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法学】Jimmy Wu《JACS》吲哚去芳构化3+2环加成反应

 化解Chem 2022-03-03

文章第一作者为Hui Li
该文通讯作者为Russell P. Hughes 和 Jimmy Wu
作者单位: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达特茅斯学院化学系
文章链接:https://dx./10.1021/ja412435b

引言


今天分享一篇方法学研究成果,该研究以Article形式发表在《JACS》上

作者报道了碱作用下,α-卤代酮和3-取代吲哚在三氟乙醇中发生立体选择性的3+2环加成去芳化反应



1
 简介
吲哚去芳构化,在有机合成上,可以用于构建结构多样化的生物碱。迄今为止,人们开发了烯丙基化、烷基化、芳基化、亚胺催化和环加成等方法实现吲哚的去芳化

其中,吲哚去芳化环加成反应,主要基于吲哚C2=C3双键的反应活性,该方法可以构建稠环二氢吲哚类化合物,在天然产物、生物碱等合成上意义重大


目前,关于吲哚环加成反应,有[4+2]环加成生成二氢咔唑衍生物。但是,关于吲哚[3+2]环加成去芳构化的报道较少。
Kerr和Pagenkopf报道了Lewis酸催化1,1-环丙烷二羧酸酯或2-甲氧基-1-环丙烷酯与吲哚C2/C3环戊环化。Tang团队开发了铜催化相应的对映选择性反应模式。Barluenga则发现了吲哚和炔基Fischer卡宾进行对映选择性[3+2]环加成。这些报道中,主要是应用1,3-偶极子与吲哚C2=C3双键发生去芳构化,可以构建含环戊环的二氢吲哚

作者团队对于1,3-偶极子环加成反应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吲哚和相应杂环的环化与烷基化反应。作者发现氧烯丙基阳离子偶极子通常与二烯反应构建七元环,此外还可以与烯丙基硅烷、二烯、呋喃或烯胺底物进行简单的烷基化反应和[3+2]环加成。但是,关于这类型化合物(氧烯丙基阳离子偶极子,oxyallyl cation dipole)与取代吲哚能否进行去芳构化过程,还是未知的。

因此,作者希望使用α-卤代酮原位生成氧烯丙基或羟基烯丙基阳离子的方法,进一步与吲哚进行去芳构化[3+2]环加成
以上即使作者进行该研究的初衷
2
探索与优化
反应条件的探索与优化:
作者以N-苄基-3-甲基吲哚1为底物,2-氯环戊酮为1,3-偶极子来源,对反应所用碱、溶剂、稳定等条件进行探索:

一开始,以碳酸钠为碱,甲醇和水作为溶剂,0.2 M浓度,室温反应24小时,分离获得5%的去芳构化稠环化合物3,基于回收原料,发现产率达到73%!
反应在DMSO中,反应没有明显提升,但是基于回收原料的收率提高到82%
随后,作者将将更换为NaOH,反应的分离收率提高到15%,但是基于回收原料的收率并没有获得提高!
因此,再次将碱更换回碳酸钠,将反应浓度提高酯0.5 M,分离收率提高到23%,但是基于回收原料的收率还是维持在80%!
作者受到Chi,MacMillan和Harmata的研究报道的启发,尝试三氟乙醇为溶剂,结果分离收率明显提高,为71%,并且基于原料回收产率达到了95%。随后,进一步提高反应物浓度到1 M,分离收率又得到提升,为79%
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索了常用的有机碱(三乙胺和DIPEA)以及DMAP,但是并没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后,探索了反应温度,发现在40摄氏度下,反应时间可缩短为10 小时,收率提高至93%,并且产物有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为6:1。


3
适用范围
获得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后,作者进行反应底物适用性研究:

反应对于吲哚上多种官能团取代都有良好的兼容性,反应收率好至优秀,非对映选择在随着底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于卤代酮底物,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发现烷基或者芳基卤代酮都可以参与该反应,并且卤代酮即使是存在较大的位阻,也是可以顺利进行,当然提高反应温度可以促进反应



4
机理

作者研究了化合物24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将其溶解在乙酸乙酯中,一天后,几乎完全转化为23,这说明该化合物在反应生成过程中可能是动力学产物,而23则是热力学产物。

对于底物115以及17分别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

基于研究,提出可能的机理过程


4
应用
由于二氢吲哚稠环是很多天然产物、生物碱的重要骨架,作者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些天然化合物的合成上

具体合成过程,在此不再详述

评述

作者基于自己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以及现存未决问题,提出了可能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现α-卤代酮原位产生1,3-偶极子,与3-取代吲哚进行[3+2]环加成,构建稠环二氢吲哚,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结构多样,产率高、非对映选择性优秀,并且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结构复杂的生物碱的高效合成

化解 chem,一起全合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