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高图》一份寿礼,居然赢得后世的美誉

 蓝鹰书院 2022-03-04

《庐山高图》一份寿礼,居然赢得后世的美誉

《庐山高图》是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一幅传世精品画作,这幅宏伟、挺拔的山水图卷,是为了其老师陈宽七十大寿所创作的一份贺礼。因其老师是江西人,又常以庐山陈汝言自称,故沈周遂作此图以祝寿。 

 沈周何许人也?一个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的书画界天才,一个在15世纪开宗立派的人物,一个不屑参加科举的山野闲人。

  《庐山高图》画作的初代拥有者陈宽是沈周儿时的启蒙老师,沈周自小便聪慧过人,对书画一途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在七岁这年,家里为他请来了陈宽作为他的启蒙老师教习诗文

 仅仅几年的时间,沈周的习作水平已经在陈宽之上,陈宽自觉已无难教授,便主动请辞。虽然与陈宽的相处只有几年的时间,但传统儒家的思想上提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观念。

 在沈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一个体现,沈周并没有因为陈宽只是一个启蒙老师便有所懈怠,从《庐山高图》的画卷中我们可以读到沈周对老师的一份敬重和一份师恩浩荡。

画作在技法上用笔稳健,整个气势显得十分的雄沉,在整体画面的营造上突显出了一种力量感。在皴法的使用上以解索皴、折带皴为主,最后用焦墨密点,显现出幽深的画中景。

 从整幅山水的画法上分析,其中不乏有取法于宋、元文人画的痕迹,颇有元代大家王蒙的一番韵味。王蒙与沈周祖上交情非浅,想来也不无道理。

山水画体系的形成较晚于其它画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一方面即在继承传统、一方面又在推陈出新。

《庐山高图》是沈周中期转变的一大代表作,传统的影子虽然很重,但是其中不乏有自身的一些改变,利用“高远法”极力地刻画庐山挺拔、大气的形象,弘扬着“师恩浩荡”的主题。

画中慎密细秀的笔法与气势宏大的“S形构图”展现的很是巧妙,将远近中景贯通一气,近景处的坡角、溪流,中景处的瀑布、吊桥,远景处的秀密山峰联合在了一起层次变得极其丰富,一种跌宕起伏与宏伟的气势便在眼前徐徐呈现了出来。

 画中的气脉是从下方的两侧开始的,逐渐的向上延伸聚拢,向上行进至画面的飞瀑位置合拢在了一起。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便这样栩栩地在画面中呈现了出来。

画中的题诗同样大有讲究,讲诗风与画风相结合在了一起,使诗与画在营造同一画面的艺术境界时相互统一。从而使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

 沈周儿时在老师陈宽的教导下对诗文也有不断地研究,将诗书画印熔炼为一炉是文人画的一大体现,诗文也是画中的一大亮点,辅以诗文用庐山五老峰来表达对老师德行的赞颂与尊敬。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沈周一生的所乐却不为功名利禄,一心“隐逸”在乡野之间。

沈周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文人不同,在那个提倡科举入仕的年代里,一生没有参加过科举。

有趣的是,在景泰五年这一年,作为苏州当地知府的汪浒登门欲举荐沈周为官时,沈周却因自己占卜的卦象上的嘉遁贞吉”,遁出家门婉言谢绝了知府的好意。

吵杂的官场是留不住留得住一颗自由的心的

正是这样一颗“沉静”的心,才能创造出像《庐山高图》这样恢宏的作品,“画品亦如人品”这话向来灵验。

民国的战火,让《庐山高图》这样的一幅传世精品,伴随着一箱箱的国宝文物流落去了台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静静地向每一位观赏着讲述着它背后的故事。

几百年的传世过程,每一个见识过《庐山高图》的观者都会被画作的精彩所吸引,画卷背后的“尊师重道”的故事更时常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