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305教学手记——这才是2021全国新高考二卷的优秀作文

 晋诺工作室 2022-03-05
写作是唯一真正的创造性学习,因为,只有它是新生的,失去了创造性、生成性,就不叫写作。
因此,我们考察一篇作文的质量,不在于它的材料多么丰富(现在很多人在致力于背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为自己的思想、思维所化所用了吗;也不在于语言多么华美(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试作文就是要炫彩),而在于这些语言是不是从里到外透着一种思维的活跃与思想的精致。
2021全国卷新高考二卷关于写“人”字的漫画作文,是个非常熟的话题,因为,从小到大,“做人”二字,不知听过多少遍。可是,听是听别人的宣讲,这儿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自己关于做人的理解。必须是自己的体悟,而不是靠那些随风飘来的三言两语的口号完成写作。
我觉得我写不出我的几位同学作文。
请让我们来一起看看。

 
不拘一格书撇捺,方寸盈余破描红
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2)班  万心羽
清代梁巘的《平书帖》写到:“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点明了书法的精髓,挥毫泼墨趋古人是学书法基础,但方寸条框下的笔画各有神韵,欲有所成,绝非形似。因此,学习书法如同学习做人,一味亦步亦趋者固然为人,却也需秉持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思考。
    韬光养晦,如逆锋起笔的撇,藏而不漏。但青年亦需挥斥方遒的锋芒,既要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不忘少年意气风发的锐气。宋濂执经叩问学道,态度谦恭,仍怀成文臣之志的包袱,最终借机施展才华与抱负,跻身于明初诗文三大家。当今社会一味谦和则易磨灭锋芒而被他人轻视,适当毛遂自荐展露锋芒则更容易被委以重任,进而用自我的学识回馈造福社会。
端正平和,如中锋用笔的捺,不偏不倚。为人处事需明戒律,时时叩问与反思。端正平和里是性情和言行一致的温和与淡雅,斯如王鹏将“清微谈远,中正平和”融进古琴艺术里,弹琴亦做人,在谈雅里寻求人生的平和,沿着正确的道路不偏不倚,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修养自身品行与学识,沿着人生正确的道理行进,时时反思与调整,是人生处世的准则。
审时度势,如顿笔般停滞迂回。同样需当机立断,果决无畏。诚如杜如海辗转在官场之间,虽朝代更迭,但其审势谋定,在朝堂间进退自如。若无三思而行的清醒与审时度势的求稳,便易急功近利而功亏一篑。但面对国家大义时也需要有敢于挺身的果敢。如今疫情当前,若在此时踟蹰不前则是懦夫行为。若无敢为人先的无畏之心,便无医者不顾个人安危处于抗疫前线救治病人的奉献之举。
寻常笔墨的撇捺已成后,也需要对自我独特的判断与抉择。方寸条框里描红的“人”字是芸芸大众的缩影,却难有个人独特之处。束缚于平常的“人”字容易固化自己,而落入墨守成规的窠臼。人才当是不拘一格的,不是干篇一律,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敢于创新的新青年们。
“纵与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方寸盈余里载不下一个独立饱满的人的思想,为人的过程里虽时时改变,但本质神似自当刻在血脉里,于此突破创新,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为“人”之字。
晋诺点评:这篇作文始终以辩证思维的方式来审察材料、确定立意,本身确实是不囿于定式、框框束缚的代表。这种思维品质难能可贵。更为可贵的是思维的周密性,肯定与否定在理上完美的融合一体,没有丝毫的自相冲突,这是很多考生做不到的。另外,语言精致,化过了妆而又不让人感觉是化了妆,自然中有典雅,朴素中有艳丽,给人的感受是舒适。
 


