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谈 | 无愧于“简牍大发现的时代” ——对北京语言大学魏德胜教授的采访

 許學仁 2022-03-04

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

“知名校友访谈”系列之四

暨“简牍语言研究访谈”系列之一

图片

无愧于“简牍大发现的时代”

——对北京语言大学魏德胜教授的采访

图片
图片

小伙伴们好,壬寅虎年马上就要到了!

值此新春佳节,岁聿云暮,万象更新,

感谢大家对语言学公众号的关注。

本刊编辑部为一直支持我们的读者,

带来 3份 新年贺礼。

只要评论本文并发到朋友圈

点赞数量 前3名 的小伙伴

均会获赠 编辑部新年礼物:

魏德胜教授亲笔签名的专著1本!

活动从现在起,截止到 2月2日22:00,

我们等你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愉快玩耍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魏德胜简介
图片





     魏德胜,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上古汉语语法史、词汇史,注重利用出土的秦汉简牍材料来研讨上古汉语语法和词汇。

     1996-2000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通过鉴定。最终成果已于2000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2002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睡虎地秦墓竹简词汇研究》。2012年-2016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北屯戍简牍词汇研究”。2016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简帛学档案》。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魏德胜古代文献语言研究文集》。2018年,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北京大学藏汉简《苍颉篇》与《说文》比较研究”。

     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语言研究》《辞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中国语言学报》《文献语言学》《简帛》《简帛语言文字研究》《上古汉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学术辑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图片

采 访 人:洪  帅,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被采访人:魏德胜,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教授

洪帅:魏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去年暑假参加了我们举办的首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做了主题发言!

明年就是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了,感谢您对母校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感谢您为西北师大120周年校庆提供校友资料。西北师大语言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解放前就在我校执教。解放后,著名学者赵荫棠、彭铎、郭晋稀等先生都在我校讲授古代汉语。20世纪60年代以后,叶萌、吴福熙、甄继祥、侯兰笙等教授先后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西北师大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不少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名家。我们想趁着西北师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对西北师大文学院校友中知名语言学家做个采访,以期对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所启示,希望他们能从您身上学到读书治学的方法,从此爱上语言学。本次采访,将在我们的“语言学”(yyanxue2021)公众号上刊出,这次采访,先从西北师大校友开始,逐渐扩展到学界其他语言学家,将来甚至也可以包括文学研究专家的采访。

1. 洪帅:魏老师您好,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请介绍一您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吧?

魏德胜:首先,感谢你们的采访。我很惭愧,没有取得什么学术成就,算不上西北师大的杰出校友。我就说说我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吧。

1982年我进入安徽师大中文系学习。当时的高考确实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也很庆幸我这个工人家庭的孩子能进入大学学习。四年的本科学习也只能说是在专业方面打了一点基础。

1986年,我从地处江南的芜湖,来到了大西北的兰州,进入西北师大中文系,成了汉语史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吴福熙教授。吴先生前后只带过两届研究生,比我高一届的有四位师兄,我们这一届是三个学生。

吴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我们每个月需提交读书报告,吴先生会批阅,并对其中的一些要点跟我们面谈。我至今还保存着吴先生批阅过的作业。吴先生给我们开设过训诂学、音韵学等课程,甄继祥老师给我们上过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的课。吴先生、甄老师都相继离世了,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吴先生爽朗的笑声犹在耳畔。先生在学业上对学生很严,而在生活上对我们很关爱,经常让我们去他家里吃饭。我毕业后1993年专程回兰州看望先生,先生又是准备了丰盛的午饭。

兰州三年的求学生活,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外出游学。1988年我们在山东大学见了吴先生的老师殷焕先先生,还请王绍曾先生讲了一个星期的目录学、版本学课程,十分难得。我们住在留学生楼,每天听课,真正是“游学”。然后从济南北上,到天津、北京,拜访了北师大王宁先生,可惜那次没能见到王先生,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约一下,我们跟着吴先生直接去王先生的家里,不巧王先生不在家。

