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顶电站。 ![]() 长洲船闸繁忙的上引航道。 ![]() 建设中的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现场。 ![]() 梧州长洲船闸。 西江,珠江水系干流之一,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全长2214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航运水道。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部湾港集团”)作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主力军,10年来,努力践行自治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部署,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果丰硕,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显著。 2009年,自治区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2010年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江集团”)应运而生,2018年西江集团整体并入北部湾港集团,接续黄金水道建设新征程。 10年间,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间,北部湾港集团(西江集团)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建设了航运枢纽、船闸、港口等关键工程29项,总投资512.8亿元,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完成规划建设目标,呈现可喜的“五大变化”,西江成为广西“双核驱动”的重要引擎。 1 打通西江碍航瓶颈,提升航道等级 率先在全国开创“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内河航运建设新模式。 2022年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从南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 1985年由交通部门投资并开工建设桂平航运枢纽,率先在全国开创“航电结合、以电促航”内河航运建设新模式,并通过全流域渠化方式大幅提升航道等级,通航条件极大提升。西江航运干线航道等级从改革开放前的100吨级六级航道标准提升到3000吨级一级航道标准,西津二线船闸及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成后,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从南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区内河航道中最高等级的“水上高速公路”。右江、红水河、柳黔江等支线航道等级也提升至三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1000吨级船舶。 10年来,北部湾港集团累计投资180.5亿元,建设桂平一二线、长洲三四线、贵港一二线、鱼梁、那吉等8座船闸,在建西津二线、红花二线2座船闸,以及百色枢纽通航工程项目,新增过闸能力1.65亿吨,有效打通了西江碍航瓶颈。长洲三线四线船闸的建成通航,破除了西江航道上的“卡脖子”问题,结束了长洲船闸长达8年的滞航历史。2020年底贵港二线船闸建成通航,贵港航运枢纽船闸的年单向总通过能力由原来的1200万吨提高至4300万吨,成为广西西江流域第二大船闸。2022年西津二线、红花二线等2座在建船闸建成后,西江集团所属的船闸单向总通过能力将提高到2.46亿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2 提升内河运力,完善现代水运物流体系 赤水港成为西江内河首个“千万吨级”单体港口。 贵港港成珠江水系首个内河亿吨大港。 内河运力超过1000万载重吨,是2010年的2.7倍。 2010年以来,北部湾港集团整合并投资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内河港口,形成了较完善的内河港口网络。目前北部湾港集团在广西沿江8个设区市共布局作业区23个,生产性泊位126个,港口设计吞吐能力5674万吨,占据全区半壁江山;千吨级及以上泊位119个,占全区的74.4%,全部具有集装箱作业功能。 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由2010年的6652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7346万吨,其中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内河亿吨大港。赤水港成为西江内河首个“千万吨级”单体港口。 到2020年底,广西内河运力超过1000万载重吨,是2010年的2.7倍。常年往返广西和珠三角地区的货船4000余艘。过闸船舶平均吨位从2010年的800吨发展到目前的已超过2000吨,主力船型吨位达到1800吨至3000吨,最大船舶已经超过6300载重吨,船舶大型化有效降低了航运成本。 北部湾港集团拥有千吨级船舶80艘,运力超过10万吨,是广西内河自有运力最大船运企业;推动红水河和左江、右江恢复通航,结束近40年的断航历史,开通西江上游港口至珠三角地区8条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并保持常态化运营,每年为沿江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过3000万元以上。同步建成来宾西江、柳州官塘、贵港苏湾、南宁西江智和以及柳东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园区项目,为黄金水道物流网通畅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西江内河现代水运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全区水运货运量不断攀升,实现货运量由1.28亿吨增长至3.28亿吨,完成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值的258%。 3 船闸联合调度,建成“水上ETC”,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2020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 北斗导航技术在内河的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安装“北斗智能终端”(“水上ETC”)船舶基本实现全覆盖。 采用“三统一分”模式(统一报到、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分开设备运维),率先实现全流域多级多线多业主船闸的联合调度和集中控制,改变了西江流域各船闸特别是不同业主船闸长期以来形成的孤立管理、数据孤岛局面。