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唐宋花鸟画对当代陶瓷花鸟绘画的影响!

 泊木沐 2022-03-05

摘要:在中国艺术中,花鸟画是重要的画科,花鸟在纸本和绢本上装饰早于瓷器,创作研究陶瓷花鸟艺术必定少不了需要先了解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花鸟画在唐朝开始成为独立画科,开始出现画花鸟的画家,比如薛稷、边鸾。五代时期花鸟画更加细密,且出现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徐熙野逸,黄荃富贵”为代表。到了南宋。宫廷开设“翰林书画院”开始出现院体画,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就工笔画鸟来说,在整个花鸟画史上唐宋应该是达到了极致,是值得我么学习和敬畏的。具有书卷味的陶瓷花乌画是在清末民初至建国初期出现,主要代表是“珠山八友”和王步先生。在当代陶瓷花鸟画更是丰富,笔者也是笔耕瓷上多年,主要创作粉彩花鸟,本文就以笔者对唐宋花鸟画的研究后对自己陶瓷花鸟创作影响来论述。

关键词:陶瓷花鸟画;探究;创作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19)04--085--(04)

一、前言

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衍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岳的鸟;

近代吴昌硕的花卉、齐白石的花果、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朱宣咸的梅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陈之佛的工笔重彩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这些名家的花鸟也一直影响至今的画家和工艺美术家。这里所说的工艺美术就是指陶瓷工艺,陶瓷算是工艺美术,先有工后有艺,陶瓷工艺在不断的发展中它的艺术性也随之攀升,早期陶瓷应该说食用性大于艺术性,唐以前基本是这样。从宋朝开始陶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一样重要,陶瓷的室内软装、空间陈设开始凸显。明清以后在陶瓷上装饰日渐丰富,明清时期青花、粉古彩等彩瓷应有尽有。

二、唐至宋国画花鸟画的发展

早期中国画里,花鸟只是背景和点缀,直到晚唐才逐渐成为独立画科。韩恍的《五牛图》算是属于花鸟画科第一副作品,也是第一副纸本中国画作品。五代花鸟画继续发展,出现富丽的黄荃和淡雅朴质的徐熙,称之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宋时期画花鸟更是达到高峰,翰林画院的成立加上统治者重视绘画。

宋徽宗就是个大文艺青年,在工笔花鸟上造诣极高,著名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作为皇帝的他非常喜欢花鸟画,所以当时的翰林画院成员中有一半都是画工笔花鸟的。笔者也非常喜欢宋代绢布的工笔花鸟。

在早期的中国画里面,比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乃至唐代周防的《簪花仕女图》中,花卉、禽鸟等,还只是画面人物的背景与点缀。直到晚唐,花鸟画才逐渐成熟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许多画家逃往四川定居,其中就包括晚唐著名的花鸟画家刁光胤,他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弟子,就是黄荃。“黄家富贵”,又称“黄荃画派”,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窠。

黄荃、黄居窠父子长期为宫廷作画,富丽工巧,细腻入微,风格相当“富贵”!后蜀主孟知祥执政时,因为孟知祥格外醉心书画,创立了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正式的宫廷画院。黄荃则被授命为翰林待诏,之后他在西蜀画院主持长达40年之久。据说黄筌曾经在八卦殿的墙上画过一些花竹与野鸡,这年冬天,有人进贡了一只珍贵的自鹰,白鹰误以为墙上的野鸡是真的,居然连连扑啄墙壁。进贡的人看得口瞪目呆。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当时黄筌非常擅长绘制花鸟的形象,黄荃有一幅著名的《写生珍禽图》流传至今。

其实,这只是他收集的一些零碎的写生素材,后来他把这幅稿本交给他的第二个儿子黄居宝去临摹练习。画幅的左下角,还留下他的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在这幅著名的写生稿本上,黄荃用非常细腻的线条和柔丽典雅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他一共画下了昆虫、鸟雀及乌龟24只。看那10只鸟雀的羽毛,柔顺而富有光泽,脚趾劲瘦有力,或是安静站立,或是展翅欲飞,或是向下滑翔,动作各异。一大一小的两只乌龟,小的那只正在向右上方迅速爬行,大的这只则似乎行动迟缓。

黄荃拥厚重的积墨画龟壳,使得龟壳显得格外坚硬,我们仿佛能在上面敲出咚咚的声响来。12只昆虫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虽然仅有豆粒那么大,却也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大点的也不过是蝗虫和知了,两只知了尤其令人啧喷称奇,蝉翼画得非常轻薄而有透明感。再拉远一点距离,观看整个画面,每一只动物的造型和质感,他都刻画得细腻准确。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他成为花鸟画的开创者之一。

北宋灭蜀之后,黄筌进入了北宋宫廷,但黄筌年事已高,不久就病故了,留下小儿子黄居窠供职于画院。黄居窠把西蜀画院的花鸟绘画风格带入到北宋画院,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黄家富贵”画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就是他的代表作。细看这幅画。画面的上方有宋徽宗赵佶的题字“黄居案山鹧棘雀图”。