图片 

1988年在殷焕先先生家中

1989年,我从兰州到上海,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张世禄先生、严修先生。张先生是恢复研究生招生后首批博士生导师,专业是汉语史。张先生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黄志强1985年毕业,第二位博士生申小龙1988年毕业,我是张先生名下的第三个博士生。当时张先生年事已高,具体上课、论文指导主要由严修先生负责。严先生为人随和,读书主要还是围绕古汉语词汇、训诂学等展开。在我毕业的前一年1991年,张世禄先生溘然长逝。张先生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现代语言学诸学科的奠基者之一,由申小龙整理的《张世禄全集》2020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反映了先生的学术成就。

图片 

张世禄著,申小龙编《张世禄全集》,东方出版中心,2020

1992年我从复旦大学毕业,进入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

图片 

在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2018年专家咨询会上,魏德胜介绍文献语言学系列讲座的情况

2. 洪帅:在您求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学者是哪几位?对您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这些经典著作,您是怎么研读的?

魏德胜:在我读书求学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的,首先是我的硕士导师吴福熙先生。吴先生1956-1958年师从山东大学的殷焕先先生,研究生班毕业后即进入兰州的高校任教。大学的时候读到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深感其体系严整,观点平实新颖,很受启发。当时这本教材影响很大,发行量超过10万册,一本并非统编大学专业教材,如此受欢迎,已经很能说明其价值。周玉秀教授编选的《陇上学人文存·吴福熙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20年)可以代表吴先生的学术成就。

图片 

吴福熙著,周玉秀编《陇上学人文存·吴福熙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20

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图书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专业书籍可以说是奇缺。当时读到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郭在贻先生的《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感觉耳目一新。这本书简明扼要,特别是词义考释上新见迭出,多是独创,令人叹服。此前读的训诂学著作主要是陆宗达先生的《训诂学简论》和齐佩瑢的《训诂学》。相对来说,郭在贻先生的著作从体系到内容都有很强的创新性。

3. 洪帅:您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怎么确定研究题目的?博士毕业后又是如何拓展研究领域的?

魏德胜:硕博研究生的选题,当时也是有些茫然。作为学生总是觉得不知道做什么题目好,其实可做的题目是很多的。研究生学习的年限一般是三年,确实有些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天,要有紧迫感。第一年要尽量了解这个专业的各个方向,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如果不知道这个专业可以做些什么方向的研究,那就很难找到合适的选题。与古汉语相关的大概要包括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史、汉语史、语法学、词汇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修辞学、古典文献学、史学、经学等。大致了解整个专业的研究范围,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一个大的方向。方向既定,那就在这个方向上集中阅读专业书籍,做深入的思考。读的书多了,自然就会有研究课题了。往往是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后才忽然发现,有很多题目可以做,这就是因为你已经做过深入的思考研究了。

总的来说,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宜大不宜小。硕士论文提倡小题大做,因为篇幅不大,三五万字;可以用的时间也有限,也就三五个月。所以如果选题大,就容易泛泛而论,不深入。博士论文选题需要考虑长远一些,可以利用这几年相对集中的时间尽量收集更多、更全的资料,甚至可以在毕业后持续作若干年。

这些想法更多的是我这些年指导研究生的一些体会,供学人们参考。

工作之后,主要就是如何处理好单位事务、个人研究、家庭生活这几方面关系。青年学人面临的压力当然很大,在既定的研究方向上持续努力,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单位工作与个人研究方向一致,互相促进,再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4. 洪帅:您对简牍语言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请先介绍一下您简牍研究的成绩吧?

魏德胜:我这些年主要做的是秦汉简牍的语言研究,在简牍语言研究方面可能是起步较早的一批学者,但成果不算突出。秦简语言方面出版过《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睡虎地秦墓竹简词汇研究》(华夏出版社2003年)。为了全面了解简牍学的成果,我在2010年前后把能找到的相关论著都读了一遍,算是补课,收获是201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帛学档案》。近年来在做汉简的语言文字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

图片 

5. 洪帅:请您是怎样走上简牍学的道路的?