描红真的只是描吗?
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2)班  陆竞择
描红并不简简单单意味着用毛笔蘸墨将红色的区域填满,因为每一笔画之下都是复杂的对于力度角度的把握的过程,只有将描红的表象看穿,向描红下真正的笔法学习才能表现出书法的韵味,甚至是为人的道理。
因为每一笔都是在肩负着我们的形象向上行进,而我们所达到的高度是由那个整“人”的结构所代表的。
逆锋起笔,藏而不漏。写字的第一笔正如见人的第一面一样,内敛、矜持但又不过分自守。藏而不漏的是锋芒,藏而漏的是亲和力。藏是特意以一种引而不发的约束力控制力度和角度,以此作为“人”字的第一笔。藏的目的是拉近距离,让墨、笔、人进入书法的状态,不藏就是“一鸣惊人”了,就像社交时如果过分显露锋芒,希望以突出强大的能力换来交涉的可能,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沟通之外表,而实际缺乏沟通之内涵;平易,亲和,内敛以同样平等的身份,把握力度和角度进行交往才能奠定下“人”的第一印象。徒描其红如何能学到?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中锋用笔是以自信为核心的“人”的成长。因为不偏不倚并非是左右逢源甚至趋炎附势,而是抛开左右,进行属于自己的书写;左右逢源者是不自信者,否则无法解释,明明是书法,正值塑造自己的时刻,却过分拘泥于描红本身,试图让自己与模板重叠,而力度与角度的实质笔法却丝毫不沾,最终达到千篇一律没有个人风采的终点。只有自信,只有在自信下中锋用笔,在力度角度上一气呵成,不偏不倚,“人”的主体便得以完成,人的成长也在这一笔中完成。徒描其红如何能学到?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写字最难的莫过于收笔。停滞迂回,暂缓的不仅是描红上的笔墨,也包括对于“人”字前面所有付出的回顾。暂停一下,回望来时的墨色,回望起笔时的内敛,用笔时的自信,现在到了收笔的时刻。停滞迂回提供一个检验点,用来尽力思考让最后一笔与过去的几笔相契合,最终浑然一体,入木三分。假使因为是最后一笔就放松下来,那最后一笔的失败也必然昭示整个字的失败,整个“人”的失败。为了避免前功尽弃,为了保持下一笔的力度,为了为整个字再增添亮点,最后一笔更应该沉静心,以平和坦荡的心态停滞、迂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徒描其红如何能学到?
墨停驻于纸上,字定格于纸上,而人立于纸上!
其实描红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固定字形,更是以一种平面的形式训练书写的整个过程,只有穿透性地看出红色模板下每一笔所需的力度,深浅,才能养成自己的书写习惯,这样的“人”才带有人的味道,带有做人的道理。
晋诺点评:本文的立意自高一筹,没有停在材料的表面上,而是有了凝练与提升,把写“人”的要点概括为“力度角度的把握”,这是独具个人认知的结果。更让人惊喜的是,每个论述层次的打开,都是紧紧围绕着核心立意层层推演,用同学丁曦菡的话说是“准”与“紧”,这是中学生写作最容易处理不好的两个问题。
 


书法人生
苏州中学园区校高三(2)班 祝子涵
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书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书法之道乃是天道,融合了阴阳五行自然之道,儒道互补的人文之策,传递了千年以来文明演进历程的密码。
这天道与人文的结合在一个“人”字中展现得一览无遗: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隐藏其中的一撇一捺、墨纸之间的为人处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揣摩酝酿、运筹帷幄方为正道。然而,我们用一生,只为写好一个“人”字。
行书,青年,沉潜。
行书的起笔,如游云惊龙,如鸾飘凤泊,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可在关键用笔时,逆锋不露,于狂放中浮现沉稳,如米芾一般,应该是青年所该有的品质。提及青年,当与行书相似。在这个年华里,我们看春柳不悦,听夏蝉不躁,赏秋菊不惊,品冬雪不叹,宠辱不惊。不处荣华富贵,敢于天宫作对,要让天遮不住眼,地挡不住心。正因为你我是青年,于是意气风发,才有了向阳而生,逆风翻盘;有了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有了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可见,我们的路是前程似锦的。西塞罗说过:“我喜欢青年人有老年人的智慧,正如老年人有青年人的智慧。”此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沉潜,感受那打太极的年轻人缓缓推出柔和轻灵的一招一式,释放纷抚,积蓄能量。
楷书,中年,崭露。
楷书的用笔,讲究平稳,自然。起于含蓄,转于流畅,收于锋芒。当如中年人,不动如山,却动如雷震。人到中年,已是中流砥柱,承前启后。懂得责任、底线、原则和通融。懂得了善待自己,随遇而安。从此,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步步为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成为人生赢家。如周国平所言:“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
隶书,老年,非凡。
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的用笔是书法中最为奇特的。楷书中的捺便是隶书中的横演变而来的。隶书雄浑古朴,平淡出头却不平庸,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大智若愚。正如老年人有青年人的智慧,笑看风云。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此时,早已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意气,经历了壮年时期的成功,便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已经看穿世事。真正达到了禅宗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融合了行书、楷书、隶书的智慧,将青年的意气风发写出了龙飞凤舞,中年的崭露锋芒写出了颜筋柳骨,老年的大智若愚写出了蚕头燕尾。
书法人生。
 
晋诺点评:这是一篇才子文章,才气四溢。首先,他一定是练过书法,对各字体都有所体悟,不然,难以下笔;仅仅有些基本的了解还不足以成此文章,还要在内心里荡漾着一股文气,能调动起丰富的认识、意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种写作才思,不是能搬移所用的,只能靠“养”,因此,想写好作文,必须善养我之文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