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让人咬牙切齿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

 岚夕归读 2022-03-04

那些耳熟能详的“小小知识”,往往蕴藏着“大大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

“日本鬼子”,这四个字,作为中国人,无人不知,它出现在各种书本中、电视里。

在不同年代的国人心中,对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看前两个字

“日本”——来自“两个女王”

首先,就是日本弥生时代邪马台国的传奇女王卑弥呼
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眼熟,因为各个领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看到
电影《古墓丽影:起源之战》中,主角劳拉的父亲为了找寻传说中的“卑弥呼墓冢”
游戏《三国杀》、《人类黎明》、《无双大蛇》等中,卑弥呼都是一员猛将
动漫《火影忍者》、《一骑当千》、《天上天下》、《鬼神童子》等动漫里都有“卑弥呼”的影子,甚至在《蜡笔小新》中,都把卑弥呼当成反败为胜的信号
为什么这个名字如此耀眼,因为卑弥呼让日本避免部落联盟时代的战乱

图片
卑弥呼
根据《魏志》的记载,二世纪末时,日本岛内小国林立,战乱连年
这时出现了一位女性,她平定了内乱并登上王位,掌控周边的小国,之后又从曹魏取得了“亲魏倭王”的金印以巩固政权
这位女性就是在位70余年的卑弥呼女王,而她建立的“邪马台国”,被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其次,就是我们国家的传奇女皇武则天
图片
武则天
女皇大家就很熟悉了,哨兵君不再过多展开
史书记载,公元607年,隋唐时期,日本正处飞鸟时代,派了一个叫小野妹子的外交官出使中国,当时他们以“日出处”自居
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记载,是武则天命令日本将国名改为“日本”的(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从此,“日本”这个称号就正式定下来了

接下来,我们讲讲后面两个字是怎么来的

“日本鬼子”——来自“两幅对联”

明朝时,大家还是把日本人叫“倭寇”
甲午海战前,清廷李鸿章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国
记者到齐后,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随后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意思是: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
李鸿章大笔一挥写下联
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意思是: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
从此,大家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改而称为“鬼子”了
虽然其中蕴藏着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却又是多么地可笑可气,当时的清朝也只剩靠斗嘴的“文人骨气”了
这分明还蕴藏着屈辱和无奈
而真正让“日本鬼子”这个称呼全面铺开的,则是那场伟大的战争——抗日战争

图片
日本鬼子
当时,日本侵略者横行中华大地,“日本鬼子”这一称谓,不仅有着中国人对侵略者蔑视,更浸透了中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侵略者的伟大情怀
“鬼子”一词也在那个时候被赋予了更加深刻和具体的含义——恶魔
而我们的先辈,用14年时间,前仆后继赶走这些恶魔
更让这个词,蕴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斗争精神
图片

哨兵思考

曾经,我们的先辈,提到“日本鬼子”
无不咬牙切齿,满怀仇恨
现在,我们提到“日本鬼子”
虽不一定再咬牙切齿,但也不应该是轻轻松松
因为,“日本鬼子”只是离开,从未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