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扩增子测序流程 首先我们要对测序过程有个基础的了解,下图为扩增子测序流程,结题报告包括下图的序列聚类与数据分析两部分。后续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基于OTU表进行的,这张表中包括我们测的所有序列中,有多少类型序列(OTU聚类或ASV降噪),然后将聚类完的类型序列与物种数据库比对,得到我们测的所有序列中有哪些物种,每个物种有多少,即丰度的概念。 2. 文章常用分析内容 下图是16s测序的分析内容,展现了主要的分析内容,每个主要分析内容下有更细致的分析内容,这些小的分析内容,其实是可有选择的使用,例如物种组成分析中有物种组成柱状图、分类等级树图、GraPhlAn进化树图、Krona物种组成图,这几个分析的内容都是在解决样本中有哪些细菌,细菌的相对丰度是多少。一般文章中常用的是物种组成柱状图。有的老师会认为,文章中要包含所有的分析内容,其实不然,我们只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预期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内容即可,并不是多多益善。下面我们就按照SCI文章的要求和写作结构顺序,一一跟大家介绍重点分析内容。 3. 测序结果描述 1. 文章在材料方法描述完以后进入结果部分,首先我们要交代一下这次测序的情况。例如我们测得的原始数据有多少,质控后的有效数据有多少,每个样本质控后的有效数据占原始数据的百分比均高于百分之多少(90%),当然所占百分比越高,本次测序的效果越好。 ![]() 4. 物种组成分析 分类学组成分析,主要关注物种组成柱状图即可,这是测序中最基本的分析,通过该分析可以得到,每个样本中有哪些物种组成,每个物种的相对丰度是多少。需要注意的是,该分析需要在具体的分类水平上看(门、纲、目、科、属),由于二代测序在种水平上的准确率相对较低,所以在种水平上分析的较少,一般常在门和属水平分析。描述可以从两方面描述,一方面看主要的物种组成是什么(有哪些菌,在某一分类的具体水平),不同的比较组之间物种组成是否有差异。另一方面看同一物种的丰度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具体描述为升高或降低。从物种组成柱状图中就可以来比较不同组间物种组成是否有差异,但这个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之说。 ![]() 图2. 物种组成柱状图 1. Alpha多样性分析 5. 物种差异分析与标志物种 1. 韦恩图 ![]() ![]() 4. 功能预测分析 图9. 预测的KEGG二级功能通路丰度图 6. 关联网络分析 关联网络分析,可以用来展示样本与物种之间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样本间的物种丰度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微生物生态学的关联网络图中,每个点可以代表群落中的一个ASV/OTU,两个点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可以通过连线的颜色进行区分。此分析的作用是探究样本中是否存在关系紧密的微生物,发挥特定的功能,并影响整个群落的组成变化,所以文章中是否选择此分析必须要结合老师的研究思路。 ![]() 总结 微生物扩增子测序中还有许多其它分析内容,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基础分析,在文章结构设计时,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分析进行组合,有些是必须要有的,有些则需要结合实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对于初次接触测序的老师,一定不要被分析图片的美貌所引诱,看起来复杂和精美的图片可能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我们要讨论的结果,反而会增加分析难度,根据文章目的取材,掌握最基础的分析内容,足以支撑起一篇文章的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