目前已对12个梯级17座船闸(含8座外部业主船闸)纳入统一管理联合调度,“一干三通道”船闸联合调度体系已初步形成。西江船闸运行管理创新成效成为全国行业标杆,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肯定及推广。 实施联合调度以后,过闸效率明显提高,船舶平均待闸时间由原来的10多个小时缩减到6小时,从贵港上游到广州船舶周转率比之前翻了一番。 建成以西江水运物流网、北斗船舶监控综合信息平台、“96336”服务短号、西江通APP和西江E支付等为主体的北斗智能过闸服务系统,安装“北斗智能终端”(“水上ETC”)船舶数量超过5000艘,占广西区内经常过闸总动力的98.5%以上,实现了船舶不上岸报到、不靠岸缴费。 2020年,长洲船闸过货量1.51亿吨,成为全球过货量最大的天然内河航运枢纽之一。2021年,面对近10年来最枯水情,船闸联合调度优势凸显,全年西江流域统调船闸完成过货量3.4亿吨,同比增长3%,长洲船闸实现过货量1.523亿吨。 4 立足西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沿江集聚 2020年沿江七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广西全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 北部湾港集团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广西首位。 随着通航能力的逐步提升,水运价格有效下降。以贵港运水泥往广东为例,2010年水运价格约60元/吨,2020年下降到约30元/吨,下降幅度50%。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廉价的物流成本,一大批水泥、陶瓷、钢铁、建材、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产业沿江布局,珠三角地区产业向上游转移并沿江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2020年西江流域“一干线三通道”沿江七市(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河池、来宾)地区生产总值为13304.3亿元,占广西全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 得益于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效应,北部湾港集团抢抓机遇,围绕沿江资源,大力推动沿江产业发展。以“光伏+水电”为主要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23万千瓦,发展到2020年的11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38万千瓦,位居广西首位。2021年积极抢点布局能源项目,新增2个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柳东物流园屋顶光伏项目实现分布式光伏“零”突破;与贵港市港南区、覃塘区等推动整县(区)光伏项目建设;推进下属能源企业西江股份IPO上市进程,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主业。 不断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绿色产业链。鱼峰集团2016年整体并入西江集团后,随江入海进到北部湾港集团,通过大力发展,水泥产能由并入前的不足700万吨到目前2000万吨,居广西第三位,再造一个新鱼峰。近年来,陆续落地河池华远公司年产15000吨锑品深加工技改、桂林漓佳铜合金、梧州佛子矿绿色环保利用等一批实体项目。 北部湾港集团在西江上建成投运了全国内河第一座水上加气站(梧州扶典LNG加气站),建成我国第一艘3000吨级清洁能源LNG动力示范船,目前共建成投运26艘LNG双燃料动力船,是我国首个一次性建成投运LNG船舶最多的企业。 5 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促进中心工作提升 “西江千帆党旗红”成为西江流域的亮丽风景线。 结合中心工作,创建“西江黄金水道党旗红”党建品牌,《智畅西江 服务东融》《西江港航党建联盟》品牌分别荣获自治区国资委2020年、2021年党建品牌“最佳案例”,西江集团船闸调度中心党支部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21年7月,北部湾港集团党委下属的西江集团党委、北港西江港口公司党委与梧州市龙圩区委、梧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梧州海事局机关党委、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党委6个单位组建党建联盟。联盟成立后效果明显,国庆期间,交通、海事、航道与船闸、航运企业等党建联盟单位通力协作,仅一天时间就让长洲待闸船舶减少100多艘,保障了坝下通航顺畅。 建成北港西江党建实践基地、西江船闸文化展览馆、西江书院等,为西江流域有关单位党组织提供了多个党员活动场所。途经长洲船闸的党员,经常与西江船闸调度党支部在长洲船闸上锚地“西江水上党员驿站”开展党建交流活动,推行“共建+服务”模式,初步解决了港航企业党员“陆上找不到党员,水上找不到组织”等难题。“西江千帆党旗红”品牌,有效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通过厚植党建沃土,西江流域战线上涌现出一批先进人才,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广西劳模”“广西工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交通技术能手”等各类表彰奖励,“汤全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自治区总工会认定,西江集团工会荣获2021年全区“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西江船闸调度中心2021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工人先锋号”称号,企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十四五”期间,北部湾港集团继续聚焦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主力军职责,紧紧围绕打造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目标,继续做好西江黄金水道扩能改造,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全力构建“东融、西合”的黄金水道,推动西江经济带产业大发展,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文图由北部湾港集团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