画面的中下部,一只山鹧立于石上,长尾劲挺上昂,正俯身伸颈饮水,几乎将画面的左右撑满。背景是一块巨石,巨石之后的土坡上,生长着或向左或向右舒展的荆棘、蕨草与竹叶,数只鸟雀于其间,或振翅飞翔、或栖息枝头、或低头觅食、或张嘴呜叫。整幅画作布局很满,空白很少,与北宋山水画的中轴式构图十分相似,还带着几分装饰图案的意味。

从山鹧、鸟雀的生动表现来看,黄居案对动物也做了深入的观察,写实功力深厚。他继承、发展了“黄家富贵”的风格,有“不让其父”的美誉。由于长期为宫廷作画,黄家父子的作品主要取材于宫廷苑囿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加上黄家父子的画作,富丽工巧,细腻人微,适于装饰宫殿厅堂,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将这派风格称为“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以徐熙为代表,落墨,风格迥异,故有“徐熙野逸”之说。

“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徐氏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虽江南一布衣,但志节高尚,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人造化。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徐是“江南处士”,所见无非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或者园蔬药苗之类;黄筌年少即人宫中画院,长期见到的是禁中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居住环境不同,生活感受各异,意趣也大相径庭,所以取材侧重不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亦各成一家。作品以粉彩与釉下彩结合来表现,利用高温颜色釉工艺表现作品,及其复杂而有趣,色彩绚丽多姿变化无穷,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佳品,被誉为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三、珠山八友中粉彩花鸟的代表

“珠山八友”中程意亭先生是擅长画粉彩花鸟的陶瓷艺人,曾拜师于海上浙派画家程瑶笙大师学习花鸟绘画。程意亭先生一生笔耕于瓷面之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粉彩花鸟作品,数量比较多的是秋日残荷之图景,这些作品可以看得出程意亭先生独特的绘画风格。根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位非常讲究的陶瓷艺术家,他的花鸟绘画笔记细腻,工整,一丝不苟,颇有宋朝花鸟画之感。所以当市面上谁买了他的作品有不满且能说出一二问题的话就可以无条件退回作品从新画。他对市场出现的粉彩颜料很不满意,觉得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他就自己调制颜料,在色调上标新立异。调配出俏丽清爽的色彩,为其工写兼备的粉彩花鸟画更添风采。

田鹤仙,号荒园老梅,以粉彩梅竹为最具特色。田老甚了梅花寒冬习性,将梅花傲然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所绘梅花构图极有新意,同时法度严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田老遗作中粉彩梅花多幅,格调颇高,“八友”之王大凡曾盛赞日:“山水清晖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其代表作瓷板画《红梅》,并于右空白处题诗一首:“瑶林浮翠淡朦胧,遥望珠山隐见中。一夜东风吹不散,晓看浑是碧纱笼。”

邓碧珊先生,擅画鱼和水藻。并且掌握西洋绘画技法,他所描绘的游鱼水藻色泽明亮,清新养眼。他的代表作品《鱼藻图》,题诗写到:“砚端倾倒淋漓墨,笔底横挥荡漾波。活泼游鱼添几只,凑成图画不须多。”鱼藻似网纹铺开,随水波自由飘动,质感强烈,以玻璃白晕染出淡淡的色调,极具立体效果。几尾游鱼穿梭鱼藻之间,显得颇为惬意。

四、唐宋花鸟国画和珠山八友粉彩花鸟对当代粉彩

花鸟创作所提供的原则和标准唐宋工笔花鸟画的细致值得当代的我们细细学习与品味,比如黄荃的《写生珍禽图》,非常细腻的线条和柔丽典雅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他一共画下了昆虫、鸟雀及乌龟24只。看那10只鸟雀的羽毛,柔顺而富有光泽,脚趾劲瘦有力,或是安静站立,或是展翅欲飞,或是向下滑翔,动作各异。在这小小的尺幅上这些动物虽小却能能清晰的分辨出是虫还是鸟,古人的严谨与细腻的原则标准是需要我们敬畏和学习的。工笔画必须追求工整细腻,一丝不苟的将花鸟刻划出来。

从珠山八友的作品我们也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严谨和细腻。这就是唐宋花鸟画家和珠山八友花鸟陶瓷艺术家给我们所提供的原则和标准。再看图1作品那对鸟儿,一只背面一只侧面却能看出是同一品种的白头翁鸟。细腻的丝毛将鸟儿胸前的毛表现的绒绒质感,鸟儿的神态也具备唐宋花鸟的肃静安详,梅花、竹叶、鸟儿和谐的融合,一副融洽的画面。这件作品也具有另外一番寓意“青梅竹马”梅花、竹叶亦是暗指情侣间的青梅竹马。图2作品画面也是极为细腻生动、和谐安详。画面题诲江山几杯酒,千秋一壶茶。想想心中事,看看眼前花。白唐朝画家王维的诗画都是相结合,宋朝苏轼评价王维道: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吟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笔者也是受其影响,所创作的作品都讲究“诗书画印”的书卷味。

五、总结

就工笔画鸟来说,在整个花鸟画史上唐宋应该是达到了极致,是值得我么学习和敬畏的。具有书卷味的陶瓷花鸟画是在清末民初至建国初期出现,主要代表是“珠山八友”和王步先生。作者:沈姣 江皓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