魏德胜:我开始接触简牍研究也是很偶然的。博士论文还是做的传世文献《韩非子》的语言研究,199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韩非子语言研究》。1992年前后参与了当时在辽宁师大的张玉金教授(现在华南师大工作)主持的汉语虚词历时研究的课题,开始接触秦汉的简牍材料。当时公布的简牍资料不多,《睡虎地秦墓竹简》刚公布不久,研读之下,感觉是专书研究的难得语料。读了王锳、冯春田等讨论《睡简》语法的一些文章,很受启发,于是在1996年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侥幸获批。从此研究方向就转向了简牍的语言研究。当时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有巨大发展空间的研究方向,只是觉得出土材料作为汉语史研究语料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当然那时也没有预料到,此后简牍的出土呈现出井喷之势,数量之大可谓前所未有,王国维说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发现的时代”,李学勤先生说今天是“大发现的时代”。从王国维到现在又过去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正是现代简牍学蓬勃发展的一百年。我们幸运地身处“大发现的时代”,又幸运地参与其中,只能感谢上苍的眷顾。

图片 

6. 洪帅:2021年底,甘肃省政府实施了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大力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四所省属重点高校的5个学科一流学科建,其中西北师范大学支持两个学科,简牍学列其中。这也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发展遇到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建设简牍学科,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以外,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专门成立了简牍研究所,请问简牍研究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魏德胜:简牍研究,首先要重视资料。一是二十世纪前50年发掘出土的简牍资料,如子弹库楚帛书、居延汉简等,整理过程较复杂,图版质量普遍不如人意,我们要尽量选用新的、较完善的整理本,同时参考其他释文。其他简牍的整理本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们需关注对整理本进行缀合、释文改进的文章。

二是重视基础研究。简牍学的研究还处于早期起步的阶段,大量基础问题还存在空白。目前很多学者追逐新材料,热衷讨论新问题。而整个学科的建设需要坚实的基础,如早期沙畹、马伯乐等简牍研究著作至今没有中译本。如简牍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还有待总结。

三是重视跨学科的合作。举例来说,简牍语言研究需要语料库、数据库等支持,现在多数学习中文、历史的学人没有数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基础,我1991年在复旦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dBASE-Ⅲ的运用,后来发展成foxpro,现在一般都用Excel的表了,如果掌握一点数据表的编程处理的技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当然大规模的古汉语标注语料库,特别是出土文献的标注语料库的建设,仍是需要做的。语料库建设虽已呼吁多年,但仍没有大的进展,目前还是处在粗语料检索的初始阶段。

7. 洪帅:谢谢魏老师的宝贵建议!我们简牍研究所正准备建设一个简牍语言文字研究实验室,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简牍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需要结合中国上古史、考古学、历史语言学、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信息科学等,甚至是中国科技史、天文历法、中医药学等。建立文科实验室任重而道远,首先要确定实验室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如古文字字形研究,现在北师大文学院、华东师大等学校汉字字形研究已有一定积累。然后就需要有具体的课题的支持。如甲骨文字形库、金文字形库、战国文字字形库等。实验室建立之初,可以采取引进成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办法,尽快达到实用的水平。

8. 洪帅:谢谢魏老师,我们一定遵循您的建议,把简牍语言文字研究实验室建好。以后还请您多多指导。此外,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有什么嘱咐,对于准备从事语言学特别是简牍语言研究(包括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什么建议?从事语言学研究简牍学研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对于致力于语言学简牍学研究的硕/博士生,应该做哪些学术训练和学术准备?

魏德胜:目前,本科生接触简牍内容较少,可以把简牍概论一类的课程放在本科阶段,让他们尽早熟悉出土简牍的情况,了解简牍制度、简牍主要内容,阅读少量简牍文献。到研究生阶段,就需要全面学习出土文献即使将来不以甲骨文、金文为研究方向,也需要学会利用甲骨文、金文的资料。

古汉语、简牍学这些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的基础要宽,除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系统理论外,还需要学习古典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知识,要读的书很多,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定一个具体的读书计划。最好学一点计算机编程,可以自己处理数据,另外学习编程可以训练严谨的思维方式,这对于语言研究很重要。

图片 

9. 洪帅:当前存在不发表就出局的问题,特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要想继续深造,或者以学术为业,就必须面对论文发表问题,由于语言学的小众性,以及语言学期刊数量的限制,当前语言学论文的发表特别困难,请问您在论文选题、写作、投稿和发表方面有哪些经验,可否分享一下? 

