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铁涛加拿大弟子:中西医结合暗藏了中医的灭亡

 tjboyue 2022-03-05

胡碧玲是加拿大学者、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博士后弟子。她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中医界成为主流感到很遗憾:“我觉得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效果暗藏了中医的灭亡。”

“这绝不是一个嘲讽。”胡碧玲很认真地说,“因为西医是不会容纳中医的,容纳的是一些技巧,但不会接受中医的理论,根本不会承认中医理论中的气、经络、阴阳五行说等等。”

“所以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就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中医和中医的病名来诊断一种疾病。”

“西医的确在肉体的层次上可以做得很精确,但问题是中医的治疗对象并不仅仅是肉体。”胡碧玲打了个比方,“如果用计算机作为比喻的话,西医的诊治对象是计算机的硬件;而中医的诊治对象则不仅是计算机的硬件,还包括它的软件。当用诊治硬件的标准来要求中医诊治一个软件时,不仅会出现不少误诊,同时还无法按照中医本身的理论去治疗。”

她毫不客气地指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区,是完全的西化。并认为,即使要中西医结合,也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

“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惟一能沟通的方法是把西医融入到中医里面。而不是像现在,把中医融入到西医里面。因为中医看病是在生命的层次看病,西医看病是在肉体的层次看病。”

西医大多认为疾病一定与各种细菌侵入、局部病变等有关;中医看病,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

中医的重要特点是“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到患者的证据,透过证候(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邪正,扶正祛邪。因此,中医更加具有整体观,其宏大的内涵足以够容纳西医。

中西医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不能迫使中医去迎合西医的科学观。但是,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维变异中,逐渐丢失了本有的“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

如果再不及时以正确的方式挽救,或许过不了多少年,不排除像大熊猫一样成为“濒危国宝”,从现在的“危症”恶化成“绝症”。

著名中医李可先生也对中西医结合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说中西医不能结合,可以互补。中医办不到的,可以请西医帮忙,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你说我们国家单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就有五千年了,而西医进入中国才不到两百年,它们没来之前那几千年中华民族怎么样活过来的?(笑)历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有好多小国家都被亡国灭种了!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是怎么样延续到现在的?这些主要是中医的功劳。

田原问李先生“现在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结合的花样儿越来越多了。比如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中西药一起开的结合,还有的人提出了中西医理论的结合。”时,李可先生说:那是胡说八道。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因为中医、西医是两种体系。一个是东方医学,以古代文化、哲学为基础;一个是西方医学,以现代的机械唯物论为基础,只能看到具体的某一点。

从西医上看一个细胞可以分成几百万个去研究,只是研究那个微观的东西,但是微观 与整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不管。西方医学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这个很大的弊病了。

对此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也说“中西医可以并存和互补”。西医把人当“物”,中医把病当“人”,关系无非有两种,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物的关系。易中天说,西方用“人与物的关系”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人则刚好相反,是用“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就拿看病来说,西医要使用大量的仪器机械和工具,要不停地抽血和化验,“整个就是把人当东西”。化验和检查都是科学实验的方法,有科学的态度,可以量化,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阑尾发炎了,就割掉;睡不着了,就打一针。于是,西医可以在全世界流行。

中医则恰恰相反。“望闻问切”,中医从来不承认有病,而是说“身体失调”。医生被称为“医家”,病人叫“病家”,根本就是一家子。“病”也是你的家人和亲人,疼痛是身体对你的爱,就是想告诉你,“身体失调了”。

所以说,中药不是治病的,是“工作组”,要跟你不舒服的地方谈心。中医是哲学,世界上本没有病,只是身体各部分暂时“不和谐”了。“工作组”把话谈好了,身体就恢复健康了。

著名学者梁如先生说:庆几千年来,中国的先人在劳动和自救中创造了中医学。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发展成为今天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传统医学。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与当代最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契合,而且蕴藏着现代科学中许多最先进的学说如“系统论”、“信息论”等的精华,提供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无法企及的东西,其科学性前驱性令世人惊叹。

中世纪后期,在解剖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西方医学,不断地吸收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科技成果而迅速成长,并于十八世纪叩开了中国大门,以其崭新的面目和立竿见影之疗效普遍占领中国市场。尽管其有忽视整体及药物副作用大等缺点,但其作为规范的医学科学而风行全球却是不争的事实。本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如陆渊雷等,从保护中医的良好愿望出发,提出了“中西汇通”、“中医科学化”的口号。而中医许多治疗手段及方药其科学性早已为无数验案所证实,确无与西医结合的必要,最起码在科技尚未能阐明其机理的相当时间内不需结合。另对一些流行病、疑难杂症等中医可独当一面进行处理,又常可取得简、便、廉、验的效果,故也无需结合。同样西医的对因治疗、外科手术等,确能使很多疾病直截了当地得到解决。在这些方面强行结合,实属多余,反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总之,中西医为各自不同的两套医学体系,其运用的方法和途径等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甚至是对立和不可互通的,故有相当的内容是不需结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有不同文明,认识规律有不同方法,认识健康有不同手段,这既体现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也避免单一认识方法的隐藏危机。认识健康时,我们人类有共性,如预防医学和“治未病”就是共性,但是也存在个性,如中医偏整体,西医偏局部,中医重视人,西医重视病。如果我们简单地中西医“结合”,那么就在这个科学主义时代,中医就有可能成为文化遗产。因此,中西医并存,发挥各自优势,在技术层次上结合,共同服务人类健康,是目前中西医关系的基本现状,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事实。硬要去结合,可能会失败,甚至影响中医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