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不止是要“剃龙头”

 品茗客人 2022-03-04

这个童谣可好听了,应该让孩子们听听

陕西出土的汉代“青龙”瓦当。图片选自网络

  又是一年的二月二。

  初一,我在玄武湖游玩。中午,坐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听旁边的两位老大姐聊天。其中一位说道,她误将阳历的2日当成了农历初二了,慌忙带着孙子去剃了头。她说:“我还奇怪了呢,怎么今年的二月二,理发店里来剃龙头的怎么比往年少呢!”

  二月二,如今就剩下了个“剃龙头”?

  一直对农历十二个月中的几个特殊的节感到好奇。

  正月正,也就是正月初一,过大年,旧时叫“元旦”,上个世纪中国人将这个名称让给了西历的新年,自己的大年,就成了“春节”。这家家户户团聚的节,就无需多说了。

  接下来就是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还有一个九月九

  中国人对“”这个数字是没有好感的。小时候,我就一直很奇怪,我大哥的生日明明是在十四那一天,可是,家里人,尤其是我妈妈非得说是“大十三”。后来知道,怕忌讳“十事(四)九不成”。

  如此看来,“四月四”没成为一个什么节似乎就可以理解的了。

  ”呢?为什么不是“八月八”?难怪是因为有了八月半那个月圆的节?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这个节,是有名字,有历史的。

  二月二,叫“春耕节”、“农事节”,还有个名字叫“春龙节”。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春天到了,不仅旧年种下去的麦子需要雨水的滋润,开始正常生长。春耕,ese离不开水。

  中国的传统中,主管水的是龙

  中国人将所有的官员都称为“老爷”。龙,自然也叫“龙王老爷”了。

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方苍龙”星座汉代画像石(南阳汉画馆藏品,图片选自网络

  正月半一个,年就算是过了。人们开始到田里去忙碌了。

  正常情况下,“二月二”,多与二十四节气“惊蛰”相差没几天。如,今年的惊蛰,就是“二月二”的后一天

  惊蛰到,春雷响。伴随着春雷的是风,是雨。这,才是正常的。

  人们认为这是龙抬头了,醒了,开始正常正常工作了。

  人们特别害怕这一天龙王老爷不醒,不工作,就要举行各种仪式,对他老人家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自家的门口挑水。这不是日常生活需要的挑水,是做给龙王老爷看的,启发他快点将甘霖普降的,当然,是希望降在自家门前,自家的一亩几分地上的。

  就有些地方,干脆在自家门口用灰划线,启发引导龙王老爷到自家来。

清代风俗画《春龙节》中人们正在门前挑水“引龙”的场景,图片选自网络

  害怕龙王老爷不按时上班开展正常工作,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还不能动针线,不能刺龙王眼啊。

  惊蛰一到,春雷一响,蛇虫百脚也纷纷出洞了。

  “各地各乡风”。

  江南,对这一天又有另一个名目,另一些风俗。

  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二日为土地神诞日,俗称土地公公,大小官庙皆有其祠。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特乐以酬。村家亦家户壶浆以祝神釐,人称田公、田婆。”

  二月二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仪式,烧虫子、驱虫子。

  我就知道一个“烧蚱蚂虫”的关目。我老家的一些从吴语地区移民过来的农人手举着一个火把子,绕着自家的田界,边走边念念有词:“蚱蚂蚱蚂虫,人家田里全有虫,我家田里没得虫。

清代《清国京城风俗画》中描绘的二月二“剃龙头”。图片选自网络

  天上的龙抬头,地上的人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跳龙门”。也就有了“剃龙头”的风俗。

  与现代学校秋天入学不同,古代人上书房进塾馆也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时间限制。春天来了,该去上书房了。

  要到书房去,总希望有个好形象好状态,给先生与同学的留下个好印象啊。

  衣服,自然有过年的新衣,才一个月,还算是新的。

  那就将头发也剃一下子,算是有个新面貌吧。

  古代的中国男子,也是长头发的,多长个把月也不见得看得出长来,这不像现代男子的短发。剃个龙头,也不见得是完全为了发型,更多是个仪式和讨口彩。“望子成龙”“跳龙门”啊。

  更好玩的是,为了能不早不晚就在这二月二里剃头,人们还制造出了不少的禁忌。“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而成年男子也要抓紧在二月里剃头,要不然,到了三月,会“犯桃花”,生“桃花心”。

  中国人过节,总讲究吃些什么。
  这二月二,吃什么?

  我的老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江南,苏州地区是讲究吃“撑腰糕”。

  清人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及前面提到的顾禄《清嘉录》都记载有“二月二日,以隔年年糕入油煎食,谓之'撑腰糕’。云可名腰痛疾。”我妻的老家常熟也有此讲究。只是那陈年的年糕不是用油煎的。

  二月二,绝不只有要“剃龙头”,还有好多的讲究呢。

  传统文化|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唐宋诗人写“惊蛰”的诗词十二首

  传统文化|雨水:好雨潇潇,大地回春

  正月初七,人日,人类的诞生日

  传统文化|惊蛰: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