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振东 ‖ 廊坊文学溯源与历史发展

 倚月临风 2022-03-05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都市之间,现辖广阳、安次两个区,三河、霸州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

作为一个统辖多个区市县的较大地域概念,廊坊市是年轻的。直至1897年京山铁路通车,廊坊才随着其地火车站的建立而初具小城镇的规模。1900年,义和团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才使其名为更多人所知。后至1974年1月,始正式启用廊坊地区的名称。又至1989年4月,作为地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廊坊市才正式建立。如此,晚至2001年7月,才有第一部官修的《廊坊市志》面世。



但是,在今廊坊所辖的这片区域内,也有着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明人蒋一葵在其所著的《长安客话》中说:“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釜山”,内中所说的“安墟”就是今天廊坊市内的安次区及附近区域,这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廊坊这片土地上就有了远古先民的繁衍生息。此地古为幽燕之地,汉朝初年,已有安次、固安、文安、大城等县治形成。辽金以后,尤其是元明清三朝,随着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与之紧密相连的这些地区就始终被列为重要的畿辅之地,既接受着京师文化的强力辐射,又为之不断传输多样养料,形成较鲜明的京畿文化特色。清代中晚期,沿海重镇天津兴起,开放多元的津沽文化对廊坊之地的影响渐趋加强。自新中国成立至廊坊独立成区建市,其今所辖的主要县市一直归天津专区所属,与天津融为一体近三十年。

廊坊之地自古民风淳朴,很早即有重教崇文的风习。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境内就建有官学。五代时期,又开始出现书院。元代时,霸州的益津书院已经很有名。明清时期,又有安次金台书院、固安方城书院、永清益昌书院、文安崇正书院、大城凤台书院等。据2001年版《廊坊市志》统计,固安县唐朝就有4名进士,明清有58名进士、243名举人;文安县明清有67名进士;三河县明清有29名进士、31名举人;霸县明清有18名进士、11名举人。明朝全国共取状元89人,而河北仅2人,其中1人即为固安县城内人杨维聪,他中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后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河南学正、山东布政司参政、太仆寺卿等职,辑有《性理诸家解》三十四卷。其兄维杰,亦有才,在杨维聪中状元之后的第六年,即嘉靖五年(1526)廷试一举高中榜眼,在六年之内有两兄弟分中全国科考前一、二名,这在我国历史上应该是不多见的。


今廊坊之域古代最早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家是固安张华。他是西晋的文人领袖与文坛旗手,著名诗人陆机、陆云就是为张华在洛阳所推重,才名动一时。张华工于诗赋,词藻秾艳华丽,《晋诗》收录有他的诗作近四十首,《全晋文》还辑录有他的不少辞赋与奏疏,尤以《情诗》《游仙诗》《轻薄篇》《美女篇》和《鹪鹩赋》较著名。钟嵘《诗品》评其作品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刘勰《文心雕龙》称其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另外,他还编纂有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后,历代都曾涌现过取得较大文学成就的杰出人物。如元代安次文士李继本著《一山文集》九卷,以文学政事著声,河朔学者多从之,被视“北方五丈夫”之一;明代固安诗人苏志皋撰《寒村集》四卷,诗祖风骚,宗汉魏,尤长于赋。纪行等篇可等《长扬》《上林》诸作。”清初文安人陈仪学识渊博,精于古文,著有《兰雪斋集》18卷及《毛诗臆评》《南华经解》等,与稍晚的纪昀并称“京南二才子”。清中叶,固安文人杨洁著《居易居诗草》《蝶仙词》两集,被后人称“其诗超诣绝俗,纯任自然,盖学香山、放翁而能得其门径”。大城文人刘溎年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后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广东惠州、潮州、广州知府,曾撰《三十二兰亭室诗存》八卷、《三十二兰亭室诗存续刻》二卷、《三十二兰亭室诗存再续刻》二卷、《约园词》四卷,深为后世方家所重视。



