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自己玩死自己的东晋名士

 梦想童年594 2022-03-03

我要说的这个名士叫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说他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好像有搞笑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殷浩的死是那个廉价时代的牺牲品,因为他一直活在他强大对手的阴影之下,可以说他也是非常郁闷的。他的对手就是恒温,恒温乃东晋名将,曾三次率军北伐,还平定了蜀地,可谓是战功累累。殷浩年少时与恒温齐名,殷浩在恒温做官,并积极北伐积累战功,以及治世、治军的经验时,殷浩却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也获得了更多人的赞美。可这种美是脆弱的,也经不起现实的鞭挞,也使殷浩失去了应有的心性和意志,这种美只可远观,一旦与现实发生碰撞,就会瞬间破碎,散落一地,这也造成了殷浩的悲惨结局。

殷浩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其叔父也是一个有名的才子,也对其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殷浩喜欢研究《周易》和《老子》之类的书,并且口才了得,可说是舌辩无双,在玄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随着他的十年养名,还有他不断的与人清谈辩论,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一个自己玩死自己的东晋名士

东晋朝廷也知道殷浩这个人,听说他很有才华,就三番五次的请他出山做官,都被他推辞掉了。这样他的名声更加的响亮了,以至于有“殷浩不出,奈苍生何”的说法,更甚至于有人将其比作了诸葛亮一样的旷世之才。

适时恰逢恒温把持朝政,晋帝(简文帝)为了制衡恒温,压制恒温的力量,就亲自征召殷浩出山,这次殷浩总算是应征出仕了。这回殷浩出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殷浩确实想为国家出一把力,以免国家陷入危亡之中;二是殷浩年轻时就和恒温存有旧怨,两人都看不起对方。殷浩也想借这次出仕,压恒温一头,出一口气。晋帝任命殷浩为扬州刺史,命其率军北伐,好让其立个大功,以便更好的压制恒温。

这时候好笑的事就来了。殷浩率7万大军誓师北伐,誓师大会好不热闹,官员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送。可让这些欢送的人没有想到的是,殷浩率军过江之后就不动了,只派了一个降将姚襄做为先锋率领少量人马去前方打探,他则带着大部队就地安营扎寨,每日里只和一些文人墨客吟风弄月,好不快活,当然,军务也就不在管了。

这时让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那个降将姚襄竟然打了个胜仗。这可把殷浩刺激了,这胜仗怎么能是你姚襄打呢,应该是我打呀。这样下去我的名望不是被你比下去了,这还了得。接下来殷浩突出奇招,他竟然派遣刺客去刺杀姚襄。这一军主帅派人刺杀自己的先锋官,也是闻所未闻,绝无仅有了吧。更可乐的是,他派去的刺客全被姚襄俘虏了,并且还都如实交代了。姚襄这个气啊!于是他就派人回去谎报自己被围,请求救援。殷浩看到姚襄求援信使,也高兴了,心想你姚襄也有今天,看我救你出来后怎么羞辱你。殷浩率军也开拔了,结果是中了姚襄的埋伏,被姚襄打的是丢盔弃甲,什么武器、粮草辎重全丢了,还被姚襄俘虏了1万多人。消息传回朝廷,满朝目瞪口呆。恒温借机大肆攻击殷浩,晋帝无奈,只得将殷浩罢官流放。

一个自己玩死自己的东晋名士

殷浩流放之后整日痴痴呆呆,也没有人再关心他了 。其实还是有人关心他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对手恒温。恒温曾经在朝廷里说过,殷浩做文章,讲理论还行,让他率军打仗是不行的,如果让他做文官就没问题了。也就是说专业的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恒温想任命殷浩为尚书令,必能成为百官的表率,于是就给殷浩写了一封信。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又发生了 。殷浩接到恒温的信后顿时激动万分,急忙连夜回信,写好后又反复检查,生怕写错一个字,结果却是,他忘了把信装回信封,只把一个空信封给恒温送了回去。恒温见到空信封后,勃然大怒,你殷浩这是瞧不起我呀?那你也就不用回来了。

一个自己玩死自己的东晋名士

殷浩最终也没有再回到朝廷,直至在流放地抑郁而终。殷浩的死是巧合吗?这更像是一种宿命。也可以说是他死在那个时代畸形的选官制度之上,有名气的人就被认为无所不能,明明是一个只会坐而论道之人,却安排他去领兵打仗,还获得了一片的呼声,真是不明白那个时代人的思维。也怪殷浩没有自知之明,自己从没有做过的事也敢义无反顾的去做,你懂吗?你会吗?就算现代人也不敢轻易的改行,去介入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即使非要改行,也会先期学习一下,然后再缓慢的进入。这么一看殷浩还真是勇敢,比我们现代人强悍。

可怜一代名士竟然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玩死了,真是可悲!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