外,《史记》、《汉书》 中多 有“别将”的称谓,如《史记· 高祖本纪》: “布走,令别将追之” ; 《汉书·陈胜项籍传》: “章邯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 ”颜师古注曰: “别将,谓小将别在他所者” ,可见别将是和主将相对的。 且《周易》中有经卦和别卦相对待,经络系统中有经脉和经别相对待,《内 经》 中 亦有《阴阳别论》、 《五脏别论》 和《经脉别论》3 篇“别论”存在,且内容支离零散,非正论“阴阳”、“五脏”、“经脉”的内容。 《内经》作为早期的医学论文集必然有其一定的主次体例,窃以为早期《内经》 传本中当 有相对待的《阴阳正论》、《五脏正论》、《经脉正论》 存在,只是因为“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 ( 王冰语) 等原因佚失或散见于《内经》其他篇目 中亦未可知。 总之,以上均反映了古人观念中正( 或曰“经”) 与别的对待关系是广泛存在的。

3 医理会通,正别分而合

从文义角度看,若单纯从“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路( 或使者) ”的意义来说,《难经·六十六难》中的原文本可以表述为: 三焦者,元气之使( 而不必曰“别使”) 也。 既然曰别,则另当有正。窃以为元气运行之“正使”即为脏腑( 以及从属于脏腑的经络) 。 盖《素问·玉机真脏论》言: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难经》虽未明言脏腑通行元气,但从其“七传、间脏”之说,《难经·五十四难》“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 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可知,脏腑间必有气机之传递。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 亦说明病理情况下疾病( 邪气) 在脏腑间的传变是以生理状态传递( 经气) 为基础的。

而别使的路径我们可以从其他文献资料来寻绎。 《金匮要略》 曰: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通会”二字,《说文解字》 分别释为: “通,达也; 会,合也”。 既曰会( 合) ,则主体必然不仅三焦运行的元气一途。 清· 高学山在注解《金匮要略》 这段话时一语道破: “皮肉之窈冥虚空为腠。 五脏之元真,各自开门,由其本经而出于皮肉之窈冥虚空。 又三焦之阳,亦 各 从 上 中 下,而 氤 氲 于 此,故 曰 通 会 之处。”鲜明地指出在腠( 理) “通会”的主体是三焦和五脏元真。 又《伤寒论·平脉法》曰: “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足证三焦所仰依运行的正是营卫之气。 《难经正义·卷三》云: “夫三焦者,禀元气以资始,合胃气以资生。 ”可见三焦元气又是与胃气相合的。

故可以得出结论,即元气的运行大致分两条路径,其主干运行途径亦即正使,为循经络历各脏腑而依次传递( 为五脏之元真) ,即“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其支流,亦即别使,则入三焦从胃中蒸化腐熟水谷,生成营卫之气并传送水谷之糟粕( 也即是“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的过程) 。 二者一为先天,一启后天,最后在全身脏腑百骸等各处腠理通会以实现“五脏六腑、 四体百骸皆受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的效果。 这样的两条元气运行路径既实现了先天元气和后天( 营卫) 谷气的有机结合进而统一为一身之气,又为“三焦少阳火生土”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保证,体现了三焦之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