清末民初,风云际会,文事犹盛。胜芳文人张云骧以戏剧家见称,戏剧《芙蓉碣》演述安次区码头村发生的李蓉姑与其婢女陈春华的真实故事,生动感人,成就被视为不在著名戏剧家李渔、孔尚任之下;另还著有诗文集《冰壶词》8卷、《南湖诗集》11卷、《铁笛楼诗》6卷、《浩然堂文集》2卷等,颇有大家气象。大城文人刘钟英早年壮游四方,后长期在安次得胜口马氏家族坐馆教学,国家图书馆现存署名刘钟英所撰和辑注的书籍近三十种,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所撰《三余堂集约钞》八卷、《三余漫草》一卷、《青照草堂赋钞》四卷著集,“力追正始,高挹群言”,享名京畿。安次得胜口马氏后裔马钟琇曾为民国总统黎元洪顾问,他“嗜古工诗”,编有《古燕诗纪》《清诗征》《曲学书目举要》《马氏文录》《味古堂集》等二、三十种著作,还主持征集国会同人诗作,编为《国会同人诗钞》。另辑有《安次县志》《城南诗社小传》等,长期活动于京津间,被称为“东安高士”“沽上文星”。另外,还有霸州高步瀛、大城邓邓毓怡等诗文创作,在国内也有很大影响。



作为悠远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体现,在此廊坊之域,不仅有单个文人才士的奇峰傲立,而且常有他们两个或多个成对结群地出现。如宋代同为翰林学士的安次扈蒙、扈载兄弟、元代北方学者的翘楚安次李士瞻、李继本父子、明代状元、榜眼固安杨维聪、杨维杰兄弟、著名诤臣霸州王遴与其子王乐善、明末清初曾作帝王师的文臣大城刘汉儒与其子刘楗等。自明至清,文安纪、井、陈、王四大姓在京畿地区颇为称盛。此四姓除王姓记载稍少外,其它三姓均多诗文传世。仅据收录清朝诗作的《国朝畿辅诗传》一书所载,内中就有22位纪姓诗人的作品。自其族第八世以纪克扬、纪克家兄弟为代表的一代诗人起,至第十三世以纪淦为代表的一代诗人为止,纪家诗文创作的兴盛共绵延六代达二百余年。其间,出现过纪炅、纪愈、纪迈宜、纪逵宜等诗文名家,他们有《桂山堂诗钞》《卧游山房稿》《式纶堂诗稿》等大量诗作传世。文安陈姓家族,在政治上广有影响,诗文创作也出现不少名家,除京南才子陈仪外,其子陈凤友、陈玉友各撰有诗作《素斋文稿》《自荐草》。其孙女陈蕊珠(陈玉友之女)虽为女性,也撰成诗集《焚余草》,曾名盛一时。

文安井氏家族以能书善画著称,当地一直有“纪诗井字”之说。与之同时,井氏家族并不乏好的诗文作家,如井焜通十三经注疏,补注文选诸赋,著有《家乘遗诗文》《示儿诂》等,多昔人所未逮。井在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山西平阳府推官,日以诗文自娱,著《铁潭诗集》《合河署诗集》等。井镃为康熙八年(1669)举人,官山海卫教授,著《半学山房诗抄》,被称为:“学术宏博,包罗今古,寄兴吟咏,潇洒淡宕”。



有如此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必定会有丰富而宝贵的典藏。据统计,1991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保超编《河北古今编著人物小传》共收录历代廊坊籍有著作传世者131人;1994年,该社又出版《河北古今编著人物小传续》,再补录廊坊籍有著作传世者36人,两者合计达167人,这其中绝大多数为古代人物。如晚清时期,文安纪氏家族曾出版家族文集,现保存下来的就有近二十种,大城刘钟英、马钟琇等撰述数量也非常可观,内中不少是未被人发现的珍品。

千载悠悠,星汉璀璨;衣冠虽去,风韵永在。我们的脚下的土地,始终不缺少精彩的华章和动人的故事。以上的追溯和纵览,只是浅浅地一瞥,还有许多的绚烂没能展示,无数的高贤不能尽现。只有更大地珍视,更多地走近,才能了解得更深、更全面。

阅读链接

许振东 ‖ 清末大城王玉骥与其文学创作

许振东 ‖ 首倡小说改良的“北方奇士”邓毓怡

许振东 ‖ 东安“三信”,诗书传家

许振东‖荷花十里散天香——清末民初大城诗人刘钟英的文学创作与成就

许振东 ‖ 明代固安诗人苏志皋的才情与诗情

许振东 ‖ 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①

许振东 ‖ 驸马出逃皇帝恼——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②

许振东 ‖ 清代第一族——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③

许振东 ‖ 传世家箴——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④

许振东 ‖ 崇文尚学——明代固安杨驸马轶事及其家族探秘⑤


京畿学堂公众号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