魏德胜:论文发表是学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虽说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把论文发表与毕业学位脱钩,但发表高水平的论著仍然是衡量学术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学位论文、专著的写法还是有些区别。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有一篇如何写学术论文的文章,说有很多青年写信向他请教,还有人直接寄文章给他。他提出,这些文章的通病是没有创见。所以期刊文章的要求就是有创见,就是以表达你个人的新见解为主。即使是综述类的文章,也需要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总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展望。

勤思多练当然是必由之途。论文的题目多是读书中得来,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写读书笔记是很好的习惯,读书时有什么想法就马上记下来,如不明白的地方、同类的现象、其他文献的例子、疑误的地方,等等。可以找机会跟老师、同事、同学等请教、讨论,集思广益。这些问题可能就是论文的题目,同类的例子积累多了就是论文。

另外还要注意在一个点上持续深入的开掘。作为研究生,或是青年学人,要在选定的方向上持之以恒,不要轻易改变方向。任何一个方向都需要先学习过去的研究成果,然后积累研究语料。这需要时间,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生阶段我们需要完成的就是这两件事,在这个点上过去所有的论著要通读,然后建立自己独有的数据资料,完成了这个工作我们就处于这个的课题的前沿了。这个时候你就有了自己的学术领域。比如,你建立了《史记》的分词数据库,这就是你独有的资源,利用这个数据库可做的文章就很多了。

有人说,论文是一个主题化的过程,可以参考。所谓主题化,就是如何提炼出一个适合写成文章的主题。有了一定材料,就需要根据材料找到合适的题目。比如有学者写了《书法中的异体字》,这个题目就有些大,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就很难写好。“书法”是个不确定的概念,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敦煌文献,几乎都被纳入其中,甚至可以一直到当代的书法。“异体字”的概念也有多种解释,需要界定。如果只是举几个例子泛泛说一下,就没有什么意义。

至于投稿方面的问题,就不多谈了。学术刊物的数量确实有限,近年专业集刊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进入CSSCI来源集刊的数量增长较快,发稿难的状况有所缓解。与古汉语相关的如《汉语史研究集刊》《汉语史学报》《历史语言学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文献语言学》《上古汉语研究》等,与简牍研究相关的如《出土文献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简帛》《简帛研究》《中国简帛学刊》等。学术生态总的来说还是健康的,我们自己努力把文章写好是关键,好文章总是会被高品味的期刊接受的。

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另外,请您在适当的地方加几张照片。2022年8月,我们还要继续举办第二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只要疫情允许,我们就要举办线下会议,欢迎您来兰州开会,再到母校西北师大看看!

下面请附上您的推荐书目和论著目录。

图片
魏德胜主要论著:
图片

《〈韩非子〉语言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出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词汇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简帛学档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魏德胜古代文献语言研究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图片
魏德胜推荐书目:
图片

1977  简牍论集(马先醒/简牍学社刊)

1980  汉简缀述(考古学专刊甲种第十五号)(陈梦家著/中华书局)

1982  竹简帛书论文集(郑良树著/中华书局)

1984  简牍概述(林剑鸣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  中国简牍学综论(邓有国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社)

1989  简牍研究入门(高敏/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居延汉简通论(薛英群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4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李学勤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1999  简牍文书学丛书·汉代官文书研究(汪桂海/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简牍文书学(李均明、刘军/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汉简研究(大庭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李零/三联书店)

2004  书于竹帛(钱存训/上海书店)

2004  简牍(何双全/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4  简帛文献学通论(张显成/中华书局)

2005  简牍帛书发现与研究(赵超/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骈宇骞/段书安/文物出版社)

2011  中国简帛书籍史(耿相新,三联书店)

2015  简帛文献纲要(骈宇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简帛学档案(魏德胜/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19(李均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