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的“完美主义”,完美给谁看呢?

 泊恩心理 2022-03-03

我们在后台收到了来自小燕的私信(隐私保护,“小燕”为化名,引用的内容已获得本人同意):

“我已经35岁了,我现在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我在某公司已经属于高层领导之一,是上个月刚升的职。

我很高兴,因为我在这个工作岗位打拼了7年,过程十分的艰难,应对各种眼色和考核,我都抗住了。

我很看重我的工作,从小我就认为,要我做出了成绩,才会让人看得起,才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小燕和老公结婚至今已经两年了,他们一直没要孩子。

如今,事业有成,他们也准备将生孩子这件事提上计划。但是工作这边,公司对于“孕假”是很敏感的。

一个女领导,刚上位成功就怀孕生子,肯定会对工作和她本身带来非议。

她开始犹豫了,一边是工作的肯定,一边是马上就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甚至认为,老公的情绪变差,也是因为自己没办法做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她处在一个奇怪的境地:明明这是两件不一样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在看她的处理方式和态度。

仔细想想,我们对于“成功女性”的刻板印象,似乎就是:搞定了工作,又搞定了家庭,是“女强人”。

实际中,太多刻板印象认为,本就“平凡”的女性,一定要做到“完美”才会被承认价值。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分为两个方面:

  • 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

    这一倾向在很多时候是具有优势的,这给予他们强烈的动机去努力达成目标。

  • 对错误的规避。

    犯错、失误、哪怕是一点瑕疵,都是不能容忍的。

小燕同样面对的也是家庭和职场的二选一。

她做不到两全,不管她选择哪个,另一边都会对她产生质疑,这是她无法接受的。

而小燕的背后,是很普遍的情况。女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她们背负的期待值甚至是双份的。

尤其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子常常被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就当成男孩子养吧”。

父母除了要求女孩子要努力,还要求她们“超过男孩子,无论什么方面”,父母给了过高的期望。

渐渐地,她们把“完美”当成了她们的意志和信念:什么时候都要追求极致的最好,不仅是自我的要求,也是旁人的期待。

而她们的认知中,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会达到好成绩。这种思维从学校带到了社会,似乎自己只要全部做到满分,就可以被认同。

完美主义的倾向往往是幼年就开始形成的。小时候,只有取得完美的成绩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赞扬,这增加了他们变成讨好者的可能性。


他们对于优秀的渴望是外部驱动而非内部驱动的,是遵从外界(包括父母、朋友、学校、社会)施加给他们的标准,只有通过自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分析,普遍的“完美”女性都存在着焦虑的行为

背负着压力的女性强迫自己去做到“高于标准的结果”,无论付出什么,而她们常常把失败、或没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看做是自己能力不足所导致的,成为了证明自己无能、无价值的证据,因此非常害怕失败。

完美主义者容忍错误的能力非常差,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但现实生活永远不可能毫无瑕疵,所以他们经常陷入沮丧和自我怀疑。

这过程中,当她们没办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时候,焦虑的思维就让她们陷入思想泥潭。

完美主义不仅会令她们感到痛苦,还会对她们造成切实的伤害:

被负面情绪困扰

一点失误而完全放弃了整个任务,之后就会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产生内疚感,而内疚、沮丧的负性情绪会影响下一项任务的开始,这样的恶性循环经常发生在完美主义者的身上。

亲密关系不良

有一些完美主义者不光对自己要求高,还对身边的人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完美主义者们由于希望保持自己的形象,也会避免向亲友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足和不安全感,但其实这也阻止了亲密关系的发展。

严重的身心疾病

除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之外,完美主义者还有很高的风险患有进食障碍。

因为追求完美的体型(而世俗审美下的理想体型往往是越瘦越好),她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去折磨自己的身体,来达到目标。

学会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事情的结果,才能帮助我们走出完美主义牢笼。

如果追求完美的倾向严重到影响了正常社会功能,当你发现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会纠结于自己犯的错,那么可能就需要试着做出一些改变了。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处理那些因追求完美而衍生的焦虑、自责、和消沉,帮助他们接受现在的自己。

通过咨询师,来访者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到自己的问题,这是寻求专业帮助的关键。

当下,想要摆脱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或者说相互平视周围的人,非常难做到。

人无完人,女性也有自己的责任,也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所说的“平等”,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大家都在聆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